吴淑萍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处的历史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教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进入新时代,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处的历史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实践载体。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少年教育的相关讲话和活动,紧密结合了新时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创新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首要任务
进入新时代,社会变革加剧,社会新思潮与社会新现象纷繁多变,小学生面临的成长难题复杂多样,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教师要减少简单的填鸭式说教,寓价值观教育于课堂活动中,如采用角色扮演、小故事、小案例等形式,采取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做到视听结合;同时,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申,通过案例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从形象的亲历、感知,过渡到抽象的理解记忆,以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化、场景化、具体化,做到准确定位、知行合一。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诚实守信的小故事,如“狼来了”“谁打碎了花瓶”,在课堂上和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料、典型人物事迹、传统文化故事等,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见贤思齐。通过生活化、场景化、具体化的教学,小学生很容易理解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生活中也容易践行。
二、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使命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旗帜,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
一是要将理想教育与各种仪式教育相结合,如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等。在各种仪式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二是要将理想教育与日常的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进行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等社会常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通过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做到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党、有祖国。
三是要将理想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创新教学设计,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各样的教育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端午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内涵以及习俗,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利用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等;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设计开展爱党爱国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通过此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
四是要将理想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以及中国革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教育,重点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斗争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激发学生熟悉并认同革命传统,热爱并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小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使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信念和目标。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已深深渗入中华儿女的思想和心灵之中,对中华民族起到凝聚和整合作用,“构成文化主体、社会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的共同心理基础”。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须通过明确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1. 要明确教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大力宣传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小学生形成孝亲、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通过第一课堂讲授和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地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精神内涵等,激发小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学习热情,使其从“格物致知”走向“意诚心正”,从而培养小学生成为“既有仁人之心,又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优化教育课程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首先要切实落实德育课程,按照小学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思想品德课;其次,要发挥除道德与法制等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的作用,主动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最后,要结合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民族特点、地域风情、语言文化等,设计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培养小学生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以及民族团结的意识。
3. 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首先,优化校园环境,将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等融入文化因素;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墙壁、橱窗等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可悬挂中国历史人物、英雄模范、革命领袖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还可在这些公共空间展示优秀学生代表的先进事迹,以引导小学生“见贤思齐”;再次,要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凝练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等,并设计出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理念的校规、校训、校徽、校歌、校旗等,在常规教育中有意识地加以灌输教育,使之深入每位师生内心,成为引导全校师生形成共识的精神力量;最后,要建设班级文化,通过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实践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以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民俗文化等为依托,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文化艺术等,以现实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踏进文化传统的门槛,并且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直接的体验。
总之,新时代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唯有此,才能构建起体现时代风采、适应国家需求、服务学生成长的新时代思想品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学才.浅谈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校外育,2018(2).
[2]傅麗霞,等.文化传统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