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02-22 21:39陈红玉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陈红玉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无论哪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起着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但是现有语文教学,显然没有达到使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很多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语言交际等方面还存在重大的问题,这都是和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牢有直接关系。因此,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力求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尽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00-0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手段僵化。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以分析课文为主,划分段落层次,查找中心思想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虽然新课程实施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入了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但主要还是分析文章的结构,解析内涵。即便是提倡自主学习,老师的思維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心、分析段落大意等方面,只是将过去的老师直接讲变成了现在学生自己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到老师的思路上来,并没有真正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因此,所谓的教学方法改革变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达到改革的真正目的。

(2)教学内容随意。语文教科书是固定的,教学文本是已经选择好了的,按理说教学内容已经定好,并没有随意修改的空间,可是,由于语文阅读的独特特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加以解读,这种不同的解读过程就给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扩大了选择的空间。在语文新课标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本身是极好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在对这一点的落实上,很多老师过于追求所谓的独特性,就使得课堂常常“跑题”,按照学生的思路随意修改调整教学内容,而且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其结果便是割裂了教学体系,使得语文教学不系统,想到哪讲到哪,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3)教学评价呆板。虽然新课标有要求,让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可现实情况是,老师给出的练习答案是固定的,考试的阅读答案是固定的,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这个固定答案回答,尽管很有看法,很是独特、新颖,事实上的结果依旧是错题,依旧要丢分,如此呆板的教学评价结果是无法刺激学生真正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设计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在进行教学实施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当前,很多老师还无法分辨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学习目的之间的区别,有的甚至就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学习目的或是教学目的,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着明确区别的。

教学目的是指老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的一种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既不是老师教的过程,也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的状态、结果,它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是有针对性的。而现实中,很多老师用“了解”“掌握”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教学目标,这是十分不科学、不严谨的,请问你要如何检查学生的“了解”和“掌握”呢?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使用严谨、可查、明确、具体的言语描述,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所见》的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见》中描写的情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所见》,并根据《所见》展开联想,写一篇小短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2)选择合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学内容选择就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实施目标来进行,不能太过于随意。小学阶段的阅读课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打基础的时候,因此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基础教学为主,偶有“想法”可以,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跑题”。

(3)丰富教学方法。利用科技手段,创建教学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很多,比如VR虚拟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教学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想象层面上了,比如一首诗歌的讲授,其中的意境美过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所以小学生只能选择枯燥的背诵,完全无法窥见诗中的美景、寓意。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用图片、声音、光电的手段,甚至直接用VR虚拟技术手段,将诗中的画面搬到课堂上来,不仅让学生能够看见,更能够身临其境,诗歌的寓意美变得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波动,“背诵”才能真正变成“诵读”,带着真情实感去学习阅读,文字才能真正散发魅力。

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化发现教学。发现教学法的提出与普及,让现在的教师都明白一点,让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居引导地位,于是课

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引导,于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他们以为这便是发现学习。而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不系统,讨论不充分,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这是极不利于基础教育的。

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明白一点,发现教学法也是要有系统的,要讲求知识的连续性,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同时也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问题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连贯性的,有针对性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

方法灵活多变,创建独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具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不能将阅读课上成套路课,一上来就是分析段落大意、找中心思想,没上课学生就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就会使得阅读课失去其魅力和价值。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每一节课甚至同一节课都可以变着花样上课,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动使用,也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阅读教学变成一种期待。另外,教师在研究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增加自己课堂的魅力值,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课。

(4)激发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感受。阅读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与作者的思想发生情感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目前的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这对于打基础来讲,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方式也同时让一篇篇富有美感、饱含激情的文章变得冰冷起来,让学生体会不到字里行间的生动、多情,于是,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是完成声音和语句上的朗读而已,没有发生情感共鸣,就不会喜欢上阅读,更别提具有阅读兴趣。

阅读课在注重字词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的故事性、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感情,让学生看见一篇热热乎乎的文章,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小孩子情感是丰富的,有了真情实感他才会喜欢上阅读,培养出阅读兴趣。

(5)改进言语评价。在言语评价上,要以激励性的言语指令为主,当学生的语音不标准的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更胜过千言万语,而一点不耐烦的表情,或者是请其他学生代答,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生动有趣的。按照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孩子不同特点、不同教学风格的阅读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识字、用词的基本能力。同时,每一篇课文都是标准的范文,通过范文的学习,阅读课也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写作功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课程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张进,韩丽.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9).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 (1).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