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8-02-22 23:3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歙县森村中心学校黄备小学 安徽黄山 245251)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1]

一、创设问题化情境,让学生有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颖。”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面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中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2]

如:我在上《小数的性质》时,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1、10、100三个数。

问:(1)它们相等吗?(2)想个办法使它们相等,可能吗?随机板书:1=10=100,此时,教室里惊诧,沉寂了二分钟后,有一名学生提出:① 1元=10角=100分受到启发,其他同学相继提出②1米=10分米=100厘米;③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针对③,我建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于是,学生得出:④0、2米=0、20米=0、200米,进一步得出⑤0、2=0、20=0、200,师引发思考:看到⑤这个等式中的三个小数,你们有什么发现?想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师注意将学生导向对三个小数的末尾变化方向上来)小组议一议。以上充满挑战的情境,将学生追寻、探索欲提到十分强烈的程度,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悟”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我们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对所学过的知识能理解深刻,而且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的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真实的体验知识获取过程。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搭一个三角形,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围成了三角形,可是有些小组围成的三角形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也围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我抓住这机遇,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于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原来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组,虽然有3根小棒,但这三根小棒中不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了三角形的特性的过程,在动手操作玩游戏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求”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可亲可敬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产生求知欲望。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课前我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星期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上课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探讨,我也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出折线统计图。短短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过程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图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去经历,体验生活中的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就更具有真实性,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从而在蓬勃的欲望中获得对数学价值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和焕发学科魅力的。[3]

四、创设故事化情境,让学生学有所“趣”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我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开始,这位老师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妈妈有三个儿子。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第一个儿子一块。第二个儿子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第三个儿子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妈妈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猴妈妈的三个儿子中哪个儿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这位老师继而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三个儿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继而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新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境,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产生丰富的情感,如磁石一般吸收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激昂,保持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让数学由枯燥变兴趣,呆板变灵活,平淡变新奇,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有效地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是活跃的,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