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琪
(民权县第三小学 河南 民权 476800)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各种大型的读书、文字比赛活动如雨后春笋,这充分的体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纵观当前小学生习作,越到高年级对于习作的恐惧就越强。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者更能亲身体会语言积累对低年级学生意味着什么。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 。那么,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如何积累语言,才能让语言训练落地生根呢?
语文教材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而编制的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的载体。因此,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都是学生积累的很好的素材。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精美的插图、动人的情景,不仅让学生理解,还让学生注意吸取营养。因此,我们要重视课文的朗读,让繁琐的讲解变成各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背诵课文也是尤其重要的,小学语文的学习目标也明确的要求了要背诵的课文篇幅。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用背诵下来的内容来弥补词语的欠缺和表达的不足也不失是一种好的方法。正像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所说:“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八个成语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美好的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让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边读边记。在师生的一呼一应中,在稚嫩的童声中,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味,更在图文结合中积累了语言。又如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四句话就像一首诗,给人以美的享受。积累这样的词句,不仅能使学生领悟各种修辞的表达方法,还能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的空间。
围绕新课标编制的课文,每篇富有童趣,课文除了有优美的词语可以积累外,还可以仿词写句。例如,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他画的山高,水那么清。”我们不仅可以作为积累的语言,还可以用“那么……那么……”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将语言的积累与课文的品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又如,二年级《葡萄沟》一文中:“ 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说明葡萄的种类繁多,用上五光十色说明了葡萄的长势之好。此时,教师借机引导还有什么既可以发光又种类繁多,进行有效的说话练习。就会积累“大街上的霓虹灯有红的、蓝的、绿的、紫的、粉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或 “花园的花开了,有红的、粉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此外,新课标课文,很多课文的最后都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空间。例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文的最后,教师可以再创情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发生了什么。又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那个种葫芦的人没听邻居的劝告,结果一个葫芦也没有收获。在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着说一说,第二年那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了葫芦,这次会有收获吗?案例中,教师通过品析课文,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在反复的实践中进行语言的积累。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况且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为语言的积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根据低年级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古诗三百首等生动有趣的读物。让学生每天读课外书20分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进行摘抄,也可围绕所看故事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也可根据故事的精美插图用自己的话概述。始终以语言为中心轴,让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多管齐下,逐步积累。
我们依托我校开发实施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日有所诵》,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以下对策:①每日晨读。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一首古典诗文,或现代诗文;②语文课前三分钟展示。要求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展示自己诵读的内容;③开展“经典照亮人生”经典诵读展演;④每到一个学期的期末都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日有所诵”检测。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让家长明白“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让家长牢固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这是开展亲子共读乃至搞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后勤保障,和孩子一起读经典,阅名篇,既亲密了亲子关系,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段要求写心得,低年级学生每天写词语或造句,或根据每天所见所闻写一段话或日记。每学期期末举行一次成果展,内容有优秀读书摘录笔记展、书法萃、诗词吟唱比赛等。
每学期举行至少一次的“我读书,我快乐”知识竞赛活动。旨在检测学生课内外阅读时的语言积累情况,评出年级“读书标兵”。对读书还规定了明确的要求。
⑴培养学生大声认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大声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 心到——读书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地读;眼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仔仔细细看准字眼;口到——读时字字读得响亮不含糊,吐字清晰准确。这样有利于很好的语言积累。
⑵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会边读边思考,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总之,低年级语言重在积累,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准确生动的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