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在家校互动中的运用

2018-02-22 21:30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群理念交流

马 瑞

(宝塔区电化教育中心 陕西 延安 716000)

微信聊天软件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 和视频。微信提供好友聊天、群聊、公众平台、朋友圈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号码 搜索、扫二维码、查看附近的人的方式添加好友,同时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也可以看到微信好友分享的各种信息,从中或许有用的知识信息。如今微信已经渗透到了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

许多班级都建立了属于自己本班的微信群,主要用于消息通知、信息传递、布置作业、沟通交流等。当然,不同的班级对微信群的使用的理念不同,也决定了微信群具体的使用价值。同样,一个班级微信群的使用价值取决于班主任对微信群的定位,使用的理念和目的。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收获与启示。

一、微信群用于家校互动的可行性

1、基础条件基本成熟。微信的注册用户和使用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例如小学生家长年龄普遍在28-4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家长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的频率非常高,他们正是各类网络社交圈中的主力军。不少学生家长之前就经常通过个人微信同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微信群的使用并不陌生。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了微信使用的行列,这些为班级微信群家校互动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微信群资费便宜,功能强大。以前部分学校使用通信公司推出的“校讯通”进行信息发布,但校讯通收费较高且信息发布不够及时有效,导致许多家长很不满意。而微信群则不然,微信是在移动流量的前提下或者在 WiFi环境下运行的软件,费用相对便宜。微信群内的成员可以一起交流信息,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不仅可以由班主任发布有关信息,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发布生活中的点滴记忆,分享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其他家长、学生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

二、微信群用于家校互动的优越性

1、微信群促进家校合作。借助微信群这一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每天在群里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清楚孩子的作业情况,和家长一起分享教育信息、教学经验,随时解答家长的问题。在班级微信群里,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通过微信群与家长沟通,教师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的基本表现。

2、用微信群促进师生互动式交流。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常常难以准确地把握每名学生的学情和困难点,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指导。而微信所提供的聊天环境,可以有效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外时间一对一的提问和解答。学生放学回家后,可以利用微信群向老师随时随地的提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问题。在微信群中的其他学生如果看到问题也可以参与解答交流。更方便的是,微信群不单支持文字交流,还可以进行语言图片的交流,有些题目如果没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发到群里,老师通过语言,可以更加清晰的表达出问题的解决过程。

3、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将学校中表现优异同学的奖状、作品、作业等发到微信群,这既是对优秀同学的表扬与认可,更是给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课余生活用照片、视频等形式发到群里,这不仅可以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精彩瞬间,还可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4、方便老师及早展示教育理念。每一个老师都是有属于他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以往曾发生因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理解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家长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导致发生误会。通过微信群,教师可以及早与家长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思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分歧,家长还可以配合老师的教学进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微信群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担任“信使使者”的角色,可以及时迅速传递教育信息,教育理念。

5、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教师与家长沟通主要依靠家长会、打电话、家访等形式,要么不方便单独交流,要么挤占大量时间,要么不能及时沟通。现在有了微信,家长可以随时和老师取得联系,而且不用挤占大量时间,有时也不用担心面对面不好意思,有些家长还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管理孩子的经验与教师交流,帮助教师不断进步。这样,家长和教师沟通多了意见就少了,感情越来越近,对于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支持,教师更有干劲,工作成绩自然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信群理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海西诗享微信群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