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栀子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650000)
《新华字典》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是我们最常用的现代汉语字典之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古汉语权威字典,是学习古文时最常用的字书。学习多音字时我们发现这两本常用字书中,在是否将其标注为多音字、多音字的读音、读音的数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对比《新华字典》(后文称为《新》)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后文称为《古》)中的异读字时,笔者统计了两本字书中共同录入的、有异读现象的汉字780个,结果得出,《古》中是多音字而《新》中非多音的字共有319个,《古》中非多音字而《新》中是的字共有145个,《古》、《新》均收录的异读字共有316个。
《古》中是多音字而《新》中非多音字的319个字中,大多数是有两个读音的异读字,有289个,三个读音的异读字有24个,四个读音的异读字有6个,以上字在《新》中均为单音字。
《古》中非多音字而《新》中是多音字的145个字中,也是两个读音的异读字占多数,有135个,三个读音的有14个,没有超过三个读音的。以上字在《古》中均为单音字。
《古》、《新》两本字书均收录的异读字一共316个,其中两本字书收音数量相同的异读字有259个,《新》比《古》异读字读音数量增收的字有20个。增收一个读音的异读字有17个,增收两个读音的异读字有2个,增收三个读音的异读字有1个。《新》比《古》异读字读音数量少收的字有37个。少收一个读音的异读字有34个,少收两个读音的异读字有2个,没有少收两个读音以上的字。《新》读音数量少收的字有37个。
若从异读字的读音数量增减情况来看,《新》较之《古》,读音数量增收的汉字有165个,读音数量少收的汉字有356个,增加的音有227个,减少的音有434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异读字读音的减少明显多于读音的增加。现代汉语常用异读字的读音比之古汉语常用字的读音,整体呈现减少的态势。
(一)《古》中是而《新》中非的多音字
异读字的形成有很多原因,这里我们按照字典的编排,将《古》中是多音字而《新》中非多音字的319个多音字中的异读现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统计中采用重复计数的方式,统计总量335个。
1.通假字造成的异读。众所周知,上古汉语由于汉字表示的意义尚未完全固定,经常用一个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本字,造成了大量的通假现象。在汉语发展进程中,本字和通假字的读音渐渐产生了差别,导致通假字有了多个读音。《古》中就收录了很多这样的多音字,他们在《古》中明确标明“通某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在《新》中,由于通假现象的规范和更多的新字产生,很多字统一了读音和用法,原来的“通假音”消失了,所以有些字又重新变回了单音字。据统计,在《古》中是而《新》中非的多音字群中,有139个多音字的至少一个异读音是由于通假现象造成的,占全部异读现象的41.5%。
2.词义的引申和假借形成的异读。上古汉语的语言体系不同于今天的双音节词占优势,以单音节词为多数,单字在语言应用中承担着很大作用,引申出不同的含义。又因汉字数量有限,表达新意义的时候往往假借已有的字,这就使被假借的字有了多种读音。引申和假借造成的异读现象有144个,占全部《古》中是而《新》中非的异读字的43%。
(1)词义的引申形成的异读字:榜,1.bǎng①告示,或特指公布应试名单录取名单的告示②木片,木板。2.Péng①矫正弓弩的工具②古代的一种刑罚。3.bèng划船的工具
(2)词义的假借形成的异读字:冯:féng/píng“凭”<古今字的假借>
女:nǚ/rǔ“汝”<古今字的假借>
这类假借主要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另外语气词一般是假借字。如:些:(1)xiē①少许,一点儿。(2)suò②。句末语气词。
3.联绵词或叠音词的特殊读音。古代汉语中许多双音词由于语境的变化和使用条件的消失,变得生僻而不常用,随着语音的发展保存了过去的读音,造成了《古》中的双音词异读现象。如:
茇:在《古》中两个读音bá和bèi,bá表示草根。在草野中住宿,[茇茇]bèibèi表飞翔的样子,出自宋玉《九辩》“左朱雀之~~兮,右苍龙之躣躣。”
这个形容词因为生僻且使用条件狭窄,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常用范围。《新》只保留了bá读音,“草根”之意。、双音词造成的异读字有29个,占全部异读现象的8.7%。
此外,《古》中是而《新》中非的多音字中,还包括汉字简化造成的异读14个,占4.1%;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保留了先前的读音而形成了异读9个,占2.8%。
上述《古》是而《新》非的五种多音字的原因,也可以看作是五种汉字读音减少的情况。
(二)《古》中非而《新》中是的多音字。汉语发展至今,很多原本不是多音字的汉字增加了读音,变成了多音字。我们将《古》中不是多音字而《新》中是多音字的145个多音字的异读现象进行统计,除语助词外,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新词的产生造成的异读。由于语言的发展,人们出于使用的需要,假借原有的汉字赋予新的意义,形成新的读音。这类字有43个,占在《古》中不是多音字而《新》中是多音字的30%,我们将新词的产生简要分为以下几种:
(1)外来词的假借
镝:(1)dí箭头(2)dī金属元素,符号Dy,银白色,用于核工业等。
(2)姓氏、地名等。地名、水名:蕃、侯、牟、蔚、溱、豸、峙、浍、湑、蒙。
姓氏:种、啜、泛、过、纪、茜、俱、俟、浚。
(3)特殊的固定搭配。参考《新华字典》的注释,多音字在某个音下只有固定搭配词语的解释的,即分类为特殊固定搭配所形成的异读。此外还有[迫击炮]、[体己]、[胡同]、[蹊跷]、[什么]等。
(4)拟声:刺、呱、嗒。
2.新增意义造成的异读。汉字的涵义越来越丰富,为了区别意义读音也随之增加。新增意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原有的字义上引申和扩大,一种是产生与本义无关的意义。这种原因造成的异读字有50个,占总数的35%。
(1)汉字意义的引伸和扩大
堡:(1)bǎo①堡垒②小城(2)bǔ堡子,有围墙的村镇。又多用于地名(3)pù旧时的驿站,现多用于地名。
奔:(1)bēn①急走,跑②姓(2)bèn①直往,投向②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
(2)新的意义的产生。车:(1)chē(2)jū象棋棋子的一种;服:(1)fú(2)fù量词,用于中药。
3.口语化产生新的读音。汉语不断地口语化造就了一些新的异读字。这部分字有26个,占全部《古》非而《新》是多音字的18%,如:
揣:(1)chuài估量,忖度(2)chuǎi藏在衣服里(3)chuāi[挣揣]
个:(1)gè①量词②单独的③身材或物体的大小(2)gě[自个儿]
此外,《古》非而《新》是的多音字中,还包括方言造成的异读14个,占9.8%;异体字造成的异读6个,占4.1%;汉字的简化造成的异读4个,占2.8%。
上述六种多音字的类型,也可以看作是六种汉字读音增加的情况。
(三)《古》、《新》均收的异读字。《新华字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收的异读字,是我们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学习中都比较常用的字。在315个均收异读字中,读音完全相同的异读字有227个,占72%,数量不变读音有变化的异读字有31个,占9.8%。《新》比之《古》读音数量少收的异读字有37个,增收的异读字有20个,分别占11.7%和6.4%。证明了常用异读字的稳定性。对于数量不变读音有变化的异读字,如音调的改变,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属于读音减少和增加结合出现的情况。如:“剥”在《古》中有两个读音bō和pū,在《新》中也有两个读音:bō和bāo,本文认为,pū的消失属于异读字读音的减少,bāo的出现属于异读字读音的增加。
均收异读字的读音单纯增加或减少、增减结合的情况基本都符合上文列举的那些类型,有一些注意点需要单独说明:
1.对于异读字读音增减的类型分析,是为了直观地了解和统计,事实上有些汉字读音和意义的变化并不这么明确和清晰的。比如“帑”,在《古》中有tǎng和nú两个音,nú音不仅是“孥”的通假字,还有俘虏之意。
2.单音的有“嫖”、“扔”、“滢”,异读的有“呀”、“那”,是《古》与《新》中读音含义完全不同的字。这是汉语发展史上很正常的情况,字典收录的针对性不同,遇到这些字当注意辨别。
3.另外,“综”字比较特殊,它在《古》中读zōng和zòng,在《新》中读zōng和zèng,其中zòng和zèng音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织布机上带着经线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一种装置。由于《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综”字皆为子宋切,《汉语方言音汇》第359页脚注标明“子邓切”,其不同原因可能是《新》中方言音的收录。
两本常用字书除了在异读现象的读音上有所不同,在异读字的注音体例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分析,有助于了解它们各自注音体例的特点。
(一)字头标注的不同。根据《新华字典》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凡例,《新华字典》:“一个字头有几个音的,就列为几个字头,各在注解之末附列其余的音及其所见页码,按音序排列。”一个异读字的每个字头下,除了该字头所表示的读音以及该读音的注解,还有其他读音的字头页码。每个读音下只解释这个读音的意义。
叨在《古》中,全部注释在第374页:(1)tāo①贪。②用于贬抑或自谦,表示不够资格或受之有愧。(2)dāo。话多。双音节词有“絮叨”、“唠叨”。
在《新》中,第486页:叨tāo受到(好处):~光,~教。[叨扰]谢人款待的客套话。另见90页dāo。
第90页:叨dāo[叨叨](—dao)[叨唠](—lao)翻来覆去地说。另见486页tāo。
(二)异体字读音的编排。对于汉字简化而造成的读音意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异体字现象,《古》是按照1,2,3同音字的格式来处理,繁体字的写法列在每个单独同音字字头后的括号里,如并1,并2(並,竝),并3(併);《新》是将所有异体字合并注解,再按照读音的不同分列字头,如并在《新》中按读音分为两个字头,一个是阴平bīng并,一个是去声的bìng并(併,並,竝)。
(三)读音收录情况的更新。“衣”《古》中正式标明了一个读音yī,在“穿(衣服)”注解下标注“(旧读yì)”,而在《新》中则将它们都收录为“衣”字头下的两种读音。又如“凿”,《古》中标注了záo和zuò两个读音,《新》中则只正式标明záo音,在“明确、真实(叠)”释义下标注“(旧读zuò)”。
这跟我们所选用的材料出版时间有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是2005年发行的,《新华字典(第11版)》是2010年发行的,对收音的情况做了调整,“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因此有少数字的读音标注会变化。
以上注音不同,我们把它归结于两本字书编写目的的不同而造成的侧重点的不同。一本工具书的编排,首先要明确其编写目的和面向的群体,否则则会失去特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以上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新华字典》异读现象和注音体例的比较,我们通过简单了解异读字的古今差别及演变规律,以及两本常用字书注释的特色,可以看出以下三点:一,由异读字数数量分布统计得出,现代汉语比之古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呈减少的态势。二,从异读字形成原因分析可发现,两本常用字书中异读字的形成原因有同有异,各有特点。三,由注音体例的差异我们发现,异读字在两本字书中注音方式的不同的原因,是编写目的和面向群体不同造成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