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类型片的另类价值
——以《功夫》为例

2018-02-22 14:39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另类武侠功夫

姚 姚

电影领域内不断的更新换代,让大众在电影的挑选上变得越来越苛刻。电影市场内司空见惯的类型片已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渐渐地,市场上逐渐开始流行一种“异样”电影,这类电影在叙事模式、感情基调、拍摄技巧上都做出了全新突破。这样的电影,被我们称作——反类型电影。

所谓的“反类型片”,著名杂志《看电影》曾给出如下定义:“影片具体反了某种类型,或者仅仅是某种类型元素,又或者是难以归类的混合型电影。”而这其中的“反”,可指电影的构成元素、叙事模式、感情基调等。反类型片往往能给观众带来预期之外的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反类型片,丝毫没有削弱影片自身的商业性,也并不妨碍其成为档期内的票房杀手。在电影研究越来越注重“类型”的当下,某种意义上的“反类型”以其另类价值吸引着我们的研究目光。

1 类型超越与文化改写——《功夫》

周星驰的《功夫》上映于2004年末,在它之后,也相继有许多更为成熟优秀的反类型片问世。而当谈论起反类型片时,却很难忽略这部经典之作。

《功夫》,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一部武打动作片。《功夫》的反类型特征与它的类型化一样的明显。它是反武侠的,从对以往武侠片的动作与场面的重复中解构武侠动作程式,首尾呼应地讽刺了所有的武功秘笈。它无厘头的搞笑台词和镜头语言既是重复自己的类型特征,同时本身成就了一种狂欢和游戏的文本。除此之外,《功夫》还是一部反黑帮片,让所有的黑帮人物荒诞化、萎缩化。

与周星驰所有的电影一样,《功夫》的叙述模式是类型化的,不脱离小人物的挣扎史,甚至《功夫》比他以往的作品都更感伤和温情。《功夫》最后解构了“功夫”,只留下爱情,完美体现其古典主义的爱情诉求。

2 《功夫》对武侠题材电影的创作启示

在《功夫》里,周星驰描绘了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中的猪笼城寨是世俗生活的再现,气势如虹的打斗场面看似无厘头,颇具搞笑色彩,但这些安排实则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哲理。出自平凡市井的平民英雄、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在困境中治愈自我的东山再起,无不昭示着这部不寻常电影的不寻常内涵,耐人寻味。

更重要的是,《功夫》在影片内涵上做出突破。比起以往注重“英雄色彩”的武侠电影,《功夫》描述的是英雄的凡人梦。整个电影引人思考:若有一天,真的变成了天下第一,又该去做些什么?这便是《功夫》的深邃之处。它所揭示的是英雄内心的凡人梦。侠客心中对平凡感情与生活的渴望,正是练功之人的终极梦想。

而这不同寻常的视角切入点,也正是《功夫》能在武侠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功夫》的成功,应引起电影工作者的重视,并意识到平凡或许就是表现不凡的一个最佳途径。从社会平民老百姓视角切入,从而塑造“平民英雄”的形象,将英雄的普通感情放大,可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起到沟通作用。毕竟艺术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价值正在于其给予人们的思考空间与启示作用。

3 反类型片——探索大众视角的另类价值

反类型片看似无规则,天马行空,但实则往往围绕现代价值观念与现代批判精神展开。反类型片将类型片中的成规象征打破,加以想象,组合出更多的惊喜。在影视文化的发展中,形式创新与想象延伸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反类型片的叙事中,观众被带入影片制造的规定情境中,被制作者带领着放飞想象,转换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观众的审美能力,做出更完善、全面的价值判断。

反类型片的流行,一方面来自于观众对电影创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日益变化的现实环境。在现实与梦想的强烈反差下,人们需要用打破陈规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寻找到安慰。反类型电影将全新的定义、更多的可能、另类的价值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从而促进了人们对事物价值判断的多元化。

反类型片是电影市场中潜力无穷的一类影片,若在以后仍能坚持“有限度地探索”,将更多贴近现实、遵从良知的内容融入电影作品中,会对稳固社会价值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从大众视角追求艺术的卓越,是每个电影人所应努力达到的价值高度。

参考文献:

[1]史博公,凌燕.电视电影的反类型策略以警匪类型电视电影为例[J].电影艺术,2003(4):80-84.

[2]李艳.《唐山大地震》的反灾难类型片书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92-195.

猜你喜欢
另类武侠功夫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另类四不像”登场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