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以常州工学院编导专业为例

2018-02-22 14:39印兴娣周丽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印兴娣 蒋 烨 周丽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是培养为传统电视媒体服务的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文化制作传播公司、出版与宣传部门以及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现场采访与出镜、摄影和摄像、影视及动漫编剧、影视后期制作,以及新闻、社教、广告、纪录片、专题片、MTV节目等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导演和摄制工作。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办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未发生变化。这一目标定位没有提及任何和新媒体有关系的内容要求。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也是近五年内,即2012年之后开始提升的。大家关注的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少量文章提及大数据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等,而关注媒体融合与人才培养关系及能力培养的几乎不见。

1 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现实选择

媒体融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宣传文化阵地的重要途径。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虽然是针对传统媒体融合提出的,对直接服务于媒体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当下,高校重新定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尤为迫切。

目前,媒介融合已经进入新时代。2017年11月,百家党媒代表齐聚无锡畅谈媒体融合[1]。这些参会并且在会上发言畅谈融合成果的传统媒体单位可以说都是媒体融合实践探索成效较大的。从大会发言的情况可以看出,江苏南部的城市媒体融合转型走在全国城市台的前列。而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服务地方的常州工学院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2 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专业形势发生变化即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更是编导人才原来定位的就业目标单位越来越少的形势所迫。以长三角的地方电视媒体为例,体制内单位的编制限制导致进门难。由于苏南地区是人才高地,让传统媒体对人才选择的余地变大,传统媒体招聘时往往在应聘者的学历等方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传统媒体招聘人才时设置门槛,使得一大批在普通本科院校就读的编导专业人才失去了参与竞争的机会。条件的严格让地方高校培养的传统的广播电视电视编导人才在就业的选择上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就业突破口。

以常州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在新修订的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了适应新媒体单位工作能力需要的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责任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策划、组织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新媒体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音视频节目的采写、拍摄、策划、编导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里的新媒体公司既是指独立的网络新媒体,也是指媒体融合中传统电视媒体的新媒体机构。

从当下新媒体公司的就业情况来看,新媒体公司还是获得许多编导专业人才的青睐的。以苏南为例,该地区经济发达,文化产业更发达,新兴媒体公司多,人才的自我选择余地和空间也大。虽然苏南地区整体经济发达,但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收入却是整体大幅度下滑,有的甚至出现发不起工资的情况。传统媒体的工资待遇状况使之已经不再成为年轻人向往之地了,例如:某城市台以非事业身份进入的年轻人月收入一般都在2 000~3 000元,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例。相比之下,在苏南地区的一些传媒公司和新媒体公司5 000元左右的工资标准是常态,且进出自由,选择性大,门槛低、升职机会也多。2017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18~35岁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44.6%的受访青年打算加入新媒体行业。

3 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依托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是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完成的。围绕媒体融合与多能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也要打破传统,突出新媒体特点,提升人才宽口就业的能力。

3.1 调整课程内容,增加新媒体企业就业能力课程

针对媒体融合的形势,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现状,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之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也必须随之改变,适应需要。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传统电视媒体的需要为主。在国家本科目录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广播电视传播概论、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影视美学、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电视画面编辑、微电影创作”,等等。无任何与新媒体或者媒体融合后的传统主流媒体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因此,重新设置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学时,成为新时代编导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基本是依据教育部规定的内容而做适当调整,比如:综合类一流学校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注重理论研究能力,一般型特别是许多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和学时的安排上会偏重技能型课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更多的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更加看到了编导人才能力的培养必须朝着“传统技术+人文基础知识+新媒体知识”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兼顾新媒体的工作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面,提升学生宽口径的就业能力。常州工学院2018级编导人才培养方案由原来的180学分降低到150个学分且在通识教育课程不减少的前提下,还是增加了新媒体的数据新闻、新媒体编辑、媒体融合导论等与新媒体能力培养高度一致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新媒体意识和互联网思维。

3.2 体现编导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兼容”特点

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其他拓展类知识的课程设置力求做到“广而不深”,即有所了解即可。比如:我们把形体训练、电视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影视市场营销、现代公关礼仪等都设置成1个学分。从而保证了编导人才“专”与“杂”的能力要求。

(三)集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媒体融合对编导专业人才具有普适性能力要求的特点

以往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广播电视采编实践、微电影创作实践、纪录片创作实践,这些都是为传统电视媒体采编能力培养设置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视频创作。传统的电视视频节目除了新闻消息之外,其他都是专题,内容较多,时间较长。在传统媒体占据人们娱乐时间的时候,还是受到人们的喜欢的。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海量获取,人们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耐心欣赏,因此要制作能够满足观众收视心理和碎片阅读习惯以及移动阅读需要的短小、有视觉冲击力、内容紧凑的短视频。2016年被称为“短视频年”,各大新媒体公司都纷纷花重金推出短视频。以“梨视频”为代表的专业视频网站也纷纷出现,短视频制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常州工学院编导专业设置了摄影摄像基础实训、各类影视短片实践两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媒体融合对编导专业人才具有普适性能力要求的特点。

4 结语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积极推进的一项主要工作,是传统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职责所在,更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关键。作为为传统媒体服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形势,优化课程设置,突出融合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才具有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无锡新闻.百家党媒代表齐聚无锡畅谈媒体融合[EB/OL](2017-11-26)[2018-01-20].http://www.wxrb.com/news/wxxw/201711/t20171125_1349609.shtml.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