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学 湖南郴州 4230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在逐渐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下面就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的策略。[1]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但是当前的小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
首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创设不周全、重点不明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很多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专业专业素养水平欠缺导致的。一方面,教师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不能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导致创设问题情境失去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创设问题情境不适合学生。[2]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创设问题情境,也设计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对问题进行分类,也没有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就将问题情境随机分配给学生,这样会出现一些数学知识能力较好的学生分配到简单的问题情境不能锻炼自己,而一些数学知识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到较难的问题情境不能很好的完成。[3]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没有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没有兴趣,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这会导致问题情境没有效果。
上面概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创新。下面分析小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前提,无论教学方式怎么改进,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通过讨论等形式发表自己看法,这样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全面考虑所有学生,不能有差别对待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不能只靠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忽略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失去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面对所有学生,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的学习知识。
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对新知识需要慢慢地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握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渐渐的跟上学习进度,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前提和保证。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准确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4]
小学数学和生活有很多关联,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问题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让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有熟悉感和代入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创设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解决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生活和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切实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层次,保证创设问题情境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即较难的问题情境分配给数学知识水平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将容易的问题情境分配给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中都能得到锻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目前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重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趣味性、创造性、全面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