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8-02-22 18:27:49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蒙山连片片区

杨 霞

(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一、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都较为丰富,旅游行业主要靠绮丽的自然景观、异域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特殊的经典历史沿革文化来支撑,并由此衍生出了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因此旅游业及旅游产品市场愈发广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我国共有十四个连片特困区,单个连片区通常下设有多个开发县,且多数现为旅游城镇,例如彝良县小草坝、昭阳区大山包等等。这些旅游小城镇的人口数量较少,经济与普通城镇相比较为落后。经由旅游行业的带动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后,近年来城镇的经济有了明显改善,片区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旅游区域城镇化不仅仅包括土地城镇化,还包括人口城镇化以及居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从根本上实现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的城镇化建设目标非一朝一夕之事,实际落实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连片特困区旅游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具有绝佳的自然风光、特色的民俗等旅游资源,但因为区域贫困、旅游开发资金短缺等问题,使得地区没有自身的特色品牌,而是效仿国内其他旅游景点套用统一的推广模式,使得整个旅游产品体验较差。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没有完整的旅游开发和销售体系,游客的量较少,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效果。此外,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产品种类较少,针对的年龄层和产品方向单一,例如国内的康体养身、极限项目都未得到推广。少数民族自身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对于国内游客都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当地却未加以利用,使得这些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并未发展成为像云南西双版纳、丽江以及九寨沟、西藏各市同等知名度和成规模的旅游城市。

2.交通条件落后

“想要富,先修路”,交通设施的落后是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经济难以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国内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山和峡谷让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发展建设仍具有较大难度。交通的阻碍成为了这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路障。在旅游小城镇上,虽然有铺设道路,但是仍是落后的水泥路,每逢赶集、旅游高峰期就拥挤不堪。我国国内绝大部分旅游景点都已经有了先进的交通设施,甚至部分著名景点如长白山旅游风景区、阿尔山景区都建有机场,一般景点则是具备高铁、动车或者普通列车等多项配套交通。这些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因为地处峡谷和高山,到达景点则需要长途跋涉,路途遥远且只有颠簸的客运大巴,交通条件十分落后。

3.开发进程缓慢

虽然“旅游扶贫”“旅游业与地区城镇化协同发展”这些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城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众多,而区域内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因此对旅游扶贫的投入较小,多年来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许多小镇现今基础设施仍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综合服务。资金的短缺、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旅游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地域的限制,这些因素导致了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城镇化开发无法达到理想的速度,只能停滞不前。

4.尚未开发旅游市场

因为缺乏品牌竞争力、旅游开发资金短缺,因此大多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宣传十分不到位,宣传范围狭窄、力度不够,在该区域旅游的都来自周边省市,游客普遍存在“回头客”较少的现象,外加本地人时间、金钱有限,消费水平有限等原因,故而难以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特困地区的旅游城镇化稳健推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若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具有丰厚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不仅可以开拓国内市场,也可以放眼海外市场,进一步打开当地旅游观光的大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宣传中国独有的民俗特色。

二、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域镇化发展的旅游业基础

(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几个特困地区提出明确的项目实施方案,在旅游扶贫项目上划拨专项财政资金。此外,政府在建设其他重点发展项目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建设予以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实行了外资吸引和财税支持。在区域建设上,基础设施建设也划入了规划范围,有关部门正在克服地理条件的困难,大力发展交通,为特困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夯实基础。此外,国家白皮书和各项文件也为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旅游扶贫增添动力,并积极打造特困地区旅游支柱产业,以此加快脱贫速度。

(二)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过去十多年,我国的热门旅游景点大多数是张家界、九寨沟等著名自然景区,此后游客游览方向则由自然风光转移到了人文风情,例如各类少数民族民俗特色旅游、重庆山城等都成为了新兴热点。近两年来,国内几大热门景点的游客饱和,游客更趋向于新开发的、更原生态、更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景区。因此,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在旅游行业发展当中具有极大优势,趁着经济发展的热潮得以迅速发展,是国内景区开发的一大热点。实际数据也表明在近两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以旅游行业作为当地经济来源之一的村镇,虽然普遍水平不及国内平均水平,但收入增长十分快速。

(三)旅游业现实基础嵌入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城镇化发展大多依赖于工业产业推动,在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当中需要耗费非常高的成本。现有的中小城镇大多是上世纪末开始进行工业化改革,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稳定的工业生产模式,但在高新产业的冲击下也开始逐步衰落。国内外多项研究调查表明,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可以改善由工业产业推动的区域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破坏、转型僵硬等问题。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发展的经济支持,也给城镇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即旅游业推动城镇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与当地产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还可以做到城景一体化,降低转型成本,实现低碳城镇化发展,因此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三、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研究案例——以贵州乌蒙山片区为例

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涉及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办、发改委印发《乌蒙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从各个方面明确了乌蒙山连片特困区发展经济社会路径及举措。此外,国家旅游局以及各地旅游扶贫办广泛开展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规划项目,使旅游扶贫逐渐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促进乌蒙山片区城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贵州乌蒙山片区城镇化与传统工业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不同点。从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国城镇化的潮流伴随着工业发展而迅速蔓延至全国,这种城镇化动力源于工业;而贵州乌蒙山本身地处山区,缺少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地区的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了老年人与幼儿、妇女,且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诸多原因决定该片区无法走工业城镇化的道路,而是应当利用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实现“旅游扶贫”。考虑到乌蒙山片区多高山河谷,且气候多变,其旅游城镇建设普遍以小城镇为主,围绕河谷及坝子而建,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

此外,贵州乌蒙山片区主要都是小城镇,距离大城市较远,经济落后,城镇分布受到地形的约束,人口和城镇规模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我国旅游城镇化区域普遍存在人口外来化的特点,乌蒙山片区也不例外。外来人口一是提供本地的旅游行业的生产经营者,二是中长期停留外来旅游人口,这些人口占小镇人口的比重十分大。因此,观念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成为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一项重要内容。在乌蒙山片区,在旅游业纵深发展的推动下,城镇规模在扩大,部分热点景区周边出现了民族村,这些景区周围的居民在为游客服务的同时,与游客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而观念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对促进城镇“边缘”地带的居民脱贫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特色旅游城镇发展成为边远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旅游城镇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能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部分社会投资。对乌蒙山片区而言,在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凭借地方自然景观优势,以重点凸显旅游城镇的景观功能为切入点,打造地区旅游文化名片,以此为根基逐渐拓展。建设过程中对城镇的主体风格,标志性建筑物、民居建筑环境、商业布局等进行系统规划,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提高游客旅游舒适度和体验感。

四、对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多产业协同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有关部门可以将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综合规划,形成多个产业同步发展。例如,连片特困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行业时,有关部门可以鼓励当地工业企业生产制造旅游产品,促进服务行业结合旅游资源,将本地多种产业整合,通过旅游业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带动多行业发展,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此外,旅游行业也可以推动当地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形成从无到有、从落后到步步赶超,各行业之间相互带动,最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二)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城镇新区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在旅游城市设立已成为常态。旅游集散中心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游客服务,还可以整合游客资源,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特色的、全行业的旅游综合体。集散中心的设立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在发展稳健后,各项带动使得全行业共同发展,进而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最终形成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类似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比于前身更为齐全,它不仅仅是一个景区服务平台,更是一个生活小区,若形成于已有城镇则是一个现代化居民区,若形成在村镇则是一个新型小城镇。

(三)发展大体量景区及特色旅游村

大体量景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型景区。这样的景区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可以说是因景建市,景色和城市相得益彰,是一种新型旅游景点城市化建设模式。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应当发展特色旅游街区和特色旅游村镇,有机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做到优势互补,不仅使当地产业可以就地转型,还可以彰显区域特色,提高城镇品位,以免在普遍的城建当中泯然众矣。此外,特色城镇的发展,因为做到了有效实现城镇与自然资源、当地产业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低成本、低碳建设,符合当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保持地方适度城镇化,杜绝千篇一律模式

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大多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且气候变化多样,村镇依山河峡谷而建,因此在进行城镇化的扩张时应当考虑当地的地形和游客数量的限制,适度扩张。在实际建设时,应当使得各城镇具有自身的特色,结合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划设不同功能区和建筑群,并对景区做出内外围规划,实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目标,将细节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乌蒙山连片片区
乌蒙山冬韵
乡村地理(2023年4期)2024-01-14 13:08:18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2:58
山的国度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36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世界建筑(2019年7期)2019-08-07 07:57:52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
望山——奇美乌蒙山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