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锋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首先,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古代到现代,物质文明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遗忘,但是民族文化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民族文化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民族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艺术的发展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在中国画的传承过程中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中国的文史专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用中国画表现中秋节的盛况。中国画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性特点产生于民族文化。
其次,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创作灵感。民族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中国画独特个性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以提供给画家独特的灵感与思路,是画家的思想源泉,也是优秀作品形成的重要一环。另外,中国的书法、雕刻等民族艺术丰富了中国画作品形式,这些民族艺术的独特手法技巧,是中国画长远发展的养料。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画家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中国画。此外,传统民俗对画家的作画内容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中国画中的鱼代表年年有余;枣和桂圆代表早生贵子的含义,这些都是传统民俗对画家创作潜在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使作画素材更贴近生活。总之,民族文化是中国画家创作的基本根基,脱离民族文化的中国画,则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民族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作为文明古国,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瑰宝之一。在书写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各个流派的书法艺术。书法与中国画具有微妙的关系。书法和中国画一样,都讲究达意,书法通过线条艺术表达书写着的思想;中国画则是在线条艺术的基础上,加入画家对生活或者现实的看法,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往往与古诗相结合,中国画的意境往往只能通过诗句来表达。古人云,中国画落笔前,胸中早有诗意,画家胸中有诗意,才能更好将画作内涵表达得更丰满,因为画作的表达除了视觉的观察之外,更注重的是画作本身传递出来的内涵。再次,中国传统戏曲对中国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抑扬顿挫的节奏是京剧的灵魂,节奏的快慢表现出情节的起伏;在中国画中,通过笔墨的深浅来表现画作的艺术层次,中国画和京剧一样,把生活中不必要的色彩全都摒弃掉了,用强烈的手法,去表达浓厚的感情色彩,达到视觉与意念相结合的目的。最后,中国传统剪纸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剪纸要求构思自然,形象生动,这种要求恰恰是中国画所体现出的自然状态。在剪纸中,每一部分既是紧密相连,又是充满层次感的,这与中国画中的诗意是相通的,中国画的深层内涵往往表现在层次感中。综上所述,要促进中国画的不断完善,必须深深扎根于民族艺术之中。
我国儒道佛三家思想,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动力。儒道佛三家思想在相互冲击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中国画形式;在它们的相互融合中,形成中国画的总体特色。
首先,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仁,将情感寄情于山水中,在儒家思想中,山水等自然万物是道德的重要载体,思想家往往将情感寄情于山水。而中国的历代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寄于山水之间,游历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游历中探寻自然的奥秘,观察世间万象,最后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展现于画中。中国画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绘画具有实用性、艺术真诚性、风格壮美性等特点。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注重画家人品和作品的合二为一,注重作品的写意和传神。
其次,在中国古代流行外儒内道。道家强调,人们的追求不仅仅在于自我满足和富贵,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内心的安定与自由。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天人合一,用超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古代,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不拘泥于章法,不拘泥于细节,这使得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画无定法却表现出物有定理的原则。
最后,佛教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佛教一直倡导“空”,强调万物皆空,这不仅影响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同时还影响中国画的绘画意境。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画家开始对中国画更多地强调气韵与万物的统一,注重参悟万物的精髓。
说到中国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往往将中国画和艺术家联系在一起,忽视了中国画的基层教育。目前,大多数家长,会把中国画作为学生的一项艺术特长培养,通过让孩子上辅导机构或者聘请专门的中国画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画并没有纳入到学生的义务教育学科之中。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除高等院校专门开设美术专业课程之外,其他教育阶段并未涉及。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专门的中国画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教育体制规定,大学生分为普通大学生和艺术生,对于艺术生来说,只要自己的艺术功底足够厚,文化课稍微弱势,也不影响艺术生考入大学。在我国古代,中国画大师往往也是著名的诗人或哲学家,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有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但在大学里,一部分大学生文化功底特别薄弱,对相关知识可能根本就没有把握。更有甚者,在中国画课堂上,存在着有些艺术生不知道中国画的具体使用工具,不知道宣纸的分类,并将中国画简单地等同为水墨画的现象。这些都是受目前的学校招生制度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中,不论报考什么画种,在艺术考试中,往往要考察学生的素描功底和西方绘画色彩,这就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主攻于素描,忽视对中国画的学习,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另外,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中国画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技巧,对待中国画的讲解重点主要在于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而对于一幅中国画所应该具有的内涵,仅仅一笔带过,并没有深入地讲解。
在目前中国画的教育中,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根基,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历史专业或者文学专业的学生,才应该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对于艺术生来说,仅仅主攻艺术就足够了。这种错误观点,不仅影响了对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也影响学生自身对中国画的理解。只有学生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功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目前,在中国画的教学中,由于教育体制和学生自身原因,普遍存在着学生文化素养较低的现象。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注重学习技法技巧,忽视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只有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功底,才能读懂古今,读懂未来。中国画深层次的内涵需要学生慢慢品读,仅仅具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并不能很好地拿捏住题材与画作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读懂中国画本身的精髓之处,更不用说自己去创造一幅别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因此,在中国画毕业生中,由于文化功底的缺乏,存在严重的模仿现象,作品大多缺乏创新性。
虽然民族文化作为重要根基,对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之中,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对西方节日的庆祝,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中国画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西方拜金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一些中国画画家忽视对精神的追求,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体现出对物质的追求与渴望,表现出自己急功近利的浮躁内心,这是不利于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承的。
中国画既注重手法与技巧,又注重精神实质的表达。当前社会虽然一直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在中国画的绘画中受物质文明影响,使中国画的创作失去精神内涵,显得苍白无力,部分画家创作受物质因素的影响过多,导致我国中国画的发展整体处于停滞状态。古代中国画创作,不受太多物质因素影响,物质因素并不能撼动他们追求艺术之心,所以才留下这么多不朽的作品。在当前,真正的中国画画家是相对较少的,大部分受物质因素影响,放弃自己对中国画的追求,迎合市场,这对中国画的发展很大程度起到了阻碍作用。
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民族艺术,其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民族艺术的进步,更能使中国画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将中国画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是重要的基础,学校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教授,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加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学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另外,学校应该相应地开设文学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学创作,同时,在古诗的学习中,理解不同时代的发展特点,这对中国画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中国画来说,娴熟的笔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积极开设书法课,书法课不仅能使学生修身养性,还能使学生巩固绘画手法和技巧。中国画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课也是不能或缺的,学校应该将学生的实践放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学生到各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创作,既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术,又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其次,中国画专业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讲解,不能片面强调绘画技巧,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注意运用最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山水中国画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大家搜集有关山水的诗句,分朝代进行梳理,找到每个朝代各自的特点,品味各个朝代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山水的独特魅力。另外,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系列民族文化的书籍,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养。
在当前背景下,作为中国画传承者,应该积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科学生的必修课,更应该是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国画专业学生应该认识到,仅仅学习绘画技巧是不能创作出优秀中国画的。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积极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将上自远古、下至今日的文化类别进行系统学习。另外,在课余时间,学生应该积极参观相关历史文物博物馆,面对真实的历史载体,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见解,这样有利于对其他中国画的品评,促进自己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中国画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什么是中国画,如何创作中国画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体会中国画所表现的内涵。学生在创作中,要积极进行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画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在中国画的创作太过于追求技巧,而对其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神有所淡漠与懈怠,这样的现象对于中国画的传承与进步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画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中传递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神,中国画艺术工作者应该时刻谨记艺术使命,坚决抵御物质文明的冲击,加强自身责任感,努力学习、探索中国画的技巧与内涵,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这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画向前进步的决定因素。中国画创作精神是否得到延续与弘扬,决定着中国画发展的未来,每一位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都应牢牢树立这一精神,使中国画传统艺术能够大放异彩。
中国画作为民族艺术瑰宝,要进行传承创新不能忽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在时代背景下,中国画艺术工作者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国画的根本价值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对于中国画的创新,我们并不排斥吸收外国绘画的优点,只是在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主次之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画以独特的优势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