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冲突 识人物 学方法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

2018-02-22 16:34:39金立义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骡子大黑彭德怀

金立义(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抓两次冲突,认识彭德怀是个有情有义、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人。

2.学习通过冲突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战士们为什么却要留大黑骡子。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彭德怀既然那么爱大黑骡子,可他为什么执意要杀大黑骡子?

(2)彭总要杀大黑骡子,战士们为什么多次请求留下大黑骡子?

2.这两个问题是什么关系?(矛盾)

【设计意图: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太需要强化目标意识了。这样的目标是可观可测的,教学的方向就明确了。】

二、抓冲突一,初识彭总

1.体会彭总爱大黑骡子。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总很爱大黑骡子?请自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2)组织交流。

①学生交流画出来的句子。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②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彭总很爱大黑骡子吗?组织学生评议朗读的效果。

③转化角色,体验彭总对大黑骡子的情义。

假如你现在就是大黑骡子,说说主人(彭总)是怎么爱你的。

要求学生结合上面的句子展开想象,想象彭总平时为了大黑骡子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现在要杀大黑骡子,又是怎样地于心不忍。

④此时的彭总心情是什么样的?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彭总?

(纠结、痛苦、矛盾;有情有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化角色,目的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触摸,感受彭总为了战士决定忍痛去杀大黑骡子时那种痛苦、矛盾、纠结的内心世界,感受彭总对大黑骡子的厚爱,感受彭总的有情有义,认识彭总柔情的一面。这样的角色体验,换了一种阅读方式,学生感到新鲜好奇,学起来有情趣,乐此不疲。】

2.理解彭总三次下令杀大黑骡子。

(1)彭总三次命令杀大黑骡子,请画出下令的句子。

(2)组织交流。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3)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你又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彭总?(做事雷厉风行、态度坚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彭总。这是彭总刚强的一面。在杀大黑骡子这件事上态度坚决、果断,做事雷厉风行。为“探寻彭总这样做的原因”这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3.探寻彭总内心矛盾的原因。

彭总既然那么爱大黑骡子,可又为什么执意要杀它呢?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1)交流句子。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2)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

(杀大黑骡子表面上看是为了解燃眉之急,实际上是彭总给全体将士作出榜样,和战士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道走出最艰难的草地。)

(3)你对彭总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能与战士同甘共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分了三步: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彭总很爱大黑骡子;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彭总坚决要杀大黑骡子;第三步带领学生探讨彭总这样做的原因。教学紧扣彭总自身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一个真实的彭总。这样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单一走向立体的。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彭总的有情有义,而且更感受到了他的大爱无疆。为了战士,为了部队,他只能忍痛割爱下令杀大黑骡子,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彭总的心中战士为大,他爱战士胜过爱自己。这样的彭总人格魅力是伟大的,学生对他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

三、抓冲突二,再识彭总

1.感悟战士们留大黑骡子的决心。

(1)自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战士们坚决要留下大黑骡子?

(2)交流句子,请学生谈感受。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

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六头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了它们,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2.体悟战士们留大黑骡子的原因。

(1)战士们为什么要留大黑骡子?

(战士们为彭总着想,他们爱戴彭总。)

(2)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爱戴彭总?

(彭总关心战士,爱护战士,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3)课文为什么写战士们坚决要留大黑骡子?

(从侧面表现了彭总的品质。)

【设计意图:从战士们留大黑骡子的举动入手,再体悟战士们这样做的原因,由表及里,最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向彭总,二次认识彭总,同时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4.理解“铁流”的含义。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2)你知道“铁流”指什么吗?为什么把这支部队称为“铁流”?

(官兵互相关心,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他们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

【设计意图:“铁流”这一关键词,既是对彭总所领导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高度评价,也是课文的一个文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易注意这个词,也不容易理解。这个词语是对这支部队形象的描述,是这支部队精神的浓缩,也是课文情感的聚焦点。抓住这个词,可以再次回顾全文,聚焦人物,提升认识。】

四、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这篇课文在塑造彭总这个人物上,写法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说说看。

(第一,把人物放在矛盾的冲突中来塑造。冲突一:彭总爱大黑骡子却要杀它;冲突二:彭总要杀大黑骡子,战士们却要留大黑骡子。第二,对人物进行了细节描写。)

2.安排冲突和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能更好地凸显彭总这个人的特点。)

3.小练笔。

描写一次你和他人(同学、家人等)的矛盾冲突,要注意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写法进行提炼,让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知道课文是怎么写的,水到渠成,自然点化,追求了言意兼得。而小练笔的设计是迁移实践,学以致用,化知为能。】

猜你喜欢
骡子大黑彭德怀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被子的骡子
尊贵的骡子
大黑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逻辑思维
新青年(2018年9期)2018-09-14 03:14:58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绕口令、谜语
不幸的骡子
彭德怀咬文嚼字
军事历史(1998年5期)1998-08-15 06: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