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虹瑜
对于纪录片编导来说,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开展有效的现场采访活动,如何在现场采访中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要求,并结合纪录片所反映的实际内容合理保持拍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具体纪录片拍摄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则应该积极思考,在对时态的发展中,如何有效找到其中的真实感,避免将情感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状态。正是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应充分认识到现场采访的重要性,发挥其媒介作用,更有利于人们不断接近事实真相,有效开展相应现实互动,保证达到纪录片的预期要求。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如何完成现场采访的相关工作。
一般情况下,人物纪录片主要是能将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带给大家,并能结合影片主题进行较深入的人性挖掘。对于其中的人物在较深刻的分析过程中,一般是着眼于外部生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地观察分析,能够从背景入手做好相关分析工作,更好地了解人物实际处境,有利于表现相关的矛盾冲突所在,达到走进人物内心的要求,进一步挖掘相应内涵问题。只有从纪录片中人物生活背景去充分了解,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人物真实性,进行正确判断和有针对性的质问。在此基础上,方能进一步与相关记录者进行访谈,以更好地将人物内心活动展现出来,更有效进行自我展示[1-2]。
这里以纪录片《伴》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刘老太来说,她对自己已经养到2 000斤的猪非常有感情,不愿意将其卖掉,只有生病不能再养才想到去卖。其实,她和儿子就住在隔壁,这么近的距离下,儿子媳妇却对于老太太不管不问,于是,老太太就把猪当成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在纪录片中,相关记者接触一段时间后,问老太太关于她和儿子媳妇的矛盾时,刘老太太道出了很多辛酸过往,特别是对于媳妇做法的种种不满。在另一场景下,当记者了解问题到,如果把猪卖了,老太太有了钱想干什么?刘老太太说道,卖了猪的钱则是棺材本的钱,这是我自己的本事挣出来的钱,不靠别人,自己的丧葬费用都是靠这个,到时候请所有的叫花子来吃饭。所以,正是在恰当的时候,选择了合适的问题,能够激发本不善言辞的刘老太太将自己的心里话一吐为快,我们从中能够看出,老太太内心的孤独以及儿女的亲情淡漠,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得到完美展示。
为有效激发人物主动进行谈话,就应充分重视、恰当提问,有效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手,能够让被采访者感受到自己的真诚,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方能更好地展现真实的生活状态。考虑到人物纪录片中,主要是进行人性与心灵反映,就更应重视人的心灵世界刻画,这样方能更好地深化主题。所以,往往在具体创作实践过程中,记录者都是利用长时间和被访问者一同生活与相处,来共同经历被访者每天的生活,形成相互交流和沟通,慢慢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下进一步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在录制纪录片《伴》的过程中,正是通过上述方式有效进入了刘老太内心,能够采访到刘老太那段发自肺腑的话语。刘老太用自己的质朴语言讲述了自己一生的苦难与不幸,22岁老伴去世,独自依靠帮别人洗衣做饭来养活儿子,后来第二个老伴请了四个媒人方娶到她,本来生活过得不错,实现了老来有伴的愿望。可是十年前,第二个老伴的去世带给了刘老太无穷的孤独感,这时,镜头一直开着,很好地记录了刘老太的沉默。根据上面的现场采访,能从更多角度了解刘老太的身世情况,了解她一生的遭遇,反衬出她的辛勤养育换来的却是对儿子的失望,以及她生命中的大猪的所表达的寄托寓意,能够让人们进一步思考老人的命运,并激发无穷的想象空间。
就纪录片的特点来看,具体的现场采访中,应将主观因素和相关干扰问题抛开,尽量避免采用“强权”进行采访活动,而应将交流式的采访融入其中,利用倾听式或谈心式的采访方式,走进人物内心,重视提问方式,并做到耐心倾听。
在《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中,看过片子,带给人们的则是一股清新的感觉,看起来非常简洁和干净,通过简单的情节能为观众展现真实的生活画卷。同时,又能将生命的内涵和丰富的社会百态展示得较为透彻。在相处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记录者很好地完成了记录使命,能够通过听、看以及不断感悟生命,更好地从相关角度理解靖大爷和那些老人饱经沧桑后所沉淀下来的从容,对于生命将逝的感悟,对他人的宽容,这样能进一步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由此看出,记录者通过耐心倾听,能够更深层次理解人性的内涵,通过纪录片中相关的真实场景的刻画,能够有效展示人物间的深层次、无障碍的心理沟通情况。
在相应纪录片现场采访中,应重视采访环境的选择问题,保证能够积极营造合适的采访氛围,这对于刻画人物内心非常重要。在相关合适的采访环境中,容易实现人物独特的语境,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对纪录片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关经验证明,通过环境的营造,能进一步突出人物情感表达,两者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内容则是,通过合适的语境营造,能够有效帮助人物进行相关回忆以及思考,以便对相关的深层次的谈话内容进行挖掘[3]。
比如,在分析纪录片《船工》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看出人物独特语境方面的成功应用。在纪录片中,主要是介绍了“水府三官”的91岁老人谭邦武,这位出名的船工见证了三峡历史,在他的引领下,开展相关的三峡纤夫古栈道记录拍摄。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纤道的拐弯处存在许多纤痕,这样一处甚至出现了十几道的情况,部分有的能达到深处在两寸左右。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容易勾起老人的回忆,老人主动谈道,竹篾编织的纤绳有着千百年的历史,这些都是靠人的肩膀活生生拉出来的,在这样的峡江八百里两岸随处可见。老人轻轻抚摸着纤痕,将当年闯滩的艰辛娓娓道来,让观众充分了解到了峡江两岸的历史沧桑。同时,镜头给到了老人的脸庞,这也正是刻满了沧桑的脸庞。现场采访过程中,在进行语境创设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即时性、细节、过程以及主客体互动等。正是由于这种综合作用,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老人那种面对险恶自然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生存意志,充分诠释出了三峡船工的精神。如果换成别的语境来讲,往往就体现出不现场采访的感染力,如果在家中进行相关采访,效果将大打折扣。正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激发了老人心底的感触,使现场采访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走向深度谈话,体现出纪录片中的人物本质,能够从内心深处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纪录片主题。
[1]吴天丽.人物专题类纪录片采访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6(6).
[2]王慧敏.历史纪录片《毛泽东》的纪实品格追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汪晋.探讨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现场采访能力的强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