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究关键要素
——学校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策略

2018-02-22 14:00蔡泽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本主体院校

蔡泽寰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2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014年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2016年他又提到:“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研学梳理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可深刻领悟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也是一所高校的生命线。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慢进则退,不进则亡,死等就是“温水煮青蛙”——无异于等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从这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要实现本真价值功能,就必须不断加强校本研究,并要聚焦校本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学校治理主体的建设,以解决问题和实现学校发展为目标指向,促使学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学校个性化建设和特色发展,在积极的生存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发展中探寻更大的生存空间。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治理主体能否坚持问题导向、厘清发展短板,号准发展脉搏、创新发展思路,提振干事激情、追求精益求精尤为关键。

一、校本研究的内涵

“校本”概念是个“舶来品”,源于国外管理界,本意指认识、研究、解决自身问题是成败的关键。70年代最早将校本概念引入学校教育领域的教育管理主体,是1971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州的校本管理委员会,强调凡是学校可以解决的事务,均由学校自行决策、自主管理,成为校本管理思想的萌芽。[2]80年代校本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兴起并广泛应用,并逐渐向高等教育领域拓展和延伸,主要涉及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等多方面。

学校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这是校本研究的理论基点。校本研究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学校发展”的研究,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郑金洲是国内校本研究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校本的基本含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3]即以推动学校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改进办学治校实践为指向,且由学校中的人,上至校长下至一线教职工积极参与研究问题和方案,并且解决方案要符合学校的校情学情,在学校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可以说,校本研究的主旨是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办学目标、目标实现路径、办学策略等重大方向问题,具体关注改善教师教学科研成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身心发展等人本问题,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内生发展。

本研究聚焦校本管理研究中的学校治理主体建设,治理主体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不同于单纯的“管理”,“治理”是一个现代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公共管理领域,不仅包含自上而下的统治、管理,更加强调方方面面的“共治”以及各参与主体责任的共担。治理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是运用制度或机制管理组织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它内含治理的效率和合意性,具体包括意志力、执行力、凝聚力、发展力、创新力、变通力、沟通力、协调力和纠错力等[4]。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首要的就是提高治理主体的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践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将治理主体归结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级。

二、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校本管理意识

(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问题意识是一种科学的执政理念,其实质是哲学意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就是从对问题的高度关注来切入和突破的。从问题导入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直面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政治勇气。认清实情、实事求是、找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是大政治大情怀,是否具有这种大政治大情怀,是衡量治理主体治校办学执政力领导力的基准,是衡量广大干部队伍能否“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内涵”的标尺,是衡量每一成员是否真心实意为学校、为师生谋福祉的尺度。值得学校治理主体研究的“问题”,一般包含具体实践问题、相对稳定的问题和重大关键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围绕目标规划的短期工作要点,也就是战略方向和策略路径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速度与质量的根本是内因,要在内因上找原因、下功夫,必须深刻分析、认真研究和高度关注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校本管理问题,厘清治理主体各层级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决策层的理念、思路、能力、作为、情怀决定了事业是否发展,是要害;管理层的态度、能力、执行力、悟性关乎发展决策落实的效度和质量,是关键;执行层的做派、德性、能力、执行力直接影响决策落实的效率和成败,是基础。必须抽丝剥茧,找出各层级影响发展的短板,直面问题,切实整改。

(二)以实现发展为目的

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区域和行业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机构,取决于学校的本真功能和价值、内涵发展的水平和效度是否适应外部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取决于学校能否有效突破内部瓶颈、制约条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补齐短板的决心和能力。

高职院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治理主体首先对高职教育教学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建立在与时代背景、区域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基础上,主动分析研判教育方针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行业需求前景等,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教育命题,用鲜明的办学主张和办学特色引领师生共同前进,始终坚持教育的本真追求,时刻紧盯并把握一切机遇为学校谋求发展。

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组织建设:理顺体制机制

加强学校治理主体建设,首先是提高决策层的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

从工作职权上,党委负责“管方向、抓班子、带队伍、管大事、谋全局”等;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行使管理学校的法定权力,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依法独立负责地做好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从履行职责上,党委负责政治领导、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决策领域的调控,校长负责党的教育方针、上级和党委的决议贯彻执行,并通过履行法定职权义务、采取具体的行政措施,把决议和法定职权责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校长是办学治校、建设发展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核心领导和灵魂人物——校长,决策层的水平和能力,坦率地说更多是取决于校长的水平和能力。

在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校长不是特权者,不是政客,而是学校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与师生共甘苦”,“有鲜明的办学主张”。[5]校长的领导力就是校长将学校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集中表现为顶层设计能力,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个人价值理念、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人格魅力等。成功的校长,慎思敏行,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地准确分析和研究问题,提出与环境、需求和规律相适应的愿景与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领导和指挥校长团队围绕预定的目标躬行践履。高水平的校级团队,应当好参谋、参与决策、分工负责、身体力行、能动作为,确保决策和目标在分管领域高质量的实现,并在态度、水平、能力、德性等方面与所履职位相匹配。

其次是管理层的水平和能力,中层干部既是形成性、过程性的管理者、执行者,又是层级的领导者,项目、任务和过程的决策者,其态度、能力、执行力、悟性对决策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是决策、目标实现的催化剂,反之则是抑制剂,成为更大的阻力。中层干部,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悟性,能够领会决策层的意图,把握做事的效度和质量,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判断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够把决策层的决策、确定的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把各项制度严格地执行下去;把负责的工作落实下去;真正起到参谋、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反馈的作用。

第三是执行层的水平和能力,执行层在决策层的领导和管理层的协调下,严格、能动履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组织目标、决策方案、项目、任务转化为具体行动,实现决策层、管理层的决策、管理意图,做中有悟,能动执行。

四、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履职能力建设:创新发展思路

创新居于发展的核心位置,是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创新立足于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高职教育要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本质功能真正得到发挥,必须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深入研究和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政策。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设定目标,厘清思路,制定战略,把握方向,全力以赴。要跳出教育办教育,通过创新的方式获得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以坚韧的执行力,将战略愿景转化为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发展;主动应对不确定的社会环境并作出积极反应,敢于开拓新局面,引领学院快速发展。

二是深入研究和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环境和产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风向标。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来看,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策略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具体依据。[6]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与经济社会契合最为紧密的高职教育必须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环境和产业、行业的发展需求,使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使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使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7]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存在的价值。

三是深入研究和把握区域院校、专业的布局和发展现状,知己知彼,准确施策,取长补短,夯实内涵,强化特色,以优和特立足。同时,对接需求,主动谋划,聚集资源,开辟新途径,作好转型发展。犹如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创新发展务必把握好内涵、特色和转型的关系。内涵是事物本质、核心、内在的表现,是事物质量、境界、效益、精神等内部运动规律的归纳和总括。特色是事物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带有自身个性的特征,它既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有意培育的,是事物品位、品质或状态的慨括。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要素、运行模式和人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一个主动求变的过程,具有创新性。只有从市场的多元需要、产业发展集群性特征和学校自身实际出发,深刻了解行业、产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区域高职院校及专业布局、发展状态,牢牢把握内涵、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找准学校发展定位和生存空间,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打造以“我”为主的生存、发展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作风建设

(一)治理主体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

习总书记在2010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讲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时强调:“对工作对事业要赋予激情。激情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归根结底,激情来自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目标的追求。激情其实就是人的灵魂,是干事创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是信心、勇气和力量,是一种强烈的使命冲动,是对目标始终如一执着追求的使然。

学校治理主体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

一要胸怀理想,在奋力践行中迸发激情。激情并非兴之所至、心血来潮,而是来自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有了理想追求,才会自始至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才会有应对困难挫折的韧性和执着。

二要坚定目标,在勇于担当中保持激情。目标是旗帜,指引奋斗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和内涵、特色、创新发展时不我待,必须始终保持披荆斩棘奋力向前的工作状态和执着追求干事创业的工作境界,在复杂环境和开拓前行中有担当、挑重担,在履职尽责中敢作敢为,耐霜熬寒,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实现目标,赢得胜利。

三要心中有责,在奋发有为中燃烧激情。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习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有把工作当成一份责任、一项事业来干,才会充满激情,才愿意投入全部精力,任劳任怨、百折不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只有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把责任和使命转化为热忱工作的强大动力,才能使我们保持对事业、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牛劲和狠劲。

(二)治理主体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

精益求精是一种追求完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让工作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治理主体不仅要对事业充满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还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韧劲和心气。

学校治理主体如何才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

一是带着感恩的心做工作。保持正确的心态至关重要,心态正确就会静逸而安详,感到生活的温暖、工作的愉悦。这就需要崇尚“工匠”精神,始终保持“匠人”心态,深怀感恩、敬畏之心,以反哺之情关爱事业、以火热之心对待工作、以赤子之情服务发展,日复一日地将平凡、具体、琐碎,看似简单和容易的工作做好做优做到极致,一件一件地做细做实。

二是要清醒做工作。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曾经说过:对于工作,要想清楚、讲明白、做扎实。要时刻清醒地认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清醒地认识职务与能力的关系,工作能力与职务不一定成正比;清醒地认识位与为的关系,有为才有位,官大不等于本事大;清醒地认识工作与成效的关系,肯干事是态度、想干事是激情、会干事是能力、干成事才是本事,只有实在做人、认真做事,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三是要带着正气做工作。做人须讲正派,正派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的处世之道,是从政的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有正义感,与不真、不善、不美保持距离,把工作做真、做实、做好;做事须讲正直,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要有担当精神,办事要公开公正,经得起检验;立身须讲正气,人有无正气,直接关系其能否担当重任,要摒弃私心杂念,做到公而忘私,既要有本事,也要守本分。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政,始终保持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力求有本事、能干事、不出事。

学校治理主体是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每个层级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履职尽责、善作善为、躬行践履,每一个人都要时刻把握人生的航向不偏不离,为学校、师生谋福祉,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校本主体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