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全呈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 上海 200030)
偏正复句变序的差异性,目前学界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黎洪、[1]汪晓欣、[2]关明铭、[3]刘春光[4]等虽对偏正复句进行了详细研究,但都未涉及差异性比较。
由于转折、假设、条件和让步联系紧密,因此,本文主要以这四类为研究对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构建一种框架来解决偏正复句各自的差异性。本文试图以频量为基础,来分析它们差异性特征,以此来构建偏正复句变序差异性的整体框架。
在转折复句的变序中,通常从句都是指向事实性的已然,也就是从句陈述的内容都是实际客观发生的。相对而言,假设、条件及让步从句基本上都是倾向于说话人主观的判断,这些判断不一定等同于客观的实际情况,都隐含着一种虚拟性、未然性。例如:
(1)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去补救,只要你别责怪文惠。(《蝴蝶过期居留》)
(2)我一生都不会忘了你,不管你娶我还是不娶我。(《情证今生》)
(3)他不敢去买,即使他得到机会。(《四世同堂》)
而转折复句里,从句基本上都是客观发生的,突显出一种已然性。例如:
(4)宋杰他们四个人也很焦急,虽然一切都已准备妥当。(《红日》)
从例(1)至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转折复句的从句都是事实性的已然状态。从这一方面,就可将转折复句和其它三种复句分为两类,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从认识论而言,客观是第一性的,而主观是第二性的。在这四类复句中变序的频率出现最高的是转折复句,部分基于它的从句具有客观性。
差异性比较涉及复句自身的语义关系,就转折复句而言,从句和主句间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立性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转折复句里的从句和主句在意义上是矛盾的,它不同于其它复句内部之间具有关联性。例如:
(5)你使我的每个日子都灰沉沉的,尽管现在是风和日丽的春天。(《哭泣的色彩》)
例(5)中,主句不是在从句意义的基础上继续延展,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与从句构成差异,从而形成了对立关系。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把四类复句分为对立关系与非对立关系,这是从转折复句的语义关系着眼而区分。
对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这四类复句中的一种基本语义关系来认识,也即相当于一种原型语义模式。对立关系相当于二元对立,它是人类思维早期形成的基本认识模式,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人类的一种基本认识。
此外,语言的表达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时间性。语言的表达和时间性紧密关联,我们通常都是以先后顺序将语言所投射的载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我们从时间性这一角度来观察这四类复句,会发现转折复句里的从句和主句在时间序列上并不突显时间上的联系。例如:
(6)他知道他为何得意,尽管孩子才这么小。(《四月三日事件》)
(7)她去一个清真食堂做服务员,虽然她并非回民。(《风筝飘带》)
例(6)至例(7)中从句和主句在时间顺序上并没有明显反映出先后顺序,分句之间都是较为独立的对某一事件的陈述。而其它复句在从句和主句之间可以找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例如:
(8)要我相信很容易的,只要你真正坦白。(《上海的早晨》)
(9)我要让她改改说话的腔调,哪怕要动拳头!(《嘉莉妹妹》)
(10)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携起手来。(《回旋舞》)
从时间性观察:主从句之间在时间性上越缺乏先后顺序联系,那么从句置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按照时间性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划分为时间性与非时间性。
从转折复句变序的研究中我们区分出(客观性、主观性)、(对立关系、非对立关系)、(时间性、非时间性)这三对不同特征。这三类特征又将转折复句区别于假设、让步与条件复句。而主观性、非对立关系、时间性则是其它三类复句在变序中的共性。
假设、条件和让步复句关联密切,我们先从在后置频率上占有优势条件从句出发。条件复句应该从哪些方向来区别于他者呢?如果从条件从句自身具备的条件性而言,那么假设从句也包含着一定的条件意味,因此,不能从条件性这一广义概念的角度出发,我们拟从不同条件复句来考察。
首先,从充要条件从句看,可以找出唯一性与非唯一性的差别。唯一性指的是有且仅有的关系,它是排除其他可能只和一种情况相关联。充要条件从句可明显表现出是对主句内容进行唯一性的关涉。例如:
(11)慕容燕:我不会让她离开我的,除非我死掉。 (《东邪西毒》)
例(11)中条件从句是主句能够成立的唯一条件。只有在条件从句能够实行的前提下,主句才能够得以确定。而对于假设、让步从句而言,甚至包括条件句自身的其它类别都应归属于非唯一性这类。例如:
(12)那将是多么兴奋,多么像传奇的事呀,假若他能再看见老三!(《四世同堂》)
(13)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对这个孩子亲切些,即使她心里很感动。(《比如女人》)
(14)我不在乎敷衍不敷衍,只要它符合实际。(《消失的地平线》)
区分出唯一性是为了解释充要条件从句为什么后置处理具有优势。如果按照经济原则,那么唯一性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最具优势,它能够快速地对客观事实进行处理。
其次,从充分条件从句看。我们发现充分条件从句体现说话人的一种要求,这种请求性在表达过程中是很明显的。而其它从句只是情形的选择,而不带有请求的含义。因此,可从请求性与非请求性来区别。例如:
(15)我不管你对她怎样,只要你答应我的要求。 (《小李飞刀》)
虽然例(15)中的从句都只是满足主句的情形之一,不具备唯一性,但是,可以体会出这些从句都包含着说话人的一种要求倾向,希望听话人按照说话人的建议行动,或者希望事物朝着说话人的想法实行。这是其它复句所缺乏的特征。例如:
(16)我没办法相信你,就算你说的是事实。(《龙枪》)
(17)钱不是坏东西,假如人们把钱用到高尚的事业上去。(《二马》)
因此,可以确定请求性与非请求性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需要注意,这里分析出的请求性并不是充分条件从句所绝有,其它复句也可能会存在。只是在整体上充分条件从句具有明显反映。
按照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则,那么新信息就是关注的焦点,也是说话人内心想传递的重要信息。既然请求性是说话人的一种能动的表现,那么正好与语言所传递的言语载体相联系。两者的结合就表现出重要信息一般靠后,且重要信息是说话人最想先传达的,而请求性较强的就刚好符合上述的要求。因此,请求性的言语做后置处理,占据新信息的位置就能够得到解释。当然,非请求性的言语也可以后置,只是比较之下不具备优势。
最后,从无条件从句看,虽然无条件从句也是主句的一种条件,但它不同于假设和让步内部分句间紧密的结合。正因为无条件从句对主句不构成影响,所以在自由性上就相对随意。从这点可以区分出自由性与非自由性这一组特征。例如:
(18)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1996年人民日报)
例(18)中无条件从句前置和后置都两可,受其自身在逻辑语义上不构成对主句直接影响,因此,在位置安排上就较为随意。
我们在找寻条件从句后置的差异过程中,是分别从充要、充分、无条件这三方面出发的。他们各自独立的差异特征,即充要条件从句(+唯一性)、充分条件从句(+请求性)、无条件从句(+自由性)。虽然我们是从三方面来分别讨论,但这三方面同属于条件复句,因此,整合后就构成条件从句后置的差异性特征。
从从句后置的情况看,假设复句和让步复句在总量上基本平衡。对于两者的逻辑语义关系,假设从句的假设性所内含着的虚拟性是让步从句也能体现的。因此,从虚拟性讲,难以将两者进行有效区分。
为了找出区别,我们从从句后置时所表现的不同来观察。先从副词和动词两方面来分析。假设从句后置中,在副词方面,从句中大多数都是语法义为主的副词,其中以客观性副词为主(主要是否定副词和范围副词,尤其以否定副词居多)。例如:
(19)旁的人不要说三道四,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婚姻鞋》)
(20)冬天还没有过去,要是野雁尽往那个方向飞。 (《李尔王》)
除此之外,主观性副词(即语气副词/评注性副词)几乎很少出现。例如:
(21)排外这事情自然会发生的,假如真来欺侮咱们。(《我生的那一年》)
在动词方面,常出现表能愿的情态动词。这可说明在假设从句后置中,主观性主要体现在情态动词上,而非来源于表主观性的副词。例如:
(22)你将一夜之间发财,如果你能借来抽水机。(《苍老的浮云》)
(23)他肯相信的,如果他愿意相信。(《红玫瑰与白玫瑰》)
在让步从句后置里,我们发现动词基本上以行为动词为主,而副词都是范围副词、重复副词、程度副词。从主观性的角度,由于让步从句缺乏情态副词或情态动词,因此,一般体现出的主观性较弱。例如:
(24)做决定不是容易的事,就算选项只有寥寥数件。 (《新能力》)
由于在词性上所反映出的不同,导致在主观性上存在差异。需注意,他们只是强弱程度上表现出主观性的区别。因此,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确立(主观性强、主观性弱)这一对特征。虽然在后置处理时,都可以从强调的角度来分析,但主观性较强的从句在后置时强调的程度略大一些。
此外,从后置从句的情感色彩上分析。在假设复句里,后置从句的整体情感色彩主要以消极义和中性义为主,尤其以中性义居多。例如:
(25)你到底敢去不敢,假若招弟找了你来?(《四世同堂》)
后置从句呈现出的积极义很少。例如:
(26)钱不是坏东西,假如人们把钱用到高尚的事业上去。(《二马》)
基于从句的感情色彩,能够后置的主要是以中性义为主。由于中性义的假设从句对主句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所以在位置上的顺序也就不是很固定。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假设复句变序情感色彩
在让步复句里,后置从句的整体情感色彩绝大多数都是呈消极义。例如:
(27)微笑的人眼睛是在发现美,哪怕丑恶环绕在身边。(2000年人民日报)
从句的情感色彩为中性义和积极义的较少,尤其是积极义。例如:
(28)我没办法相信你,就算你说的是事实。(《龙枪》)
基于从句的感情色彩的角度,能够后置的主要是以消极义为主。消极义后置可以突显强调的作用,这与分句之间形成让步关系相联系。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让步复句变序情感色彩
从情感色彩看,假设从句大多数呈现中性义及消极义(特别是以中性义为主),而让步从句多呈现消极义。在句子的整体情感色彩的延续上,中性义的从句对主句的影响不大,因此在后置处理上能够较为自由。而消极义是两类从句所共有的,所以只是量上的多少而已。
由于假设和让步复句之间具有关联性,在区分上处理较困难。我们的区分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作强弱区别。从(主观性强、主观性弱)和(中性义高、中性义低)这两组特征中能够看出两者各自存在的差异。至于两者是否还存在其它较为明显的特征,仍需要深入分析。
复句变序的差异性区分尚存难度,尽管我们提出了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识别仍有待认识。但在目前学界尚未提出相应整体看法的情况下,对复句变序的差异性作构建可推进该领域的研究。综上研究,我们可将它们的差异性进行总结,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偏正复句变序的差异性
注 释:
本文例子均来自北大语料库(CCL),例句后均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