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 施春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故事内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诉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对成功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借助故事,发挥故事的导学功效,引导学生探索文本知识,习得文本主题,进而突破学习重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普通小学的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占90%以上。这一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营造愉快课堂氛围,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导入是课堂教学起点,成功的导入,能够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热情,顺利启动学生思维,有效点亮学习之路。如何科学设计导入形式,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小学阶段,学生兴趣点非常丰富,尤其对趣味故事情有独钟。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点,从故事入手,开展导入活动。
学习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熊大、熊二、光头强小时候的照片,学生在观看中,了解相关人物形象,接着教师导入: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相信大家一定特别喜欢看《熊出没》吧,其中有一集,熊二回忆自己小时候上学的经历,你看过这一集吗?它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呢?学生纷纷回忆。大部分学生都看过这个动画片,学生积极讲述。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故事讲述能力相对较差,但小学生爱表现,故事讲述热情高涨。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学生潜在的特质被激发出来。教学伊始,教师没有直接导入,而是借助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讲述相关故事。借助故事讲述、故事聆听,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对小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选择的故事必须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必须生动有趣,能够唤醒他们的聆听热情。这样的故事才能引发学生关注,最终赢得教学主动权。教师讲述时,也必须声情并茂,甚至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在声、光、影的刺激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教学效果也才会更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演绎再次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演绎,这是教学中传统保留形式。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升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表演能力、表达能力,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教学创造重要契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课堂故事演绎,给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需要教师进行科学设计。课堂故事演绎,是按照故事内容进行的分角色表演。小学生好动,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学生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参与积极性极高。
在学习《上学路上》时,教师设置演绎任务:“上学路上,会发生哪些事情呢?遇到这些突发状况,你会如何处理呢?请大家发挥想象,运用角色演绎的形式进行表演。”听说要进行表演,学生都很兴奋。如果一个人的表演单调,学生自觉组成小组,进行演绎。教师事前已经告诉部分学生要进行角色演绎,因此,很多学生都已经准备好了剧本、角色。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上学路上的安全,要求学生了解相关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同时提高警惕,学习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剧本时,根据文本学习主题设计相关内容、情节。学生积极主动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边讲解边表演边提示,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内容核心区域,教学效果显著。
演绎的内容不固定,可以是文本中出现的故事,也可以是课外的故事,只要与文本主题一致就可以。文本中的故事学生相对比较熟悉,课堂演绎还没有上演,学生已然知道故事结局。为增加课堂演绎的演出魅力,教师可以根据原文进行改编,这样就会大大提升课堂演绎的戏剧性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包含内容异常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内容,也有实践应用的内容,既有重难点,也有非重点内容。多样化的内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习重难点时,必须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开展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时,学生思维往往处于停滞状态,教学进程自然受到阻碍。如果教师能够展示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定能扭转学生思维定式,激活学生认知思维,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重难点,顺利度过学习难关。
学习《安全记心上》时,教师导入后,出示了两则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李华在上学途中和伙伴一起游泳溺亡的故事,另一个故事讲述了杨梅在家乱扯电线,触电身亡的故事。学生听完这两则故事后,有很多感慨。这时教师让学生对这两则故事进行分析。学生抓耳挠腮,不知道从哪里切入,这时教师引导道:“李华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和李华一起的小伙伴做的对吗?他们又该怎么做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思绪得到理顺。有的学生说:“与李华一起的小伙伴应该制止李华的行为,如果他们能及时制止李华的行为,悲剧也不会发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剖析时,教师可以与文本内容相结合,提升故事与教学的契合度。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有时候会出现偏颇。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大讨论。集体的智慧自然是无穷尽的。教师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学生认知偏差,使学生思维变得顺畅、清晰。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而言,总结反思也是必须的。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了解之后,必定会受到一些触动,情感和认知达到顶峰,表达欲望强烈。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情感认知得到及时有效宣泄。学生的总结概括容易出现纰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补充,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完整的。
学习《生命最宝贵》,教师展示人们遇到困难挫折自杀的故事,让学生解析故事。学生分析结束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总结,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开展总结反思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有的小组说道:“虽然我们小组每个人得到的启示不一样,但我们都觉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好好活着,生命是无价的,如果遇到不珍惜生命的人,我们一定要劝告他。”故事总结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巧妙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在总结中,学生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爱自己、爱别人的良好品格也形成。
传统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被教师代替,学生没有反思表达的机会,学生缺乏对故事内容的总结,思维认知不够深刻。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自主反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所学知识才会更深刻地呈现在脑海中,良好道德品质逐渐形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充分把握学生这一认知特点,选择故事投放时机,剖析故事内涵,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机会。教学伊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讲述,引发学生关注,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借助故事演绎,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文本主题内涵。故事解析,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故事总结,是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挖掘,反思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