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希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帕克实质上是传播学史上联系与断裂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位学者,但因为他不符合传播学史的主流叙事,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罗伯特·帕克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知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学的第一个理论家”。帕克开创了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四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其中大众传播的研究主题与传播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他的传播学思想和研究为之后传播学的发展贡献了理论基础和导向性的研究方法,还促成了传播社会学理论的创建。
帕克在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大众传播等传播学领域都有重要的理论成果。帕克将传播定义为“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并认为“传播创造维持社会”。在帕克看来,传播是人类连接的同义词,也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于结构功能主义偏向将传播看成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在帕克的观念里,传播是互动双向的,并促使和维持社会的运行。这种“互动”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宏观传播学的研究和传播的动态过程研究。
但帕克的传播思想也存在局限性。他从宏观大局出发看待传播行为,却忽视了个体意愿的影响。帕克只认同促进单一秩序的传播,而不赞同主观情绪和态度的表达,他将挑战秩序的表达定义为传播的滥用,并认为这会破坏社会控制。帕克对文化霸权合理性的认同体现了其思想中美国中心主义的缺陷。
提出问题比后续解决问题更能对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帕克在传播学的萌芽时期提出的前沿课题对于传播学的理论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帕克在《移民报刊及其管理》中提出了很多现今依然前沿的课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公众意见?大众媒体是怎么被公众意见影响的?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联系的?他在《城市社会学》还提出:“新闻界中人的工作方法与动机是什么?报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操纵公众的感情?又在多大程度上为公众感情所操纵?”帕克在进行第一次大众传播研究时便得出了报纸内容和民意之间相互作用、大众媒介会对集体注意力产生影响等重要结论。报纸内容和公众民意之间密切相关的观点后来发展成了议程设置理论。帕克还提出了“把关”思想,他的把关思想就是“把关人”理论的早期来源。
帕克十分重视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在传播学发展的早期推动了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形成,为传播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帕克认为传播技术推动了社会走向现代和进步,而技术主义范式的研究重点正是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响。技术主义范式对宏观现实的关注远高于对微观的传播现象的关注,帕克对社会变化的理解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理解媒介技术。
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技术一定会带来社会进步,传播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芝加哥学派已经具备建构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思想基础,而这离不开帕克的研究贡献。
帕克在做研究时没有选择欧洲传统的抽象思辨的研究方法,而是吸收和发展了美国社会学的经验实证研究方法,他以大量的调查和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社区调查、实地研究、定性研究等方法做了许多经验性的传播学研究。
特纳在评价帕克时曾说:“可能没有其他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经验社会学所采纳的方向。”以帕克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研究方向直接影响了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解决现实问题是帕克做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向,他曾研究过少数族裔和传媒的关系、贫民窟的犯罪问题等,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作出了很多贡献。帕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传播学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帕克在教学与实地调查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曾做过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报道,发表了《报纸的自然史》《作为知识的新闻》等一批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论文,并出版了《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一书。此外,他还指导学生出版了一批专著。
伊尼斯的著作《传播的偏向》和《帝国的传播》中都有帕克的思想的影子,伊尼斯把帕克的观点演绎成了媒介的偏向决定了帝国的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这个观点后经由麦克卢汉发扬光大,走出了不同于结构功能主义、批判主义的传播技术主义范式。
黄旦曾说:“社会学对大众传播学的产生、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而又极其直接的,以至于今人谈大众传播学史如不从杜威、库利和帕克等说起,恐就有数典忘祖之嫌。”这句话在帕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帕克的传播思想涵盖面广,他对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方向的贡献都证明了他在传播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 黄旦.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15-27+94-95.
[2] R·E·帕克(美),等.城市社会学[M].宋俊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