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持人语言之于媒介形象的现实意义

2018-02-22 05:51许忠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持人媒介受众

黄 波 许忠芳

(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 300000)

在个性凸显的时代下,媒体样式繁复多样,大量贴以“个性化”标签的主持人涌现,并与他人形成区别,赢得了受众与市场。与个人成长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媒体平台。平台是个人施展才华的土壤,更是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品牌媒介。媒体形象的打造,既需要出色的个人作为支柱,也会把控个人的发展,从而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由此可以判断,主持人与媒体形象之间是存在着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的关系。而语言作为主持人的根本,从风格到应变,从深度到格局,都会更具体地呈现出主持人的整体形象,而这对媒体平台的形象自然有更深的影响。

一、融媒体时代中质变的诉求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所谓融媒体,具体是指媒介融合形态,是要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的采编作业更为有效地结合,资源共享,进而可以衍生出不同样式的信息产品进行传播,使信息传播不再是单一落点、单一形态、单一平台,而是多平台、多落点、多形态。与此对应的,媒体从业者也要应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思维与模式。融媒体的高速发展,决定了主持人有多重角色。虽然传统印象中,主持人形象是媒介推广的前提条件,但伴随受众对信息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主持人本身的品质感已经成为人们选择节目的首要前提。简单的复合型采编播也不能满足快节奏时代对于传媒人的要求。主持人要以一个更为独立并且多面的形象出现,才可以完成不同媒介平台的角色转换。

主持是台前工作,而幕后的策划与文案是托起主持人舞台形象的关键。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对节目的现场感、亲和力、互动性有高品质需求,对主持人的功力考验已经越来越细节化。举例而言,《非诚勿扰》连续几年的火热,主持人孟非的语言功力功不可没。孟非在角色定位、气氛调动、话题选择和转换、场面控制、语气变化等多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修辞学中主持语言的得体性、真诚性和主导性三个重要原则。并且,为了让自己的个人风格与主持形象更加饱满、不落常规,孟非还创造性地运用委婉修辞格手段和幽默修辞格手段,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委婉含蓄却不失犀利幽默、生动朴素却饱含凝练诙谐的语言风格,不仅极大拓展了个人的价值外延,也与将其托起的媒体平台共生发展、彼此助力。由此可见,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对媒介形象的打造与建立,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

二、主持人语言的分寸感

为博眼球的“超水平”发挥,成为网红时代的一种捷径,自然也会成为主持人这一公众群体的快速成名渠道之一。但主持人毕竟与演艺界属性不同,博取眼球的媒体经济在某些内容的设置上会与其职业操守存在相悖之处。

较早研究主持人的口语修辞问题的,是应天常在20年前发表的《强化谈话节目主持人口语表达的修辞意识》,该文认为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当增强口语表达的修辞意识,并且从修辞理论研究的层面提出了主持人应当正确地理解“流畅”,适当地运用“直表”,讲究“重复”技巧,注意语音形态的“活化”。这四个方面后来成为具体指导主持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

凡事皆有度,这便指的是分寸感。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其根本是在“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的人”。而台前幕后的“非我”与“本我”,也就是职业状态和自然状态的互融与冲突,就是功力所在。不同类型的节目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能。比较严肃的新闻类节目,互动的深刻与精准是分寸;文艺类节目则更要关注到,所有的关系都需要一些距离;而在舞台上的互动,更是要以人际交往的舒适度作为节目良性发展的量尺。

分寸感取决于使命感。董卿在接受为什么会制作《朗读者》这样一档文化节目时,她的回答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自信最终是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层的力量。作为国家媒体,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责无旁贷。”“责无旁贷”,便是分寸感和使命感最好的结合。董卿是传播者,同时又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特色。节目在其生态发展体系逐渐成熟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全媒体传播实质的媒介形象。

修辞学中的“角色”又叫作“交际角色”“社会角色”,是指特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身份。人的角色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角色意识、对象角色意识、关系角色意识。优秀的主持人在这三个层次的角色意识上都会有深刻的思考与自省,并且能够娴熟转换与衔接。王希杰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如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文化教养、出身、经历、气质、个性等,其中每一种因素在交际中都有制约作用,要求话语与之相一致,自我方面的得体性,就是要求说写者运用符合自己身份、角色的话语”。不仅如此,“修辞立其诚”,这不仅是修辞学领域的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主持人群体成为语言运用及职业角色的道德规范。所以,看似寻常的有声语言,其实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文化及思想厚度的功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三、媒介形象的现实意义

何为媒介形象?即媒体的社会形象,是媒体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使受众产生的最终印象和整体看法。媒体形象是在受众心中主观和客观的综合体,说到底,与人的形象密不可分。媒介形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良好的媒介形象会有着与其正比增长的社会信誉度及影响力,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纽带,转化资本,提升价值;其二,则是会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的信赖,受众会对其提供的服务品质和产品产生依赖性消费,使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其三,则是会成为更具发展前景的开放性平台,在情感与心理的架构和链接中占据媒体优势,形成具备可发展性的社会关系及舆论方向。

由此可见,以个体形象出现的主持人,其实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个体所代表的知识架构、形象、气质等魅力资源,更是受众对于传播者审美价值的认知和整合。主持人形象因媒介平台而存在,媒介平台通过主持人形象来发展自身,两者相辅相成。但毋庸置疑,主持人的品质和受众的审美偏好确实存在对接问题,但是并不是绝对性要素,其中的关键还是主持人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否能经得起推敲。曾有相关的业内调查研究表明,给主持人带来负面影响最多的,就是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欠缺,其中主持人有声语言质量的优劣占到了60%以上。语言是文化的外衣,语言出现问题,自然是文化的根基不牢。语言的普及过程,是事半功倍的传播,这不仅仅影响着大众的文化审美,更会在价值观层面影响着社会的整体期待。而这具体的责任,与媒介平台的社会意义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主持人作为个体,对于媒介平台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且层出不穷的当下,主持人已经从一个简单的传播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和表达的角色。在话语权越来越主动的情景之下,如何能够更好地使用?如何能够更好地驾驭?如何能够更精准地传播?如何能够更长久地发展?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形象的问题,更是有责任、有敬畏之心的社会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仅希望此文能够为从业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主持人媒介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