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8-02-22 04:26:37程永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摄影教学模式专业

程永泰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成都 611331)

自2000年美国最早出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学者和机构对于这种创新教育模式表示认可,国外相关报告和数据也表明了这种将课堂内外时间转换,将原来老师主导课堂转为学生成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近几年国内教育领域开始提倡各年级学科将翻转课堂引入并进行改革,但是由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国内学校不同教学等级的分化造成的教学理念差异成为了全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难关。[2]《摄影基础》课程在国内各高校不同专业方向中都能见到,从工科到艺术类学科,《摄影基础》课程的主要课程内容相似,但是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3]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作为一所艺术类普通高校,《摄影基础》是众多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本文将从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摄影基础》课程现状,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并分析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于翻转课堂在《摄影基础》课程中应用探索后进行总结。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课堂中应用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参与,并且在各类文献中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大体统一的描述性定义。中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外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观看由教师创建和推荐的教学类型视频,在课堂中进行交互式的群组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3]这样一种描述式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课外学习”这一概念,即必须有视频课程作为导向的学习才能称之为翻转课堂。

(二)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应用环境

在国内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外的预习一直是许多教师在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一,然而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没有引入前,课外预习这一学习任务是要考验学生自学及检索能力的。然而中国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长期经历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学和搜索的能力较为薄弱。以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为例,其艺术类传媒方向专业研究生课程中专为亚洲学生开设了一门Media Studies课程,而课程内容中就包括如何使用网络的学术搜索功能去查阅相关文献和具备学术性质的专业网站。因此,只确定预习方向的预习任务对于高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各种网络干扰项而丢失预习耐心,或是由于非专业的网站内容而引入不准确的学术环境,如 “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等。

(三)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状况

目前国内开展的教师翻转课堂培训大多都会附带 “慕课”制作的教学,音译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慕课可以解释为网络公开课程,[4]这类型的课程资源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后学习部分最为关键的知识来源,这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共享,革命性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组织结构和教育范式,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使学习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5]

根据《开放教育研究》[6]中的一份报告结果,目前国内高校一线教师中,文学和工学类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比重高于其他学科,在课程视频资源的使用来源上,超过70%的教师选择使用自己制作的视频,其次则是网络视频。慕课经过这几年国家大力的推动发展,在渠道和选择多样性上也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搜狐等都相继开设了自己的公开课板块以分享课程教学视频。但是目前国内仍有大批本专科高校在学校慕课教学资源的共享上仍是短板,反而部分专业方向网站在国外专业课程的引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因此,目前国内慕课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国内高校视频公开课、经过翻译的国外视频课程、由行业从业人员录制的专业技能视频教程、普通高校教师录制的非共享性质视频课程。

二、《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摄影课程教学现状和未来走向分析

学者王瑞[7]在《中国摄影报》中犀利地指出了中国的摄影教育于欧美国家相比,只能相当于职业教育水平,换言之,摄影这门学科在中国传统教学体系下是技术性教学,而欧美国家高校摄影专业多为学生的选修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展了学摄影的学生在其他专业的知识背景。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摄影这件事不再会是什么秘密技术,传统摄影教学终将被革命,新时代的摄影师需要更加重视人文社科的素质,而在专业技术上的要求相反不再会作为第一评价指标。

(二)艺术类高校摄影课程教学目标

相较于其他专业《摄影基础》课程,艺术类院校《摄影基础》课程在众多专业都有开设,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艺术设计方向、导演方向、数字媒体方向、影视制作方向乃至戏剧影视文学方向都有开设这门课程,并且这门课程作为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会有相关的专业中高级课程,如灯光技术课、影视摄像课程等。目前《摄影基础》课程根据专业不同,课时安排也有所区别,例如制作专业、导演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课时安排就要多于戏文专业,对应的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也不相同。以戏文系为例,文学专业学生的《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摄影专业知识与技巧,培养学生对于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作品的赏析能力,激励学生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世界创造视觉符号,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用视觉符号传递表达信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影视摄影、剧本创作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使摄影能够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而同校编导专业的《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则有所改动,在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由“掌握”转变成了“精通”。

(三)艺术类高校摄影课程改革方向

根据权威调查报告,[8]我国本科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定位目前已经被国家本科生就业难的现实国情所冲击,80%的本科高校已经在教学定位上进行改革,将学术研究与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相互渗透,大力推行实践型教学。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需求的转变。传统式的理论加实践性课程也已经再次受到行业需求的考验,不可否认,在众多应用型高校中,能够快速融入行业一线工作已经成为检验和判定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标准了。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程设计

(一)教学资源选取

在这次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索的项目上,研究对象选择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6级戏文系学生。在教学资源板块的选取中,选取了拍电影网的慕课系统以及影视工业网的教程资源板块进行外部教学视频。有学者在摄影课程慕课教学方案上推荐了中国数字大学城的应用平台,[9]但是笔者参考了中国数字大学城的应用平台后发现该平台上的摄影课程内容仍然不具备上文中提到的时效性和主流性,因此放弃。在具体的课程大纲中,主要参照中国主流摄影基础教材,针对戏文系学生设计的课程目标,选择了“摄影曝光、摄影构图、人文纪实类摄影”三个章节为重点章节,总自学学时设为50小时。

(二)课程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性,笔者将总课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阶段,改变以往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式学习的状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优势,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阶段放在了课前,并且根据各章节知识点设置实践任务;在课中由老师对学生课前学习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深化,同时评讲和再次指导学生实践问题,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和深化知识重难点;课后部分主要留给学生改进实践任务,进行反思总结。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中最耗时的知识讲授部分和实践部分放在了课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由于摄影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必须由浅入深,在课前学习任务下达的时候,为保证学习的逻辑性,在每一个视频链接之前老师会设计一份符合当前课程学习逻辑需要的导向书,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针对部分难点理论知识进行文字理解。在视频学习完成后,每期将会布置实践拍摄任务,确保学生在学习后及时从实践中吸收相应知识点,并且能够跟当前一线行业需求挂钩,在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要求的同时,考验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中采用分组形式上课,将人数控制在每堂课20人以内,采用同学互评作品的方式相互发掘作品中的优缺点,由老师对作业内容进行点评并示范操作实践。在课程结束前30分钟老师总结学生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课后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上次作业进行修改并交由老师评价存档,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该课程的总结报告,从而使整堂课程形成完整的线性学习过程。

四、成效与问题

经过一学期32课时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后,针对《摄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完成一个段落。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问题产生,同时教改成效也初步显现。在对戏文系学生学期末的教学评价中发现,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表示认可,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增多了老师与学生实践项目的交流和指导时间,他们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得到了更多的指导帮助,同时任务式驱动的教学模式也使得他们在单堂课自学任务完成后得到了及时的知识巩固。事实上,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学生经历了“接受知识-实践验证-产生问题-找寻答案-深化知识”的一套自主求知过程,同时,比起过往每学期展示一次作业,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在每堂课上展示自己作品,并且会在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上暗自比评,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将原本沉闷的课程激活。

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整体改革过程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专业人数较多,最终每组上课人数达到28人左右,并且由于学校对于课时管理办法上的有关规定,课程任务无法减少。因此,为保证总结深化过程30分钟的顺利进行,每周2课时的课时分配难以同时完成所有人的实践指导环节,因此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在课前学习实践这一阶段学习能力不强,无法在课中进行有效互动学习。这部分原因会提交报告至学院教务处获取相关修正。

总体而言,《摄影基础》作为一门理论辅佐实践的课程,在某种程度上非常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利用课堂内学习时间,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Burden,P.Implications of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New roles for teachers,administrators and professo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1982(3):21-25.

[2]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3]吴民庆.高校摄影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7):132-133.

[4]陈立群.“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J].学子(理论版),2015(14):54-56.

[5]余武,胡晓霞,余辰吉.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影视类课程中的创新实践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94.

[6]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7]王瑞.摄影专业:教什么比考什么更重要[N].中国摄影报,2006-25-26(003).

[8]唐春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8):180-182.

[9]金智鹏.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摄影》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36-38.

猜你喜欢
摄影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WZW—bewell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最美的摄影
焦点(2014年3期)2014-03-11 2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