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图
在当今电视节目制作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电视节目制作遇到了新的挑战。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教育频道的记者,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笔者认为,要做好教育类电视节目,必须要认识教育的本质,提高教育类节目质量,又要研究电视受众的需求,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运用现代电视技术把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思想融入节目,让节目做到既有教育意义又吸引观众,同时又有节目的互动性和延展性。
县级台面对的收视人群主要是中小幼儿学生、家长、广大农民、部分需要继续受教育者等。其收视人群虽少,但由于其收视需求便于调查和研究,服务对象相对明晰,因此县级台的教育类节目也在央视、省市级媒体的教育类节目之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下面笔者就甘肃省会宁县教育频道为例,谈谈县级台电视教育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人才众,事业兴。毋庸置疑,众多因素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县级台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占优势。2012年,会宁县广播电视台在原有的综合频道基础上又增设教育频道,但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人才缺乏。限于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招收的工作人员虽然基本素质不错,但对广播电视业务接触不多,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台上采取以老带新、边上岗边学习的办法,使教育频道开设起来。频道成立后,因为采编人员严重短缺,只开设《会宁教育新闻》《名师风采》和《校园之星》三档节目,播出时段主要是晚上7∶30-9∶00,次日重播。这三档节目的播出,从一段时间来看,确实填充了会宁县作为教育大县没有教育宣传媒体的空白,对服务会宁广大民众、宣传会宁教育精神、传播国家教育教学理念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从概率上讲,一个地方的面积越小,人口越少,节目资源也就相对有限。会宁县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成立第一年,节目资源还可以维持正常播出,但从第二年开始,节目资源短缺重复的问题就开始突现出来。作为主打节目的《会宁教育新闻》也由于地域狭小,新闻发生概率小,或者新闻重复等原因,每两天播出三至四条新闻也难以保证。开设的其他栏目,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同样面临节目资源短缺而难以持续做下去的局面。
县级台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会宁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财政状况非常困难,很多时候要靠国家的扶持,在自身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困难的情况下,很难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广播电视事业中去。
观念滞后最突出的表现在节目制作上,由于观念滞后和创新力不足,节目内容单调,形式陈旧,低水平重复。
网络媒介飞速发展,对广播电视产生一定的冲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教育电视的机遇。如今,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还在摸索阶段,以往单一枯燥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已经完全不适合现今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对教育电视和教育类电视节目的认识和了解,熟悉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发现教育类电视节目形式、内容、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教育类电视节目走好创新之路。
首先,从总体上说,县级台不乏一批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电视人。他们同样有着崇高的职业精神,忘我的工作干劲,不息的人生追求。而且,县级台的采编人员长期处在基层,接触老百姓的机会特别多,知道基层老百姓需要什么教育电视节目,在这些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这是做好教育电视节目的优势所在。可以说,人才强台,县级台也可以大有作为。其次,县级台要重视在学习中实践,应定期不定期组织精干人员到高等院校以及省、地市级电视台培训学习,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当地作报告、办讲座,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大胆改革,关键部门和核心业务要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做到“能者为师,强者出头”,力争形成一般人员有压力、骨干成员有动力、全台上下有活力的喜人局面。
一般而言,观众对频道的品牌认知主要从最先想到的电视频道和经常谈论的电视频道两个方面来考量。就“最先想到的电视频道”而言,每逢中考、高考抑或考研等各种考试关头,当许多学生和家长想要了解招考信息、剖析备考重点难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考试成绩时,或家长需要探求如何引导和帮助子女健康成长时,电视台的教育类节目成为他们在收视选择时的首选。在这方面,教育类节目拥有其他任何电视栏目所没有的首选优势和权威性。县级台最大的劣势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在基层,直接面对基层。基层有大量的“活鱼”和素材,在数量众多而平凡的普通群众中,不乏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是县级台做节目的最大资源。所以,县级台教育节目要树立大教育的理念,为基层老百姓,如农民工、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家长等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电视节目。
商业运作对于经济拮据的县级台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好的商业运作可以为打造高质量的节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而高质量品牌节目又是吸引商业合作的保证,二者是双赢的。其次,成功的商业运作可以打破教育电视只做电视没有衍生链和衍生价值的单一局面,把教育电视借助商业模式做成产业,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教育电视台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借助新媒体之力,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无疑,县级台这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挑战更多。但是,如果能够放大自己优势,做出有影响力和高水平又兼具可视性的教育电视节目,能够乘势而为,打通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两个流媒体通道,实现跨屏互动,主动权依然在自己手里。因此,县级台在做好教育电视节目的同时,必须建立自己的网上播出系统和手机终端播出系统,网络主要是实现节目上传及时准确,实现观众互动。手机移动终端主要是利用手机微信摇电视功能,把节目传播给电视观众,并且实现互动点播和广告价值等连带效益。整合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与效果,走电视资源加网络支持的合作之路,为自己的品牌增强竞争力。
[1]王哲平.中国教育电视:历史、现状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