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方 邢志勇 许晓炜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
在传统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的受众是听众。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的听众的身份升级转变听众+用户。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记者该如何提高用户意识,首先应该从思维上进行升级—用户思维做广播。
(1)融媒体广播记者不只是现场广播连线、录音报道的人,更是现场融媒体音、画面、图像的传播者。广播的特点是生动、及时,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能将电话接到直播间,第一时间声情并茂报道现场。传统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集信息形式是沟通、录音、电话连线。融媒体广播记者在要强化记者在现场第一性的特点,报道形式上由广播的单一录音连线报道向声音、画面、视频、主播等形式全面报道现场发生的实时动态。报道方式变化的背后是听众需求的升级。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听众转型升级为使用手机的用户。用户升级要求广播记者在现场从声音连线到照片拍摄,视频录制,连线录音报道的转型,尤其是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过全媒体方式进行及时报道,实时传递现场发生的变化。
(2)融媒体广播记者不只是现场的广播报道者更是现场直播解说的践行者。融媒体传播背景下,广播的传统听众全面升级为用户。用户升级要求广播思维同步升级。听众需求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中了解信息,转变用户需求。用户希望了解信息的同时,通过手机同步了解现场发生的实时动态。需求更迭导致广播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用照片、画面、视频向用户呈现新闻现场的发展变化。用户对广播的使用习惯要求广播记者在报道中,由声音报道记录到运用视频、直播并在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说、直播式的报道。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报道在连线报道传播之后,运用广播频率的官方微信直播功能进行用户的引流,通过广播+微信视频直播达到融媒体传播效果,满足用户对于现场报道同步观看的需要。
广播结合微信、直播平台的现场新闻事件直播的方式在国内尚未普及。但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中,广播结合官方微信平台直播的方式对用户第一时间满足新闻的发展变化,政府部门跟进监督、执法有着巨大的作用。广播记者在现场对进展的新闻事件直播解说,将逐步转变为广播新闻报道的新常态。广播记者通过报道满足传统广播的一次传播,通过官方微信直播的方式回现传场画面,进行解说实时现场情况,从传统广播的内容上和新媒体传播形式上跟进用户对广播的需求
传统广播要求广播记者做到现场声音第一时间传递。融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不仅要做新闻现场的描述,更要做新闻现场的解读者。调查型的出镜记者是融媒体环境下对广播记者做出的新要求。当用户通过画面对现场进行新闻事实了解后,调查新闻背后的成因,详细了解新闻发生的过程等问题成为用户进一步对新闻现场的需要。广播记者要根据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寻找可以调查采访的新闻当事人,在现场做出第一时间的调查和进一步的信息收集。
广播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广播节目能够第一时间收集到用户反映的问题,广播记者应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比如用户对于交通法规政策的第一时间查询和解读;用户对于购车中的问题反馈;以及通过电台寻人寻物的再度反馈。通过节目收集用户问题,记者进行跟踪反馈,深化广播节目的服务性、功能性。
广播新闻的精品化是用户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广播记者新闻业务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广播的区域性要求广播记者精心研究本地用众诉求,将新闻做专做精,深度服务本地的用户。
精品化方面,广播新闻生产集中在新闻类广播剧和新闻评论两个方面。广播记者要主动参与,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新闻节目做成精品。
专业性的诉求一直是广播记者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另一个方面。做专不仅要求广播专业过硬,广播语言声情并茂。更要求广播记者在专业性节目上做到准确、及时、专业。通过广播记者的第一视角配合节目主持人的呈现,将广播节目共同做到专业水准,在行业中有影响力。
广播的精准人群传播会将车主群体凝聚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爱好兴趣社群,比如全民路况群、车友俱乐部、购房俱乐部、观影社群、古典音乐爱好者交流群等。依托微信群、QQ群,广播与群形成互动。
广播社群化是针对精准人群办广播的新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的记者要从社群中发现新闻线索,服务、引导社群的发展,将依托广播做大的社群进一步做成良性互动和优质口碑的用户群。并将社群与公益活动、大型活动相结合。以广播节目为中心,做大做精社群,让用户通过社群的交流对广播节目产生更良好的口碑,并将交流感与电台节目打通。线下的社群互动交流的口碑反哺广播直播的实时直播互动,转化为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播新闻报道拥有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准确、及时、生动的报道特点。逻辑性强、单向性、线性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的特点。客户端、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传播者用简洁扼要的文字配以图像、小视频作为传播的要点。
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模式是发现新闻线索、记者采访报道、完成录音连线报道。融媒体的传播背景下,广播记者要在遵循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的同时,熟练掌握今日头条、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将互联网的广播新闻深度加工,将有价值的报道运用社交媒体、客户端及时加工后再传播。
广播新闻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应借鉴两种传播媒体不同的优势。首先要突出广播传播中生动的语言、记者现场第一视角的唯一性。结合现场照片、拍摄的小视频作为融媒体新闻编辑的一部分。同时,借鉴新媒体制作标题、发布时间的特点,在最适合用户阅读的时间推送容易让用户点击的新闻标题。通过生动、准确、独特的第一视角,让用户愿意读广播新媒体报道,乐于传播广播人编辑制作的新媒体新闻。
广播记者要做好广播新闻新媒体的编辑。做好新媒体编辑是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的二度传播。需要把记者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报道后的内容进行系统编辑结合,结合现场报道联动评论员、观察员,用观察员的视角结合记者报道,向用户传递全面、丰富的具有二次传播价值的新闻。
融媒体广播记者的转型升级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广播听众转为用户,也就是广播的传播方式从车厢收听、在家用收音机收听全面转变为开车+用手机收听的方式。随着智能化手机的高频应用,听众对广播新闻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之带来的是新闻接收方式、新闻阅读方式、新闻传播方式也要随着听众身份的转变而改变。
广播记者应时代的转型而与时俱进,广播记者应保持好广播语言和报道的特点。与此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新闻生产方式,为用户生产全面、立体、丰富的新闻信息,用裂变传播的轰动效应来评判新闻的传播效应。按照两套传播规律,深化传播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具参考性的信息服务。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被赋予了更多的传播职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根本上是思维的融合。融媒体背景下要求广播记者在思想上重视的同时,专业上要一专多能,熟练使用各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同时,广播记者在新媒体编辑上做足功夫。用全面、综合、容纳的思维将为用户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角度和新闻解读的深度,做更有价值的融媒体广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