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顿珠
(作者单位:西藏电视台)
从影视译制节目的制作过程来看,这是一项集聚翻译、剪辑、配音、字幕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工作,其中后期制作内容丰富,要根据不同节目风格、地域文化、语言习惯作出对应调整,只有保证节目画面丰满、剪辑结构顺畅、文字配音合理才能够实现高效率传播,进一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影视节目后期制度定义一般情况下是利用技术人员的剪辑、合成、渲染等操作,对已经拍摄完成的作品进行二次或多次数字化调整,最终使其满足于播出时视觉效果的要求。其中,后期制作主要包含画面、声音、文字、节奏四方面剪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影视节目的艺术性也变得多姿多彩。而译制节目能够在最终播出时获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后期制作,这关系到画面结构、镜头语言、逻辑顺序等内容,其中多种编辑的高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整理好现有素材,结合节目风格、文化要求、受众审美等多方面因素制定规范性制作流程,为译制节目增光添彩,提高其收视率[1]。
心理学家表明,画面是人们接受信息时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画面剪辑在影视译制节目当中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将画面语言视为影视节目的客体位置,其颜色、亮度、色块大小、用色浓淡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整体后期剪辑过程中,通过镜头语言组合、声画衔接、特效应用等操作,处理好与情节息息相关的画面内容,利用精确的图像结构分布弥补前期素材的不足之处,保证节目内容能够实现清晰完整的传达。例如,在《动物世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时,需要做到“收放自如”,节目当中涵盖了大量动态、静态镜头素材,而且两者之间节奏十分密切,这也给剪辑人员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后期人员需要在前期审核好所有素材,对于已有画面有充分的了解与认知。对于技术人员能力要求方面上,需要其具有良好的镜头感知能力以及文字图像整合能力,音画时长要做到合情合理。例如,在体育赛事一类译制节目当中,需要保证画面思想与受众思想保持一直,如果剪辑不当就会让受众感到莫名其妙,在观看节目时候思维逻辑十分混乱。因此,在剪辑此类节目视频时要做到对画面内容展开思考,在“奥运健儿夺金”主题下,将多幅观众欢呼雀跃的画面组合到一起,通过解说词的应用以及画面的组合,充分将节目想要表达的思想体现出来。
影视译制节目的声音剪辑,是由很多内容所共同构成的,例如现场原声、同期声、配音、配乐等。利用合理的编辑手法在节目中实现情感、意境、思想的表达,在人们日常观看影视作品时,不难发现,音效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积极活泼的影视节目往往采用的都是节奏较快、音色明亮的配乐,而恐怖、惊悚一类的影视节目的音效与配乐多具有缓慢、尖锐、低沉、诡异等特点。观众在观看一档译制节目时,配乐的剪辑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编辑对于整个作品的要求融会贯通,将配乐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在以往译制节目当中,很多人会调侃“译制配音腔”,这也是一个特点。当前,同期声配音广泛应用在各类型影视节目当中,往往在配音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音轨素材会呈现为段落性,这就需要后期人员做好声音的衔接工作,如果声音剪辑结构调整不好,就会出现音画不同步、音效滞缓等情况,严重影响观众观看时的积极性,因此良好的声音剪辑对整体节目制作起到重要作用[2]。
在进行译制节目后期制作时的文字处理时,需要充分意识到视频资料与文字之间产生的联系,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视频字幕的加注能够给视频播放提供一定的解释效果。常见字幕形式涵盖了静态、动态及滚动等多个类型。在实际制作时,需要按照节目背景挑选合适字幕,例如片头较适宜选用静态字幕,能够起到凸显主体的作用,而滚动字幕则多使用在节目片尾的制作成员名单显示上。
由此可见,文字编辑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同样占据重要位置,利用技术手段对于影视节目的文字内容进行调整及修改,由于译制节目自身带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制作英美影视节目时,很多幽默、搞笑的桥段不能采取直译而是需要尽量表现出人物想要表达的意思,适当时候可以采取特效、音效等方式进行引导。由于文字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在进行剪辑时,技术人员需要与编导人员进行及时沟通,确保自身剪辑没有偏离节目内容主题,按照节目思想以及事物发展规律来进行文字剪辑,才能充分体现出其魅力,最终为观众呈现出完美效果。
译制节目从本质上来看,其使用视频作为输出渠道,需要组合多种镜头语言,不同的后期制作手法会使节目节奏出现明显差异性,例如镜头运动速度、镜头远近切换、衔接效果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节奏的变化去理解其中的情感组成,故事进度变化。因此,剪辑节奏很大程度上界定了节目最终呈现效果是否良好。当前,多种节目类型层出不穷,其中剪辑风格也变化多端,这对于后期人员就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进行节目制作时,剪辑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到该作品的核心内容、表达思想、任务情感、最终预期效果等内容,然后将编剧的思想融合在其中,按照其理想的风格进行操作,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节奏剪辑是一项把编剧创作思维、作品内容形式实现良好衔接的一个过程。
我们往往在观看一档影视节目时可以感觉到画面语言运动流畅,能够与故事情节发展达到自然的衔接,这些都是通过分析节奏后将画面语言进行延伸、拓展而实现的。工作人员按照“动动结合”“静静结合”的原则,确保镜头之间的衔接符合人类观看时的科学规律。例如,如果第一秒镜头呈现晃动状态,那么下一秒衔接的镜头同样需要保证晃动,方向与节奏都需要保持一致,这种动动结合的模式一般情况下都会应用在人物身上。而静静结合一般都是使用在转场拍摄当中,上一场画面结束后,利用静态画面来交代下一画面结构。后期人员就是利用这样不同类型的镜头衔接来把握好整体节目节奏,并在其中突出了剪辑的价值[3]。
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进步,对于译制节目来说,后期制作水平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整体节目效果,所以需要对其重要性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从多个角度协同分析,确保编辑方式正确,使节目自身想表达的内容能够被最大化体现出来,满足社会群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