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蕾
研究王小帅导演的系列电影,不难发现,王小帅导演在电影主题和内容上主要关注社会的边缘问题,着眼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非主流状态的“边缘人”以及或多或少的悲剧感都是影片所传达出的独特的人性关怀,对现代都市社会没有找到自己生存位置的漂泊者的解读。王小帅在影片中展现对人物个体命运的怜悯关怀时,用一种温情的手法体现出忧愁和迷茫的人生主题。
从《冬春的日子》开始,王小帅导演系列电影的叙事核心就一直围绕着中国当代城市边缘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拥有不同的人物背景,有不同的人生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一种外来人口漂泊者的形象,拥有同样的情愫线索,他们都努力融入城市却总被拒绝,他们在城市中无根无家,在城市的边缘为了生存而努力挣扎。而这些漂泊者基本都是没有长大,更没有话语权的边缘青少年。《极度寒冷》《冬春的日子》的主人公都是艺术家,理论上边缘人物不应包括艺术家,但他们内心的精神境界使他们不得不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行为艺术家齐雷发动了一场以死亡为主题的艺术实验,也就是最后一步通向死亡的艺术,用体温与一块巨大的冰抗衡,在抗衡中走向死亡,这些传递出在现代生活和社会中找不到自我归属的边缘状态。
王小帅的电影作品触及了家庭主题,但这里的家庭失去了温情,反倒呈现出一种困苦和艰难。主人公的家是在大城市的一个角落里,街道是狭窄的,房子是拥挤的,灯光也是昏暗的,极度压迫的生存空间让观众观看时就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而在王小帅的电影作品中,父亲的位置是模糊甚至缺席的。父辈和儿女之间有着浓厚的爱,但这种爱隔着万重山,就像是一种契约,没有人有勇气打破这份契约,便各自守候着爱,却从不会散发出来。这也是一种压抑,压抑着内心。在《冬春的日子》里,伟岸的父亲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只能听到几句熟悉又陌生的寒暄,父亲这一角色在电影中只是解构于声音。《青红》中,父亲一直跟着青红的那段镜头,父女两人之间隔着一段距离,不只是一段路,更是心灵上的不融合。
优秀的电影除有足够吸引人的主题与故事情节外,还要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王小帅的作品基本上是冷色调,灰蒙蒙的天空,街道是潮湿的,地面是灰色的,整部影片将人物的悲哀无助和压抑体现得淋漓尽致,心理活动和社会环境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冷酷和无助的感觉。自我存在感的追寻,在这些灰暗的环境里却也总能发现一抹明亮,这抹明亮却给角色平添了一丝悲剧色彩。《日照重庆》一开始就以杂乱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潮湿的地面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压抑,《青红》中阴冷潮湿的天气、淅淅沥沥的连阴雨,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清晰感受到主人公青红在当下环境中的苦闷、悲伤和压抑。当小根送给青红那双红色高跟鞋时,青红穿上后那种苦闷感才得以舒缓一些,红色象征着爱情和希望,但当青红的父亲来到时,青红穿着高跟鞋的脚步开始变得踉踉跄跄,在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红色高跟鞋散落自淅沥的小雨和泥泞土中时,青红被小根强奸,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两人的人生从此开始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影片《十七岁的单车》中,主人公小贵身上衣着土黄色的工作服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兴奋穿梭,直到在老乡大哥的售货铺中他看到身着大红色裙子、大红色高跟鞋的姑娘来换酱油,心生爱慕,这个“城里人”可望不可及,当红衣女孩重新回到售货铺来寻找她遗落的纱巾时,一个主人公似的女人对她进行指责时,她才急匆匆擦掉嘴上的口红。这里的红色既是她想融入这个繁荣都市的象征,又是她失去了北京梦想的象征。
王小帅在他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长镜头,长镜头的使用也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和记录性。《日照重庆》里就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影片一开始镜头就紧跟林权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有一种找寻的意味,影片最后,林权海回归到了家庭,海边的妻子和儿子在等他,而他也慢慢走向他们,回归到了家庭的温暖中。《十七岁的单车》小贵为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似乎用尽一生的力量在大街上奔跑,此时,王小帅导演用了一个长镜头,以此来表现一个不服输的农村小伙子对大城市的期待和渴望,他努力工作,希望以此被这个城市所认可。而在表现另外一个主人公小坚时,导演也是用了一个长镜头,展现小坚被父亲责备后两次登上房顶释放渴望父爱的城市底层青年内心的压抑与悲伤。《青红》中,青红放学时被父亲监视的潮湿的山路,踉跄的脚步,无不体现着父女俩心理上的隔阂,以及青红生活环境的压抑。在影片《二弟》的结尾中,一个长镜头展现出二弟乘坐的那艘偷渡船只漂泊在看不清方向的海面上,表现出人物以后的命运,漂泊不定,一个未知的世界在等待他。
王小帅影片中人与物的关系也值得观众深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联系的两样事物,在电影中联系运用起来所表达的寓意完全不同。影片中,拥挤嘈杂的城市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影射出浮躁的人心。复杂的人与物的关系也象征着人物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责任的寻找,在与物的斗争中找到自我,并通过一系列联系来完成这种救赎和寻找,这种救赎和寻找是带有象征寓意的。
《十七岁的单车》里的自行车在影片中有着深刻意蕴。自行车已经不仅仅是小贵送快递时的交通工具,而是他生存用的一种简单工具,更是他情感变化以及喜怒哀乐和叛逆青春的象征。每当小贵骑着自行车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音乐都是轻快的,仿佛整个人没有了生存的烦恼,给主人公传达一种好的生活马上要到来的寓意。每天在笔记本上标注的日期,自行车归属自己的日期,每一天都被描得又黑又粗,传达出小贵对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的强烈欲望,导演在这里着力表现一个外来漂泊者想尽量融入现代大都市的欲望。这辆自行车更是承载着两个男孩的世界,一个是寓意外来人的生存梦想,一个是寓意个人自尊。但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都充满着迷茫,失落的青春在这些繁华大都市的背后是没有人关注的。
在王小帅导演的电影中,电影主题和表现主题都倾向于社会边缘的漂泊者,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人生理想。通过长镜头、色彩的运用把人物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表现出来,从而反映人物的风貌。影片中,多用一些有隐喻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表达对人性的尊重,同时可以看出王小帅导演在内心深处对社会边缘人物的关注和怜悯,希望通过作品抒发和表达对他们的精神关怀、鼓励支持。在他的镜头下,人物极具真实性,能够真实体现社会底层人物的漂泊感,影片在反映边缘人的同时,又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