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韩国犯罪题材电影发展现状

2018-02-22 01:01贺圣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2期
关键词:类型化悬念人性

贺圣杰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

近年来,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电影人及电影作品。纵观韩国电影,犯罪悬疑类型片在韩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对外输出、获得观众认同度最高的电影类型。

1998年是韩国电影腾飞的一年,这一年韩国政府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代之以电影分级制。制度的改革点燃了韩国影人的创作热情,许多优秀的影片涌现出来。1999年《生死谍变》,2000年《共同警备区》,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韩国电影迸发出了令人夺目的光彩。光芒的另一边,犯罪题材电影也已在暗中蓄势待发。2003年,由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横空出世,一举囊括了韩国电影节大小奖项,成为韩国犯罪影史上封神之作,至今无人可以撼动。

同一时期,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了他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这三部“绝望黑暗”之作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老男孩》拿下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亲切的金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亦有所斩获,朴赞郁凭借这三部电影蜚声国际。

2008年,韩国另一鬼才导演罗宏镇推出了他的电影作品《追击者》,震惊四座,再度将韩国犯罪电影推上高峰。

至此韩国犯罪电影真正站住了脚,亦成为无数影迷认识韩国电影的敲门砖。韩国犯罪电影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外部市场和政府调控外,电影本身的张力和直击人性的表达是韩国犯罪电影成功的诀窍。

1 韩国犯罪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

1.1 类型片的叙事节奏

悬疑电影非常重视叙事技巧。与其他影片相比,这类电影很少以从容淡定的风格来叙事,其成功的关键是悬念的设定。韩国犯罪电影叙事上严格遵循好莱坞叙事法则,悬念设定极其精巧。比如电影《走到尽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拉开了整个电影的序幕,制造了充分的悬念:主人公该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在经历紧张的灵堂惊魂后,观众松了口气。但这时剧情又陡然反转,赵镇雄饰演的缉毒警登场,向主人公讨要尸体。简单的交通意外事件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观众的心也被提了上来。电影正是在一幕幕戏的推进中,巧妙地安插悬念,逐步调动观众情绪,最终揭示真相。

1.2 反类型的人物命运

叙事上的类型化并没有让韩国电影完全沦为好莱坞的附庸,相反,在类型化的叙事下,韩国犯罪电影中的人物命运却透露出反类型化的特点,一般意义上的结尾在韩国电影里并不常见。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中,电影里汉城来的警察在破案的过程中,由最开始的理性慢慢变成了他曾经最厌恶的那类人,而他一直瞧不上的乡村警察却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冷静克制。他们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寻求真相,但最终真相仍然笼罩在浓雾里,没有答案,没有结局。罗宏镇的《追击者》中,妓女逃出生天,当观众以为她可以重见光明之时,死亡又以一种残酷的方式降临,令人无力而绝望。这样反类型化的人物处理,令整部电影在思想深度和社会批判性上有了力度。

1.3 人性的绝境

对于人性的复杂性,韩国犯罪电影总是不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它对人性的剖析是赤裸裸的。它就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戳在心口,令人心生恐惧,不寒而栗。正因如此,韩国犯罪电影相比传统犯罪类型片让人有了更多深思的空间。《金福南杀人事件》中,观众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女人是如何被他人、被环境逼成了凶手。这种对人性的揭露与展现,带给观众的绝不仅仅是90分钟或是120分钟的沉浸,而是在超越电影之外的深思。

1.4 背后的怪兽

如果仅仅是节奏的把控,悬念设置的精巧,压抑沉重的气氛营造,那么它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优秀的商业片。但韩国犯罪电影中往往会安排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怪兽,吃人的不只是凶手,还可能是这个社会,是那个年代。

韩国电影直击社会问题,揭露韩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矛盾症结,关注边缘人生活,完美呈现残忍凶恶与善良纯洁在生命个体中的对立和共存。《杀人回忆》中连环凶杀发生的年代正是处于韩国军政独裁的时期,黑暗的基调,无望的命运正是对那个年代有力的控诉与讽刺。《追击者》中,凶手不仅仅是河正宇所饰演的变态杀人狂,他的帮凶恰恰是要追捕他的警察,是韩国呆板的官僚制度。与其说结尾女主角是凶手杀死的,不如说她是死在了韩国官僚体系下。

正是这些“背后的怪兽”的存在,让韩国电影在传统破案套路之外,给予观众以更多的反思空间,甚至出现了像《熔炉》这样改变国家法律的电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2 低潮的发展现状

韩国犯罪电影的成功导致每一年度有大量同类型作品涌现,影片质量不能算低,但中规中矩,相比早年那种震撼人心的表达,近年来韩影给影迷和观众的惊喜感大大减弱,究其原因有两点。

2.1 模式的单一化

韩国犯罪电影衰退的首要原因在于剧情模式的固化,人物形象的批量复制。剧情上,主人公刚开始都会遭遇家庭和原本生活的重创,而往往这种创伤会让人物变得过分执着。某一案件的发生引起了主角的关注,而其他同事对此显得毫不在意,主角像一匹孤狼踏上征程,最终与犯罪者展开终极对决。人物设计上,变态杀手配合落魄警察或者为女复仇的父亲形象是典型的配置。这种模式的固化一方面可以说是类型化的成熟。虽然说类型片是电影工业成熟的标志,但往往这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成熟带来的就是惊喜减弱,新意锐减,那种凌厉的,绝望的刺痛感没有了。人物脸谱的千篇一律,也造成了角色本身的力度被削减。人物形象的弱化,即使用再精巧的诡计也无法弥补本质上的单薄。

2.2 现实主义力度的减弱

这里所指的现实主义力度,不在于拍摄的地点,讲述的剧情本身,而是故事背后要探讨的话题。目前韩国犯罪电影过度在悬念的设置上下功夫,对现实的反思或者批判也只是隔靴搔痒,一笔带过。诸如许多电影都有对韩国政府的批判,但显得矫揉造作,缺乏力度,像是仅仅为了批判而批判。所以大部分电影看起来精彩,但不值得推敲,观众只是观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却非一部好电影。如果电影中缺少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最后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近年来,我国亦出现了一批好的犯罪题材影片,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忻钰坤的《心迷宫》《暴裂无声》,曹保平的《烈日灼心》等等。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类型化与作者电影的结合。在保证好看的同时,也保证自我的表达和给予观众深思的空间。

国产犯罪题材影片的崛起来自于类型片思维的解放,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仅仅满足于在犯罪类型的探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接地气,带有反思意味的国产犯罪片。通过对现实的揭露,对人性的探索,在故事中与观众进行社会问题的探讨,最终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猜你喜欢
类型化悬念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巧在开篇设悬念
人性的偏见地图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