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青
新形势下,伴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党中央各项事务中的贯彻落实,民生新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为民生类新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支撑。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的电台,基层百姓是其主要收视对象,应积极发挥“离老百姓越来越近的新闻媒体”优势,主动创办具有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而办好民生类新闻,在对节目类型有效定位的基础上,也要给予民生类新闻采写工作一定的重视,本文就对提升采写效率的措施进行探究。
《南京零距离》节目播出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引发了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从此时起也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自《南京零距离》这档节目播出以后,电视民生类节目在全国各地被有效推广,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均是民生类节目的典型[1]。
尽管如此,业界对民生类节目概念的界定依然存在很多分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民生类新闻性质是呈现基层人们生活的节目,但一些从业人员则认为,民生类新闻以一种新姿态呈现在新闻媒体行业中,最大的特点是以群众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播报内容。结合国家广电总局对民生类新闻的界定,其播报内容应重视民众的生存情况;在表现形式上,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传播信息,强化与群众的互动性,减缩电视与基层大众间的距离。
在分析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优势的过程中,应紧紧结合其所处环境,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单位,与市级电视台相比,其在发展中应不断完善自我。县级电视台由于所处区域相对较小,故此在获取新闻信息方面具有一定便捷性,且具备先天性的区域与语言优势,更能和基层群众进行有效交流,因而其所播报的民生类新闻内容会更加鲜活、现实、易被本地民众关注与接受[2]。
百姓日常生活是民生类新闻采集与编制的主要“阵营”。优质的民生类新闻,在内容饱满、意义深刻的同时,更要深入观众心灵、温暖人心。政府机关推行的政策与法律,与广大基层群众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其是对这些内容极为渴求的。部分政策与法律宏观性、抽象性与枯燥性特征并存,以致基层大众理解与接收环节上存在诸多困难。此时,县级电视台就应承担起播报与解读这些政策与法律内涵的责任,将其有效与百姓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以确保群众对相关政策、法规推行的意义有深刻认知。
此外,伴随着自媒体的陆续出现与发展,新闻类型与内容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此时,民生类新闻在媒体行业中的发展受到诸多挑战,若要实现脱颖而出、别具特色、提升县级电视台收视率,就应积极与百姓真实生活关联在一起,了解百姓生活状态,关注其生存空间发展局面,塑造百姓“贴心人”的角色[3]。为实现上述目标,商南电视台于《商南新闻》中创设了《短讯快报》栏目,以百姓现实生活为基点,为市民提供最新颖、最全面的信息资讯,提醒广大市民要确保饮食均衡性,并适时适度参与体能锻炼,并结合天气情况,为市民提供出行指数、出行线路等信息,与此同时,也将一些最新的惠民政策解读给受众,体现出县级电视台服务的贴心性,增强民生类新闻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最终提升基层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
过去,县级电视台因为对党与政府机关“喉舌”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以致每天播报的内容千篇一律,以本地各类工作会议与领导参与的各种活动为主。而新时期,电视媒体宣传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电台,在实践中应不断提升对新闻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一篇报道或相同题材的报道中存在数个闪光点,借此方式增强报道的关注度,将民生类新闻在继承与弘扬优秀文化、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以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实用价值凸显出来。
例如,即墨电视台《民生播报》采写即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人人身穿节日盛装,三三两两的涌现在街头,观赏以龙灯、舞狮、高跷、秧歌等为主的“踩街”活动[4]。民生类新闻的采写与播报,深度诠释了即墨悠久的民风淳朴、世俗友和,将民俗风情和开放式的新风有机整合,促使民族传统文化洋溢着时代气息,演变成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一种特色方式。在民生类新闻的广泛传播下,该“踩街”活动已经从民间小规模、自发性的分散表演,发展成带有组织性特征与规模庞大的节庆活动。
县城规模相对较小,人口容量相对较低,故此在民生类新闻素材采集上无法与大城市相提并论。不同记者在采访民生新闻过程中,接触到同样素材的现象也是极为常见,那么在题材相同情况下,深度解读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刻性是其有效发展,吸引受众眼球的关键[5]。
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民生类新为在阐述新闻事件自体之外,需要积极纳入其他资料,以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度剖析,如分析事件背后体制、法律法规以及世故人情等方面的问题,并较客观地预测事件的后续发展趋向。例如,从本县某家私立幼儿园“幼儿频繁腹泻”的事件中,探讨私立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监督不力等问题。对于同样的题材,记者可从不同方面进行采写,写出创意,提升民生类新闻内涵,这是从事民生类新闻采集的记者后续发展的主流方向。
当下,民生类新闻播报的目的是以反映民生、传递民情等为主,以获得广发群体的关注,及时处理现实问题。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记者在采写民生类新闻过程中,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同合作,传递民生与民情。目前,我国县级电视台民生类记者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短板,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提升自身职业水平[6]。记者长期接触多样化的民生事件,在对其报道过程中,主观色彩通常很强烈,容易削弱新闻事件的真实度。处理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记者在民生报道见报后,积极和新闻事件相关的各方沟通看法、观念,获得相关意见与建议。若存在失误或偏差情况,应主动与有关部门交流,以获得谅解。
但在实践中,可能遇到采写民生类新闻过程中,有关部门拒绝配合的现象。为解除上述情况,记者需巧妙应用报道方式,可采用个人客观言论剖析问题本质,也可借用网友力量呈现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新闻播报真实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总之,新时期民生类新闻在县级电视台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认真做好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报道工作,是行业后续发展中的重大挑战,科学应用民生新闻的采写方法,需要业内相关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迎合基层群众的发展需求,承担起促进民生有效发展的职责,为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1]杨杰.县级广播电视台办好民生新闻策略思考——以贵州省仁怀电视台《社会聚焦》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8):147-148.
[2]吴静.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采访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6(18):168.
[3]景莉.关于加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6(21):55-56.
[4]杨继芳,李红.区县级电视台民生类节目如何出彩[J].新闻窗,2015(1):79-81.
[5]赵歆.谈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
[6]惠斌.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报道方向的把握及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