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制图课堂教学研究

2018-02-21 07:53王京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制图建构主义学习

王京

摘 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转变教学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体验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思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制图;教师;思维;学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112-02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认知基础的认知主体,在学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同化、顺应外部知识。同化,使大量外部信息不断有机地整合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当外部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外部知识与自身经验产生矛盾,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相应改变和调整,这就是顺应。而这种同化或顺应去建构知识的过程,完全是靠学生自己“思考”来完成的,依靠他人“注入”是无法实现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具有一定的绘图和读图能力、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填”不出来的、“背”不出来的,只能学生自己“思考”出来、“建构”出来。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非常契合制图课的性质,对工程制图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

一、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适应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变教师如何讲学生才“听讲”为需要怎样教学生才能“学会”;变关注学生如何“听”为关注学生如何“思”。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也指导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方向。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人的行为由动机主导,不存在没有动机的行为,人的动机不同,其行为就不同,行为的结果就不同。

课堂讲授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同的讲课动机其效果不同。传统的讲课是根据课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授,其内容基本不变,这里有一个假设,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毅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学习毅力在下降,对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和兴趣看得很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讲授方式及知识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保存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大脑不是计算机储存硬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状,不能一厢情愿地从外部对学生“注入”知识,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同化、顺应等形式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变关注给学生“注入”了多少知识为关注学生自己“建构”了多少知识。

二、课堂教学活动应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较多地考虑自己如何“教”,而较少思考学生如何“学”。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实际上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左右,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左右。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毅力的学生而言,学习就是“看演出”,学习就是“看比赛”,此时,学生就是观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思考和感知知识,课堂教学活动应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观众。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按教学计划提出问题,在适当引导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研究、思索如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验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组合体”是制图课很重要又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内容,在教学中,在讲授和说明三面投影的有关知识和概念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画出三面投影,如圆柱、圆锥、棱锥、汽车、电视机、凉糕等,教师加强辅导、引导,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要发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而且学习效果好。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个体的主动建构,在学生的知识、经验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将学生按学习成绩交叉分组的原则分成学习组,布置适当难度的题目并给出指导性问题,让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备课,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讲课。每个小组的题目应不一样,每个小组主攻一个题目,但必须对其他小组的题目也要涉猎。因为一个小组讲课时,其他小组要对讲课质量做出评判。如此,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兴趣在主动建构中被激发。此时,教师是主持人、是裁判、是导演,学生是嘉宾、是运动员、是演员。

四、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快慢、顺利之分,影响这个“快慢、顺利”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情境。情境就像架设在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间的桥梁,能使学生较顺利地同化或顺应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启迪创新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同化、顺应建构新的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成语“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就说明了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选择学生熟悉、见过、听过的事件为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而且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才是科学的教学情境。

五、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对于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学生知识的建构,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起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如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与学生思维就会发生有效碰撞和交融;学生知识的建构处于积极状态,课堂气氛就会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就高,学习效果也就好。同时,会激发教师的激情,反过来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年轻人精力旺盛,他们需要活跃,活跃需要思维的开发。学习时也需要输出,有输出才有热情、才有激情。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才是正常的思维活动,才能不断修正思维内容,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才能高效建构新知识、新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思维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输出、积极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受学生欢迎、使课堂气氛活跃的方法,同时也是增强记忆、理解、形成概念的有效方法,更是高效建构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效方法。

六、结束语

如何发挥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当前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建构主义思想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应在某一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由于学生、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教学手段的变革是不会停止的。理论工作者们不断提出许多富有创新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开启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思路,为我们从根本上改善教学,特别是创新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文.构建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莱斯利(美).教育中的构建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加侬(美).构建主义学习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席隆乾.有机建构主义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制图建构主义学习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