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多元活动,悦纳数学智慧

2018-02-21 07:53李新良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智慧小学数学

李新良

摘 要:在大众的观念里,数学是枯燥的,而数学也是智慧的化身,很多人想学数学,却又害怕数学。因此,想要使得更多学生喜欢数学、接纳数学、理解数学,教师应从搭建活动平台开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灵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让数学课堂彰显智慧和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活动;智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078-0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求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获得不同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得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搭建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它的趣味性与创造性正是数学课堂上所需要的。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数学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游戏活动中,就能使枯燥的、说教式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提升教学效果。

如进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时,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印象,教师设计了一个“介绍我自己”的游戏活动环节。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具,然后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像大家介绍自己有什么特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还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扮演长方体,另一个扮演正方体,然后,互相介绍对方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小学生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这里教师用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具,将抽象的立体图形,形象化地摆在学生面前,而且又以游戏的形式将立体图形拟人化,让学生亲近数学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设计的游戏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利用游戏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游戏教学,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忽略学习的疲惫感;利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创设讨论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展开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通常会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之间的矛盾创设讨论活动,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提出疑惑,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为构建有效课堂助力。

如在教学《一天的时间》这一课时,白板出示“一天的时间”这5个字。师:一天的时间,你知道有多少?生:我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生1:不对,我觉得一天是12个小时。生2:一天有白天和晚上,各12个小时。生3:不对,我觉得有时候白天时间长,有时候晚上时间长……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课堂热闹非凡。师:说得真好,看来对一天的时间,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呢?生1:一天到底有多少小时?生2:一天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3:一天的时间怎么计算?生4:人们是怎么记时的?因为我听到有说2点,也有说下午2点,还有说14点的,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内容。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按顺序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引领学生逐个解决,这些问题驱动了本堂课的展开。而且,这些问题源自于学生,又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讨论式教学也深受学生的喜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提出脑海中的问题,在和教师、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学习和补充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组织小组活动,锻炼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小组活动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小组活动,即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是指将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首先通过组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或者讨论交流,实现对某个问题或者某项学习任务的探索和研究,再通过各小组间的交流,完善问题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甲、乙两个工程队要合作修一条马路,甲修了全程的30%,这时离中点还有200千米,剩下的路由乙工程队完成,还要修多少千米?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过程:组长提出要求: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说出你的想法。過了一会儿,有学生边举手边说:我已经做出来了,答案是600千米。又过了一会儿,另外的几位学生也相继完成。组长再让第一个完成的组员说说他的想法,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遇到意见不同的就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小组内意见统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发现不同小组对这道题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比如有的小组是先求出全程,再求全程的60%是600千米;有的小组是根据比例,先求出200千米表示占全程的20%,剩下的是全程的60%,就是1:3的关系,从而得到600千米等。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讨论,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活动的例子有很多,小组活动的好处更是有许多。教师如果能合理规范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组长起着组织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培养其组织能力,确保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讨论,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达到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经历操作活动,积累数学经验

众所周知,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而数学学习是抽象的,且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数学知识,从而积累数学经验。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组织汇报交流阶段,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探究结果:

生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得到1个直角三角形和1个梯形,再将这2个图形组合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它分成两个梯形,将两个梯形拼成长方形。

……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也积累了数学经验。当然,除了上述几种教学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其他多种活动,比如,我们可以组织生活化活动、答辩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数学。

总之,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设计多元活动,并借助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积累数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鲍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15,(3).

[2]何欣.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猜你喜欢
智慧小学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