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大声说出来

2018-02-21 01:24
科学大众(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爸爸家长妈妈

“不爱我”的妈妈

第一次听到王小白这个名字是在办公室。那天下午,他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大声嚷嚷着要被吓死了,其他同事们纷纷询问,而后得知,王小白那天因为“老师要将他的座位从第一排换到比较后面的几排”而后情绪激动到无以复加。

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座位换到后面我就是差生了,妈妈知道了一定会打我的,如果是这样,那我不回家了!”

面对王小白的情况,班主任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长(妈妈)。而后,微妙的事出现了。王小白的妈妈一边表示自己会马上赶到,一边强调“不用管他,他就是这样”。

从王小白的口中,我们预设他的妈妈是一个专制、霸道,甚至还可能有间歇性暴力倾向的“大魔王”。他说:“我妈只会让我写作业,不停地写、不停地写。我的所有时间都要用来写作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她总是说我笨,我几乎感觉不到她爱我。”

令人意外的是,当这位妈妈出现在老师们面前时,大家都一致认为至少看上去她是一位优雅的妈妈。30几岁的她不仅有着良好的外在形象,还拥有爽朗大方的笑容和得体的谈吐。对于此次孩子的偏激行为,她非常通情达理,表示会全力配合,协助学校一起改善孩子的行为表达。可也就是她,面对激动的孩子时,她大声地说:“你想离家出走啊,那你走啊!”

在妈妈的讲述中,她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她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我不爱他还能爱谁?”从她的故事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甘愿为孩子做出牺牲的妈妈,比如她放弃了工作,在家专职照顾王小白;一个细致的妈妈,比如她会在王小白洗漱前帮忙准备好浴巾、沐浴用品;一个体贴的妈妈,比如每天晚上都提前准备好王小白第二天所穿的衣服,嘱咐他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一个对孩子的未来有着规划的妈妈,比如挑选她认为合适的课外作业,也包括推荐孩子参加昂贵的夏令营。

与此同时,她感慨:“总是感觉我家宝宝很幼稚、很孩子气,什么事情都要我给他弄好,我什么事都不用做,光带带他就觉得很累,越来越感觉没有个人生活空间了。”

“但其实,我知道我家孩子还是挺乖的,也没有什么大的不良行为。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指出来他都愿意改。我觉得他挺好的。”这一刻,她的神情更加柔和,眼神中透露出一个母亲特有的想到心爱的孩子时的光芒。我相信这一刻她所说的“我的孩子挺好的”是真心的。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那您有试着向孩子直接表达过您对他的喜爱和肯定吗?” 她迟疑了,沉默了几秒,张了张嘴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家宝宝很容易骄傲的。所以……”

所以,她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与肯定讲给了旁人,那个孩子接受到的却是不满和指责。

“不一样”的爸爸

我想到曾经参加过的一场义工活动,那是针对150个家庭的一次聚会。150个家庭,或是爸爸带着孩子,或是妈妈陪同前来。

主办方给每位参与者做了安排,他们将父母和别人家的孩子分成同一组,然后面对面坐下,开始互相分享心情。在活动中,陆陆续续的讲述声响起,面对陌生的孩子、陌生的父母,他们似乎没有什么隔阂,融洽地沟通起来。

我分到的搭档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处于青春期的他面对我时有点不好意思。所以他坐着坐着,身体会不自觉地朝后退一点、再退一点。等他觉得那个位置舒服了,他才开始准备讲述他的故事。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在他身上,非常显而易见的是——只有选择一个相对比较足够的距离,他才可能有勇气开口说些什么。更有意思的是,在他正式讲述之前,他留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空白。于是我说,我有些脸盲,出了这个会场,哪怕我们马上再在马路上遇见,我也认不出你。所以,过了今天,我们依旧是陌生人。

大概这样的前提让他觉得放心,接着他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让他觉得特别悲伤的事。不久前,他和他的爸爸起了很大的冲突,爸爸还动手打了他。可妈妈却说,爸爸是为他好,让他体谅爸爸。他觉得很委屈,说:“整件事情就是爸爸认定我是一个贪玩的人,他觉得我自己要求去补习班就是偷偷溜出去玩,他不信任我并动手打我,为什么我要体谅他?”

他沉默片刻又说:“我知道他和我妈都很爱我,为我好。可是我依旧觉得难过。”

“那次之后我和我爸爸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不是赌气闹别扭,我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有时能感觉他想和我说些什么,可是他最终没有和我说任何话。”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他强调,“所以索性不说。今天之所以说出来大概是因为我们不认识,以前不认识,以后应该也不会认识的。”

不认识,是他在此刻保护自己的最好盔甲。

我问他:“现在轻松一点了,会愿意和爸爸沟通吗?”

他又沉默了片刻:“应该不会,我不晓得怎么开口。”

我笑笑回应:“或许不用太复杂,就像你今天和我讲的这样,告诉他你的心情、你的真实感受和一些想法就够了。”

他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我:“那不一样,他是我爸爸。”

难以言说的爱

当天的活动里最巧妙的设计是我们每一对搭档都是和熟悉的人错开的。每一位爸爸或妈妈面对的都是其他家庭的孩子。期间有很多志愿者拿着纸巾在会场里穿插,不少动情的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泣不成声。而坐在他们对面的别人家的父母,一样红了眼眶。

这是活动方当年举办的第13场公益活动,那一年他们行走了全国上下不同城市,最终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撬动家长与孩子之间逐渐显露出僵化的关系。

庆幸的是,活动的主体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他们还很年轻,他们即使对这个世界心存芥蒂却依旧内心柔软。

在后续的亲子互动环节,大约13位孩子主动邀请他们的父母一同上台,并对他们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他们勇敢地和对方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这时,坐在我身边的孩子轻轻说:“赶紧说我也爱你啊。”可是,几乎没有家长那样说。为人所不知的是,大多时候家长们更害怕表达感受。因为过去的三四十年生活让他们的心长出了厚厚的茧,让他们在情感表达上逐漸变得防备。

令人欣慰的是,那一天台上的孩子们一直拼命地抱住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紧紧地搂着他们,就好像拥抱着自己最珍惜的信仰。

正是他们这般炙热、不加掩饰的表达,台下的观看者态度起了很明显的变化。逐渐的,耳畔没了少年们略带嘲讽的议论声,取而代之的是低垂的脑袋和若有似无的沉思,有几个孩子拿手快速擦了下自己的眼睛,留下浅浅的红。显然,他们也被深深触动。

那天活动现场有400多人,被触动的又何止他们。主持人、义工们、老师们还有台下的父母们,他们陷入不同程度的沉默,而后热泪盈眶,尽情鼓掌,为台上的人们欢呼。

我不知出了这个会场后,他们会如何选择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但我相信,在那个时刻,他们每个人都愿意打开心扉,和最熟悉的那个人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比如:爸爸妈妈,你们时常让我感到你们并不信任我,这让我觉得很难过,我很希望你能对我多些信任。我也很希望你们明白,无论如何我都很爱你们。

比如:我们也爱你。

猜你喜欢
爸爸家长妈妈
家长错了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犯错误找家长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