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晖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青海省高度重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201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的实施意见》;2016年,印发《青海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为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2017年8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与业务协同应用;2017年12月,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的预通知,将在全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形成布局合理、资源集约、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格局。在2018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五次提及大数据,要求“着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数据发展等‘三大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中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青海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逐步提速。截至“十二五”末,宽带骨干传输网络已基本覆盖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14.6万km。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354 Gbps,移动基站数达到26 884个,年均增长33%。光纤到户用户占全省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66.2%,占比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新建共享基站率达到8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为骨干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已经初步形成。预计“十三五”末,青海省将拥有1.2万个机架数据存储能力。全省电力、扶贫、交通、旅游、农牧和环保等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政府信息化步入云计算时代。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正式上线运行。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线下创新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0亿的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在共和市启动,将打造全国首个100%利用绿色能源建设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浪潮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九次方大数据公司等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和应用,积极打造青海省面向西部省区的灾备数据中心、西北民族地区区域数据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根据大数据产业建设需求,成立了青海省第一家省级大数据公司,联合青海大学组建青海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化与高新企业孵化同步推进。
1)发展优势。一是环境优势。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有“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之誉。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冷凉干旱,属于地质灾害轻度分布区,按照国家《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符合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标准,符合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二是区位优势。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主线,是进藏入疆的重要门户,是贯穿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通道、东西南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走廊和通道,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为青海省作为大数据布局节点,打造立足西北,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产业基地提供了有利区位条件。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省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落脚点,是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重要枢纽。
2)发展劣势。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与大数据产业做得较好的省份相比,青海省在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置、职能、人员配置和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等方面尚未形成整体联动。二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较低。三是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四是骨干网络互联直通水平不高。青海省不属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跨网访问时延长、丢包率高、访问质量低、用户感知差等问题,制约了大数据产业发展。
1)战略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数据采集挖掘到应用服务,大数据及相关应用的产业链日益完善,大数据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青海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借助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在数据开放政策、离岸数据中心建设、数据特区建设、数据中心运营资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方面将更具政策优势。三是“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作出的重点打造以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云计算应用和大数据产业链,着力培育和建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灾备中心等工作部署,为青海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2)面临的挑战。一是全国各地普遍对大数据产业高度重视,大部分省区市都将大数据产业培育确立为转型发展的新战略,尤其是同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发展态势迅猛,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竞争。二是青海省数据资源利用基础工作薄弱,开放共享程度较低,大数据挖掘、利用、分析的工作任重道远。三是大数据支撑体系不完善,数据所有权、信息安全和开放共享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安全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大数据、大家干”的工作氛围。设立专门的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全省大数据发展,理顺大数据发展体制。条件成熟的市州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式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层层规划,因地制宜,实现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与应用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大数据战略实施和大数据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大数据重点项目在电力、用地、财税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用电在执行大工业直供电价的基础上给予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持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探索知识产权等灵活多样的担保和抵(质)押机制,支持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3)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引进大数据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对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激励。支持在重点园区、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鼓励高校设立大数据专业和课程,与国家科研机构、重点高校联合建立大数据研究院或人才培育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培育相关专业人才。
4)推进试点示范。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将青海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认定为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支持引导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带动青海省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促进青海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