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田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原创传统文化节目指非引进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集中反映我国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以及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总体表征的节目。优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在大学生中同样具有很高的人气,如在大学生聚集的一些弹幕网站上,《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优秀节目受到热捧。原创传统文化节目以现代的方式说故事,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进行展现,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很好地补充了高校人文教育之不足。因此,对优秀原创文化节目的创新实践进行探讨,是对传媒发展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同时通过实际调查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导向作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在2014年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目的是做好本土原创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实践。当前,做好中国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实践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文化是一个相对于当代文化或外来文化而产生的名词,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
原创文化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视节目形态有机结合,能够有效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汉字”为主题,秉承“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主旨,通过扣人心弦的赛制、精心设计的电视语言,引发了观众学习汉字的热潮;又如,《中国诗词大会》取材于传统文化圈中的“诗词”,在节目中,有对诗词韵律的吟诵、对经典内容的解析、对意境美学的探讨等,将古诗词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阐述了传播的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传递遗产即是文化服务领域的作用。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一环,拥有对思想、文化、意识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力。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曾展开过一系列针对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培养理论,格伯纳认为,传播媒介中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心中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产生很大的偏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逐步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念。
在2013年《中国汉字大会》总决赛当天,全国平均收视率达到了2.59%,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的《中国成语大会》通过手机二维码就可参与互动游戏,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正是这些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娱乐综艺引领到了传统文化中来;也正是通过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实践,在节目中展现出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道德体系,等等,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播下文化的种子,通过建立统一的价值观来凝聚共同理想,从而达到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强化电视媒介的文化服务功能,规范社会道德与秩序。
当下,受众群体对电视节目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产生高层次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就曾对拉斯韦尔的功能学说做出补充,在原有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大功能,即提供娱乐。在增加了这项功能后,就相当于把媒介的工作性和游戏性综合了起来。在原有的传统文化节目中,更注重对观众的传教士式的宣讲,如《百家讲坛》《三国演义》《论语》。其实,提供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和提供娱乐的功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若过度追求娱乐化、收视率,将会淡化节目的文化属性,而节目没有相应的娱乐化,也只能是曲高和寡。中国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创新实践的必要性就此得以体现,只有对节目进行创新实践,才能做到文化和娱乐功能的统一。
文化自信则是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坚守,没有文化自觉的前提,就做不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建立起来的,只有拥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如此,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对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自信具有深刻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勃兴,带来了整个行业的火热,如《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一批原创传统文化节目顺势而生。他们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方式,开辟新的渠道来吸引观众。
在节目展示形态上进行了视觉升级,优化舞美设计,给观众一种美的体验。如在新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在节目包装方面,前几期将明月、竹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象运用到了节目的片头及宣传片中,并且具有明显的水墨风格,配乐也采用了民族乐器,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同时,在嘉宾、选手、主持人的服饰、造型上也具有中国特色。而在新一期《中国诗词大会》的中,开场升级的炫酷舞美,整个画风为红色,给人一种昂扬斗志的感觉,也契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在节目赛制设计上,也进行了优化和更改。如在新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在赛制方面,这次将选手们分为少年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和预备团。将选手进行分类,可以让水平相当的、玩法适应能力相近的选手一起竞争,实现了一定的平衡性。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小朋友和老人的出场次数。预备团的设置防止百人席中出现放水行为,赛制设计更为严谨。
在竞赛环节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相较前两季,新增了“诗词接龙”“超级飞花令”两个新项目。这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在这两个项目上的参与度高,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了市场效益,做到了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的统一。
之前的传统文化节目更多侧重于电视媒介的播放,而如今相关节目也开始尝试媒介融合或互联网播放。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可以说是一档完全契合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节目,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启了文物纪录片的全新形式。它每集只有5分钟的时长,有利于人们进行碎片式观看,让现在的人们更迅速地了解文物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原创传统文化节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内容,它以生动、鲜活的特色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注意力,并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媒介与广告媒介,提升了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度。同时,大学生之间口耳相传,人际传播有效性也较突出,可见,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在收视观感上,大学生普遍认可节目的文化传播价值,节目以轻松的方式使大学生获取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弥补了学校知识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相信原创传统文化节目会以生动的现代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大学生观看。
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唤醒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情感需求。它们传递的艺术和美感染着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愉悦大学生身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通过观看节目产生了强烈的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健全个人人格的情感诉求,这对提升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很好的内推作用。大学生当前还没有步入社会,正处于情感的初级阶段,观看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并有效引导大学生避免低俗趣味,促进人格升华。
原创传统文化类节目对大学生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节目观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们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有了更高要求,态度更加积极向上,行为目标的功利化倾向有所减弱。生活中,主动推广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在行为方式上,主动提升个人传统文化修养,同时更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心智更加成熟。
总的来说,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电视媒介文化服务功能的强化、受众群体精神需求演化和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节目形态、赛制内容、传播方式上都力求变革与创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