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辰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纵观亚洲近些年来的影视作品,可以发现表达女权主义话题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女权主义的出现,表层意义上来说是因为亚洲受众市场巨大,影视中所构建的女权主义故事文本,透露出了当代亚洲女性普遍的欲望、向往,女权主义或女权倾向的影视剧可以吸引大量女性观众群体。
这些作品类型主要有古装剧、现代剧和少部分的年代剧,其中古装题材主要表现为了生存女性间的争斗、女性与男性间的争斗,这些剧虽然披上封建历史的外衣,但其主要女性角色却带有新女性思想特点,这些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朝代中展开男权与女权之间的激烈碰撞;现代剧和年代剧则主要选取现实主义题材,直接展现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其角色形象大多是由最初天真无邪的少女转变为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借此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2016年公布的《全球性性别差距报告》中披露,在被评估的144个国家当中,印度仅排到了87名,这足以说明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男女不平等情况。印度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印度传统家庭中,男性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认为女性天生就比男性低贱,必须服从家庭中男性发出的所有命令。近些年,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对外输出,电影的表达变得大胆和激烈,很多导演都喜欢选用反映印度女性家庭地位的主题,并通过影片来大力呼吁尊重女性、解放女性、。
由莉娜·亚达夫导演的《炙热》就讲述了印度三个农村女性自我解放的故事。拉尼15岁就成为童养媳,然后很早变成寡妇,她独自拉扯儿子、伺候婆婆,生活没有一点色彩,然而村民却认为她本该如此;拉荞被丈夫冤枉不育,并且丈夫以此为理由长期家暴她;碧琪丽则因为跳艳舞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挤,被规定不得参加任何仪式。
这三个女人的生活无一例外都很不幸,这种不幸源自男权至上的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在影片塑造的男权社会里,可怕的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剥削和压制,而是大多数年老的女性都选择了顺从,这种骨子里自认为的低微和不反抗,使年轻的女性处境更为艰难。比如母亲明知女婿残暴对待女儿还坚持让女儿回婆家;对家暴熟视无睹的村民,将受过教育的女大学生视为女巫,等等。影片中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残忍的社会现状,即男权独大,女性不过是工具和玩物。影片的结尾虽然是三个女人逃出了村庄,实现了自我解放,但根据2018年6月英媒报道,印度目前已经位居“全球对女性最危险的国家”的榜首,这足以证明印度的女性解放依然任重而道远。
另一部人气值很高的《摔跤吧!爸爸》,同样是印度电影,但相比较《炙热》仅仅揭露印度女性真实的生活和地位,《摔跤吧!爸爸》通过讲述一位父亲将两个女儿培养成著名的摔跤选手,给大众提供了一种新思想:女人并不比男人差,男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同样可以。这样的立意在印度无疑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举国极力倡导女性解放的国情下,《摔跤吧!爸爸》又吹出了性别平等的新风。
在韩国,反映女权主义的影片也不在少数,其中《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述了金福南生活在一个闭塞的海岛上,那里被构建成男权至上的奇葩世界,小叔可以违背伦理强暴她,丈夫也对她和女儿动辄打骂,最终被丈夫杀死女儿的金福南成了一个狂暴的杀人魔,她杀光村子里所有人,用了一种极端的、激进的、暴力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解放,这也是在暗示,如果全社会的女性权利得不到应有的解放,那么很可能迎来暴力反抗的结果。
同样,日本电影《真实魔鬼杀人游戏》,虽然有恐怖片的外壳做保护,但究其实质仍然是对日本男权社会的隐喻。女性在片中被表现为任人控制和宰割的美好肉体,男性则是幕后的掌控者,女性无法在游戏中对抗男权,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动摇男性建立的社会秩序,但片中女主角最后以自杀的方式抗争,也暗示了日本女性在重重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比较而言,亚洲的这几个国家中,日、韩、印的女性整体社会地位没有中国高,因此他们的影视作品大多反映解放被压迫的女性和追求男女权利平等。不过,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兴起也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话题,但不同于日、韩、印暴力激进的影视表现手法,中国荧幕中对女性主义的表现,显得温和了许多。
近年来,中国荧幕塑造出大批聪慧伶俐、具有先锋女权意识的女性形象。早年间,由李少红导演的《橘子红了》在当时便是一部轰动大江南北的女权主义电视剧。故事发生在清末江南小镇的一个乡下桔园里,容大太太因为不能生育遭丈夫出轨,她便把佃农的女儿秀禾娶进门,妄图用秀禾的姿色和生育能力挽回丈夫,但阴差阳错间,秀禾却和老爷的堂弟产生了爱情,经历了诸多波折之后,大太太和秀禾最终勇敢地反叛了封建婚姻制度。在剧中,无论是容大太太还是秀禾,她们都代表了中国早期的传统女性:以夫为纲、忍气吞声。但是,这部作品却对抗和颠覆了女性的传统刻板印象,秀禾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容大太太在秀禾的影响下也幡然觉醒,她选择帮助秀禾逃脱封建礼制的压迫。虽然该电视剧最终以悲剧结尾,但在命悬一刻的时候,是秀禾自己抉择了生死,这无疑是女权主义和女性意识在影视作品中崭露头角。《橘子红了》能拿到“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奖”,恰恰也说明了中国女性强烈的诉求和呼声正冲击着男权社会,觉醒的女权意识正在反抗长期封建下的女性刻板印象。
再有,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作为一个走入职场的女性,凭借着知识的力量在职场中辛苦拼搏,最终获得事业爱情大满贯。这里杜拉拉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带有女性的美丽、善良、温柔的天生个性,还有着勤奋、自强、苦干、坚韧等男性的个性,向男权职场发起挑战的同时,她也用实际的行动,对抗刻板印象的惯用词“女不如男”。
再比如,2017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更是一部好评如潮的大女主剧,剧中的女主角周莹虽然出身低微,但不同于清末的懦弱女性,她独立自强、坚毅精明,是一个具备21世纪新女性特点的形象,当父系、男权、传统、刻板印象一起向周莹施加压力时,具有女性意识的周莹凭借睿智的头脑和坚忍的毅力与它们顽强对抗,最终不仅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抱负,更赢得了男性对女性的尊重。除此以外,以大女主类型标榜的《芈月传》《楚乔传》《扶摇》等剧,也同样是采用女性意识觉醒的角色形象,来和传统的封建伦理、三从四德作斗争,最终赢得女权主义的胜利。
提出“畸形”这个词,是因为目前很多国产影视作品中存在过度宣扬女权,或者挂着女权主义羊头,卖着强权主义、拜金主义狗肉的现象。
近年来,国产影视剧但凡涉及女权主义话题,常用来表现的女性形象就是富有、美丽、工作能力强,无论是职场题材还是生活题材,这一形象设置都可以被无限套用,并且以此类形象为女主角的影视作品还一直受到国内女性观众的大力追捧,因此这种模式也被导演们钟爱。
随着国产都市剧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男性英雄形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成长中的职场女性形象。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欢乐颂》,五位女主人公统统被设置成职场中的女性,其中“安迪”的角色受到最多观众的喜爱,这并不是因为安迪扮演者刘涛的颜值和演技,更多的是因为安迪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令人羡慕的经济收入以及冷静理智的工作判断能力,这种高水准、高智商的成功女性形象寄托了众多平凡女性的愿望。再比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伍媚和《我的前半生》中唐晶这两个形象,也是典型的职场女强人,她们所塑造出来的女权,在除去工作后所剩无几,强大的内心和事业上的成就也不能抵挡自我和感情的缺失。所以说,影视作品中对女权主义的表现,仅仅停留营造职场强势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解读。换句话讲,当我们抛开安迪、伍媚、唐晶这些虚构的形象,现实中女性在职场受到的歧视还非常严重,比如育龄女职员被辞退、同一岗位只收男不收女等,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并没有实现理想意义上的平等,而一些国产影视对于这些现状避而不谈,仅仅通过制造畸形的“女权至上”的作品,营造出一个男女已经平权的海市蜃楼。
这类畸形的“女强人”形象能够俘获大量观众,和女权主义在当今发展状态有关。在很多人看来,女权主义就是要与男人抢夺权力,压制和否定男人,以期建立一个女权社会。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一些维护极端女权的心术不正之人,也因为太多的影视作品中突显出的畸形的女权形象,从而加深了大众对女权主义的误解,开启女权畸形化的恶性循环。
但对于这样一种所谓“女权”,当真表达了女性主义之声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女权主义其实是性别平权主义,应该主张追求女性自身的独立自主,以及女性对人生可以做出遵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在影视作品中一味强调女性进入职场或制造占领社会关系中强盛地位的固定化印象。但是,要想让这种现象得到改观,无论在哪个国家短期内都很难实现,对于封建统治时期非常长的中国来说,这需要随着女权主义持续的、不断深入的发展,使人们对女性独立和女性权利的认识有所进步,认识到影视作品不是要一味顺应市场,追求高票房或播放量,仅仅将女权主义作为作品中的噱头,而应真正发挥荧幕传媒的作用,这样才能拍摄和制作出真正意义上优秀的“女权主义”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