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熹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菲利普·迈耶提出精确新闻学,要求记者尽量用数据说话,从此数据成为新闻生产的驱动力之一。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业不断适应媒介环境变化而探索出来的新闻生产新方式。它是以大数据为核心,利用软件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二次加工,最终将事件图形化呈现给公众,帮助公众理解数据背后的相关联系,形成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态。获取的数据,采用理性新闻的逻辑关系和叙事结构,通过可视化方式来表达,共同构成了数据新闻的基本要素。
《卫报》是第一个尝试用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的新闻媒体,第一篇数据新闻就是关于曼彻斯特在校小学生人数及其平均消费的报道,《卫报》从各大官网上下载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各年级学生人数的不同和消费水平的差异。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美国很多媒体记者开始利用计算机搜寻资料,尤其是利用政府的数据库,通过数据来发现和分析新闻背后的真相。
2011年,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搜狐﹑网易﹑腾讯﹑新浪紧跟国外数据新闻实践步伐相继推出数据新闻,网易《数读》栏目可以说是较早尝试数据新闻的网络媒体。但在这一时期,媒体一般只通过制作简单的静态信息图表,如饼图﹑直方图﹑散点图等来呈现数据信息,可复制性较强。
2013年,《纽约时报》John Branch凭借数字新闻专题报道《雪崩》获得了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全球媒体界开始关注数据新闻,很多媒体开始纷纷学习并尝试开办与数据新闻相关的栏目。
2014年春运期间,百度公司推出了“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简称“百度迁徙”)技术,“百度迁徙”利用LBS定位技术,对人口迁徙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百度合作,利用这项技术推出春节特别节目《《数据说春节》,向观众展示全国范围内春运人潮流动情况,并采用创新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在业界首次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了中国春节前后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
从2012年开始,国内媒体新华网开始研究“数据新闻”,组织20名记者成立了数据新闻部,主要负责搜寻数据﹑分析数据,创作数据新闻。2015年,该栏目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名专栏”一等奖。
第一,在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首先是从获取数据开始,然后对数据进行过滤,最后呈现出一则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因此,要做到还原图形,就是还原原有事物的造型轮廓。例如,在深圳卫视《正午30分》栏目所报道的新闻《大数据预测:五一期间全国将有1.49亿元人次出游》中,用人拖着行李的简影图代表出游,用车辆﹑公路作背景版代表出游的路况。
第二,数据信息图表也是电视新闻中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而信息图表包括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和列表等,这些处理方法都可以让数据变得具象化。例如,在对“加拿大狗咬人”事件的报道中,加拿大全球新闻电视台(Global News)的记者选取事件发生比较厉害的州进行采访,包括居民﹑受害者﹑医院等,还从政府官网上拿到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还加入了公众舆论调查和资料视频,运用条形图等数据元素进行交互可视化表达,让受众感知狗咬人事件背后的真相。
第三,动态动画模拟。在表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以逻辑关系演变为主线的新闻上,动态数据可视化比静态更有表现力,这也是电视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的优势所在。例如:深圳卫视《正午30分》在报道《CA1350航班旅客胁持乘务员已成功处置》新闻时,以胁持者怎样胁持入手进行动态还原,并对事发地点和飞机飞行路径:长沙黄花﹑郑州新郑﹑北京首都三个地方在地图上标识,让受众有直观感受。
第四,嵌入声音与动画。2017年春节期间,深圳卫视《正午30分》推出特别节目《话年俗》,后期剪辑配上欢快的音乐﹑口语化的解说﹑连续而具有趣味性的动画演示,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为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想要的信息,数据记者不仅要借助政府数据库,还要借助其他平台,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因此,未来数据新闻会有跨领域合作的趋势,合作对象有记者﹑摄像﹑美编﹑自媒体人,还包括工程师或设计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主的互联网巨头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传统媒体可以依托这些门户网站,并展开合作置换数据资源,在数据新闻报道领域获将成为重要一极。
数据新闻的写作生产包括“需要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与公众交谈—讲述包含数据的故事”七个步骤。这七个步骤意味着它需要懂新闻﹑会写稿﹑挖数据﹑善编程﹑能设计的跨学科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新闻学教学框架中设计了数据新闻相关的前沿课程,但传统新闻学教学人员大都面临学科背景单一的窘境。因此,开设数据新闻专业﹑开展实战型教学,将成为未来传媒学院的主要课程之一。
随着获取数据渠道的增多,记者不仅要学会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还会学会分析﹑解读数据,因为数据本身也是由人和机构创造的,所以我们对待数据要始终保持质疑精神。此外,由于数据可视化的特点是能够压缩时空概念,用数据来交待新闻事件的纵横关系,但对于难以形成叙事逻辑的图形,需要受众花费更多注意力和分析能力去理解。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在制作数据新闻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偏执于可视化的精巧和突破。
随着数据新闻的普及,作为一种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生产方式,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更多关于数据新闻生产和发展的知识。媒介机构设置要更专业化﹑视觉设计人员专业也要分工细化。记者不仅需要新闻敏感和文字功底,还需要数据搜集﹑挖掘﹑分析能力,以及多平台﹑多渠道发布数据新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记者在大数据时代转变新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