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齐 霍国寿 张元芳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自媒体出现,构建了新型传媒生态环境,挑战了传统广播媒体,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传媒生态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
美国学者Shein Bowman与Chirs Willis在We Media研究报告中,首次定义自媒体为:“普通大众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与他人分享新闻以及身边事件的途径。”[1]
自媒体具有“自”特性,代表个性、独立,快速、高效、低成本,以及传受关系一体化等优点,也具有息传播真实性有待考证,相关法律有待健全的特点。自媒体时代不仅仅是传播的时代,也是互播、平等对话、信息共享的时代[2]。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是记者、人人是媒体。
20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概念,提出媒介本身才是有意义的讯息。其内涵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媒介“影响人类理解和思考的习惯”[3]。
2014年微信为自媒体搭建了成熟的信息跑道—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抵达读者的物理成本降到了零,自媒体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这一年被誉为自媒体的关键之年[4]。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似乎让一切“皆成为可能”,包括让平民大众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媒体[4]。
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是一种挑战,但更是机遇。当手机掌上媒体使全民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和自媒体成为大众广泛的生活方式。开放、多元的网络传播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易传、易得,在给播音员主持人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受到巨大的挑战,传统播音主持也不断遭受挑战,不知不觉中替代了很多记者的工作,使专业记者的工作受到了重创。
如今,全媒体融合在一起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6]。播音主持不再是广播电视所独有,播音主持主体多元化,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7];播音主持面对更多“围观”,出现媒介融合现象;当主,持人不再是单一的话语者,而是独立、多面、以多重角色完成不同使命的媒体人[4]。在传统记者型主持人新传媒生态下,随着节目形式增多与受众线转移显得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而自媒体时代中的播音主持新形式也因为基础薄弱、规范不足使得播音主持相关新兴行业参差不齐[8]。
面临传媒生态的转型,行业对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不断增长,要求我们在传媒工作中,要不断把握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在创新中寻求特色,在探索中保持风格,适应新的行业需求[8]。对传统媒体人素质要求也越高。确保新闻调查真实性、做好电视新闻采编前期策划、提高新闻与观众的互动性、挖掘新闻细节、挖掘采编内容深度等,成为新传媒生态下记者工作的基本要求[9]。同时,也要求记者个人有深刻的批判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谦虚的作风和正面的个人形象,要求记者在自媒体账号上能够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7,10]。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在自我媒体时代快速适应并完成转变角色转型,努力成为新闻的见证者,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靠拢,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应抓住的机遇。专业记者从信息采集者向信息求证者转型,由信息传播者向意见引领者转型,由信息资源的搜集者向整合者转型,由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向公共利益的捍卫者转型已成为专业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1-12]。唯有变革,才能实现行业和个人专业长足发展。
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对栏目的个性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根据社会职业角度对主持人分类:权威型、记者型、老师型、朋友型、表演型。根据传媒节目内容性质及对主持人形象要求将主持人分为五类:新闻、评论主持人,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教育、服务节目主持人,体育竞技类节目主持人以及少儿节目主持人[13]。
记者型主持人,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既充当记者,调查采访事件全过程,又要充当主持人,控制节目的大局。记者型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双重角色,要求既完成事件具体采访、新闻撰稿,又要考虑主持、采访的方式,场景及问话技巧,还要及时调整被采访人的心态和回答问题的角度,使对话始终紧扣主题。
记者型主持人在节目的驾驭过程中因其记者生涯的经历,既能采编实践,又可口语表达,带动观众与节目的双向交流,成为节目的关键性要素。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要比拼的是信息的掌控能力,记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培养己经成为电视新闻改革的大趋势[14]。
在新传媒生态下,记者型主持人要真实报道、挖掘价值,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新媒体操作能力,达到一专多能。
记者型主持人身兼报道、采访、表达、评论于一身[15]。新传媒生态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具备新闻敏感,能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准确地发现或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等能力;能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能突破传统报道理念;能转变报道方式,以小见大,转变文风,“讲好故事”;能借助新媒体推动时政新闻创新发展[16]。所以,若记者型主持人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采用创新宣传形式,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历体现在整个新闻报道中,适当准确地发表评论可为节目添彩。
采访能力是记者型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具有高超的采访能力是记者型主持人的基本能力。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较强的采访能力,具备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与被采访人之间达到共同对话整体的交流状态的能力;具备突出的个性以及整体的节目意识,即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既看到眼前的局部,又要照顾全局,要联想到整个节目的合成效果[17-18]。
真实报道,引导美好的价值导向是记者型主持人及其节目首先应具备的“真、善、美”。“真”,记者型主持人针对采访对象、采访主题、采访方式、采访角度作随机调整,使报道更加真实,具备“现场感”;“善”,记者型主持人要有把握评论语言的能力,从节目串联、提问、应答,报道、采访、评述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语言状态,强化媒体责任意识,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搜集信息、筛选信息、解读信息,切实博采众长,引领传播内容方向和舆论导向,提升公信力,扩大传播力[19]。做到规范、口语,叙述事物形象生动,议论评点深刻中肯,语言个性朴实鲜;“美”,记者型主持人通过自身积累产生的艺术魅力使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报道内容,在宏观上具有全方位编辑意识、节目意识,又从微观上感受个别细节,实现创造者意识与表达者意识的高度统一,收到预期的节目效果[14]。
个性报道,塑造个性主持风格是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的另一能力。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用通俗明了的语言,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剖析问题,见解深刻;要具备新闻叙事能力,要具有敏锐观察能力,深入了解事件原因和背景;要敢于打破常规,不说现成的套话,发现新的角度,选择新的表达方式;从客观的角度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评论过程中,要做到言简意赅,以便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根据节目内容,追求亲切、轻松、温暖、明快、向上的主持风格[20]。
记者型主持人能力培养模式有实践培养和高校培养两种方式,实践培养效果较慢,但培养质量较高;高校培养[20]方式速度较快,可以使培养的对象快速地进入到预备状态[21]。
思路明晰、明确采访主题和目标、注意提问的语气、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注意提问方式、学会角色转换、提高专业素养,注重细节[22]。相关人士,做好沟通工作,使受众对新闻事件了解清楚,对社会有所交代。同时,作为记者型主持人,需要在采访时根据事件与采访人士的相关性,控制采访节奏,从而达到传播目的[6]。记者型主持人的优势是洞察力敏锐、个性突出,记者和主持人的身份的自由转换,让节目具有生气。
记者型主持人应始终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保持主导者的地位、能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适应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23]。
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新闻事件的观察、解读和筛选整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挖掘“真、善、美”的报道资源[24]。新闻当事者的行为创造出的是社会上的新闻事件,而记者型主持人的调查所构建起的是电视新闻的传播逻辑”[25]。记者型主持人在调查性新闻报道节目的叙事进程中,通过使用“冲突策略”“悬念策略”“调度策略”的叙事策略,让新闻事件更具有悬念和冲突,为新闻事件“故事”化的有效传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
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较强的新闻专业素养、较高的主持人素养、深厚的文化素养[26]。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传播中,从新闻采访、写作到主持,在传递新闻信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角色。流畅的沟通,简洁大方的语言,良好的现场感,张弛有度、急缓得当的主持风格都将提升节目的关注度[27]。
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包含人文素养,也包含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28]培养将提升记者型主持人对现场的驾驭能力、新闻叙事能力和新闻评论能力,人文素养将使节目更具思想性;相关专业素养[29],如集采、编、播于一体的编排意识与技能,编辑思路创新,采访模式创新[30],将使专业更具深度[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