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阶段和喜剧感流变

2018-02-21 21:20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4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喜剧商业

原 露

(作者单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传媒学院)

根据电影票房数据库的统计,中国电影总票房逐年翻新,21世纪以来票房增加了近十五倍。2017年年底全国总票房达到559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22.7%。近两年有逐渐放缓的趋势,要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研究类型电影是必然的发展之路,但目前学者对中国电影类型的研究是不够的。喜剧电影凭借其最具活力与关注力的类型特色,帮助电影吸引观众功不可没,其发展过程更不容忽视。黄建新导演说:“我认为喜剧电影绝不是一个国家电影的主流,不是占分量最大的部分,它只能是电影中不算很强的分支,然而也是非常有趣的分支。喜剧片有别于其他类型片,它随着人们对幽默因素的感受迅速地变化,所以它无法占据主流位置。”正是观众对喜剧感受的快速变化,催生了不同时期的喜剧电影特征的变化。喜剧电影作为中国电影有趣的分支,对其研究归类并以此作为突破促进电影产业的全面繁荣与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喜剧感(comedic sense)是指审美情感。根据喜剧种类、喜剧因素特征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不同而有不同层次,如滑稽感、幽默感等。喜剧感需要观演双方的共同参与,要和观众形成文化沟通,观众的喜剧感伴随时代的变化快速迭代,这要求不同时期的喜剧电影蕴含的喜剧元素必须与现实紧贴。

角色创造的喜剧感也随时代变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于通过角色创造喜剧感的运用各不相同。其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丑角塑造,《举起手来》中潘长江饰演的鬼子;第二种,夸张的形体动作,张建亚导演的《三毛从军记》中三毛的角色;第三种,性格偏执,《大腕》中的王路易偏执于虚荣、《非常完美》中执着于复仇的苏菲,等等。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陋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喜剧元素不仅孕育于美丑之中,同时与光明黑暗共存,伴随喜剧电影发展。观众喜剧感的变化随着喜剧电影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2000-2005年讽刺喜剧,喜剧不喜

这一阶段喜剧片的数量并不多,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也不高,喜剧电影的商业属性还未凸显。2001年,黄建新导演的家庭喜剧《谁说我不在乎》,剧情围绕寻找父母丢失的结婚证展开。当中,关于婚姻与诱惑的话题,以及对结婚证形式下婚姻本质的挣扎和思考,深度有余,喜剧感不足。2003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2005年黄建新导演的《求求你,表扬我》虽是喜剧外壳,但都蕴含了关于那个时代人生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求求你,表扬我》中女大学生欧阳花和杨红旗人物角色决定了二人对表扬的不同立场,一个见义勇为要求登报表扬,一个却极力要隐藏真相。

这一阶段喜剧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还未突显,电影题材主要以当代题材和都市题材为着眼点,喜剧风格上延续了中国传统住“乐而不淫”的审美特征。观众的喜剧感也更倾向小品式地反映市民生活趣味的幽默滑稽喜剧。这一阶段喜剧的社会功能是摆在首位的,借助喜剧感表现讽刺或教化意味,将喜剧感塑造与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精神结合是这一阶段大部分喜剧电影的共同特征。2004年与2005年之交,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创下1亿1千多万元的票房收入,预示着另一个阶段的到来,也预示着喜剧电影春天的到来。

2 2006-2012年,喜剧电影新纪元

这一阶段出现大量的喜剧电影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批有潜质的导演、演员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以300万的投资获得2 350万的票房收入,正式将中国喜剧电影拉上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喜剧电影闪亮登场,历史的聚光灯开始闪耀。“石头”的成功,开启了中国喜剧电影商业票房的第一次飞跃,获得观众与影评人双重口碑,这也是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第一次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一批效仿跟风之作也大量涌现。宁浩用这种“喜剧+侦探”的电影类型,裹挟着商业性的草根文化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2010年李蔚然导演的《决战刹马镇》、2007年张建亚导演的《爱情呼叫转移》和2010年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随后,2012年徐峥导演的《泰囧》更是以12.7亿元的高票房再次打开了中国喜剧电影商业票房的新纪元。随着中国喜剧电影票房的迅猛增长,逐步引发了喜剧电影产业链的重组和延展。这一阶段的喜剧性从题材上更加丰富多样,现代、古代,都市、乡村,武侠、言情都进入了集体喜剧感迸发的时期。喜剧电影的创作手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戏仿开始出现,并且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喜剧电影通过戏仿媒体热点事件铺设情节,一方面和观众形成了文化沟通;另一方面,这种喜剧感的模仿让观众从中获得巨大乐趣,如《十全九美》中对于电视购物广告的戏仿;《三枪拍案惊奇》中对小沈阳春晚表演的戏仿,等等。喜剧电影数量的快速提升为质量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3 2013年至今,商业喜剧成为新标签

泛娱乐时代,让人发笑却越来越难了。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观众的喜剧感也快速迭代。一种新的喜剧元素开始出现,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融合了网络群众自制、自发性质的喜剧元素电影开始风生水起。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电影商业价值迅速崛起的过程,2015年是网络文学IP改编成电影的集中爆发期,IP凭借辐射范围广、粉丝量多、粘性大等特点,迅速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以及影视企业追逐的目标,天价“IP”不断出现。IP作为同时涉及“内容、品牌、艺术、产业”的崭新概念,在商业电影链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质的喜剧IP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是本阶段中国喜剧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共性特征,由网络剧IP改编的电影《屌丝男士》,二次元动漫IP改编的电影《十万个冷笑话》,话剧IP改编的电影版《夏洛特烦恼》等都凭借已有粉丝和扎实的影片质量,收获了商业成功。喜剧电影当中的商业属性与喜剧感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商业喜剧电影成为新时代喜剧电影的新标签。

中国喜剧电影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探索过程,注重教化作用的政治功能和文以载道的思想意识使喜剧电影长期受到严重束缚。新时期,喜剧电影的娱乐功能、商业功能日渐凸显,票房电影增值的同时,其票房背后反映出的还有现代观众对于喜剧艺术的强烈呼吁,呼吁喜剧电影的良性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喜剧电影似乎还未找到明确的发展道路,喜剧感的营造也多依赖时代变化的被动跟随,喜剧电影“小品化”现象依然突出,缺乏喜剧类型人物的塑造,幽默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意识且不动声色的,喜剧感应围绕喜剧人物自然生成。关于喜剧感的开发潜质依然充裕,期待与其他审美感受的混杂带给观众新的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喜剧商业
商业前沿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爆笑喜剧
商业前沿
喜剧世界
商业前沿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动作喜剧电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