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2018-02-21 21:20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训理论教学模式

陈 璐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互通,针对受众需求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覆盖与最佳传播效果,这就是“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给新闻传媒业带来深层次变革,对相应的岗位人才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就业岗位日趋饱和,高素质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缺口巨大,不少高校新闻专业面临着招生和就业双重尴尬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新闻专业教学模式相对固化、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滞后于时代发展变化。如何彰显实践特色,创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已成为高校新闻专业急需研究破解的难题。

1 当前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表明,很多新闻专业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实训实践条件建设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新闻传媒一线实际从业经历;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尤其是突出新媒体特色的实践环节比较缺乏;实践教学以校内为主,深入真实媒体环境的开展实习实践的渠道不够通畅;实践教学管理松散,质量监控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上述矛盾问题,不少院校新闻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处理上存在误区,呈现出以下三种典型的“不理想模式”。

1.1 重理论轻实践模式

调研中发现,有些院校新闻专业是由原来的文学院或中文系分离而来,不少教师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而属于“半路出家”转行而来,办学规律把握不准,办学基础尤其是实践基础十分薄弱。专业课程设置中,新闻理论课程过多,甚至开设大量文学类课程,而新闻实践课程则严重缺乏;专业建设中,对于实训平台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组织管理无章法,考核评价不规范,甚至缺乏对实践作业数量及质量的硬性标准,教学效果无从谈起。这种模式严重脱离了新闻学科的内在规律,尤其在当前媒体特别强调从业人员动手实践能力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空有理论却眼高手低,就业时难免遭遇难堪。

1.2 重实践轻理论模式

与上述模式相反,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过分追求所谓的毕业生“第一任职能力”,过分强调对接新闻一线作业需求,引入大量实操实训类科目,而忽视了新闻学科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也有的院校过分追随新媒体的发展脚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就对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草率设计一批冠以“新媒体实训”字样的课程,而一些必要的基础性理论课程被放弃或消减。客观上讲,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过分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导向,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投入精力太少,导致知识体系不扎实、不完整,在后续工作中呈现出上手虽快,但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现象。而本科教育重在“强基固本”,这种模式看似重视实践,实则多为缺乏理论根基的低层次实践,本质上不像是本科教育,更像是一个加强版的技能培训机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发展后劲令人堪忧。

1.3 理论实践脱节模式

这种模式较为常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实现有机融合,而是物理隔离为两个相互脱节的阶段,理论教学阶段就是在学校通过课堂讲授完成,而实践教学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媒体一线单位实习来完成。理论课授课中很少联系实践,讲授内容大多枯燥无味,学生们听得似懂非懂,一遇到实战就不知如何下笔,所学理论与方法未能及时得到实践巩固,随着课程考试结束也就还给了老师。而学生到媒体实习实践时,一线媒体的指导老师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在基本理论和方法上的欠缺,往往只是一味地强调如何尽快上手,如何完成具体的报道任务。理论课教师与一线实习的指导教师缺乏交流,形成“各负其责、互不过问”的不良局面。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无法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当然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

2 构建完善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2.1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路径

基于新闻学科的特有属性,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在人才培养体系总体设计以及教学组织实施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建设、融合发展。在理论课程讲授中,注重联系业界实际,跟踪新媒体发展动态,有机引入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实践领悟基础理论的精髓要义;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新闻实践中运用理论、思考理论。

2.2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培养理念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一线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既要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合理的综合知识结构。因此,在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既有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专业课程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法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拓展课或通识教育课,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2.3 推动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结构性重塑

笔者认为,理想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实践教学过程立体化,课程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职业化。因此,需要全方位地重新审视和架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闻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

3 全媒体时代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在新闻专业教学一线的多年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全媒体时代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忙起来;注重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堂动起来;推动校媒深度合作,让实训真正做“实”;突出全媒体时代特色,确立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切实担负起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

3.1 对接市场需求,构建新闻专业“校媒共育”培养模式

建立符合当前本科办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框架,探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探索构建基于新闻传媒业务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与校媒实训基地的紧密合作,根据对新闻媒体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尝试媒体引领、岗位培养、强化技能、融入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岗位对应课程,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与媒体及传媒行业合作开发课程,促进媒体岗位工作任务及产业前沿技术在高校新闻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3.2 依托“专业+行业”平台,深化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改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新闻人才,必须突出实用性教学特色,打造“专业+行业”运作平台,构建由学校与传媒行业共建共享的开放性、职业化、立体型专业教育格局。要依据新闻业务工作流程和体系,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深化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校媒合作、产学融通,实现课程学习与媒体实践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例如,以典型的新闻采写和电视制作项目为载体,按照任务驱动方式设置每一个教学单元和实训环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推广角色扮演、现场讨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练习制作网页、动画、电视新闻、短片、报纸版面等;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让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紧贴,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消化,让专业技能与职业需求对接。

3.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搭建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支撑,构建基于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以及校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资源,为学生构筑便捷的、全天候的业务实训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指导学生创办校园媒体工作室,承接媒体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项目,积极利用社会媒体资源服务于学生的新闻业务实践,构建校内外联动、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情境,将课程教学转换为项目培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项目强化职业技能,以大赛促进创新。在校媒合作中,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考取广播编辑记者资格证、播音主持资格证、摄影师、摄像师、网络编辑师、电子编辑排版师、网页设计师等资格证,积极邀请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传媒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定期定时开办相关课程或讲座。高校新闻专业要主动承担起学校的外宣工作,运用好教学实训互动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电视平台、校报采编刊发平台、微信公号宣传平台,打造全方位的校园实践实训新模式。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融合发展不仅给新闻业界带来显著变化,也对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新闻专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在于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必须紧密结合媒介融合发展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探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备采、编、摄、录、播、网络、新媒体等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理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