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鹏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体融合环境的发展,媒体的摄影报道形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的图文结合报道模式,而是集合了图像、文字、视频、声音、图表等多种媒介形态的综合视觉报道。媒体对摄影记者的需求也从传统摄影记者到全媒体记者。如果说传统新闻摄影是静态的报道形式,媒介融合时代视觉报道就是动态的报道形式。在这种环境下,高校新闻摄影实践教学必须做出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视觉报道人才。
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的组织机构和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生产不再是作坊式的单一生产,而是出现了真正现代化意义上的跨媒介融合生产的态势。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新闻摄影的操作和方法,还需要精通不同媒体的特点,掌握媒体技术。高校新闻摄影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传媒行业的人才,从学生综合素质着手,突出其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其岗位适应力。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加以革新,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对相关媒体技能进行重点讲解,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理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不再需要具有单一技能的摄影记者,而是需要“视觉记者”,即具有多种技能水平的人才,比如,video、VR、AR的制作,如何用多种影像讲好一个故事。视觉叙事也不仅局限于静态照片,而是多媒体融合的动态影像。在视觉报道中,作为凝固影像的新闻图片要想在新媒体形式下得到升华,必须考虑图片、图表等静态影像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被展示,更大限度挖掘其内在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借用声音、视频和电子技术多媒体手段合成全新的图片报道产品就成了摄影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具有动静结合的报道理念很有必要。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是图片的拍摄、选择、剪裁等常规操作,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报道新闻不仅仅是图片,而是图片、视频和创作相结合的模式,即动静结合的报道新形式。这种新的报道形式,就要求新闻摄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
新闻摄影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高校新闻摄影课程设置为一个学期,一个学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要具备新闻摄影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无法完成,对老师来说也是无法胜任的工作。而高校教师在新闻摄影课程讲授时,都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大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仅有的新闻摄影实践,也受到学时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只能在学校附近进行。新闻摄影具有开放性和丰富性的特点,题材也丰富多样。如果仅仅局限于小的范围,学生很难在有限的环境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有效锻炼。
另外,新闻摄影课外实践所需的制度和条件也有所欠缺。一般高校摄影教师都会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活动,但很多高校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践设备。即使能够提供,也仅仅是一些供传统摄影所使用的相机,没有可供学生进行动态拍摄的设备。就笔者所供职的高校来说,传统相机只能保证四到五名学生一台。这只能让学生上课演示学习,如果进行室外实践,设备明显不足。这就给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带来了难度。
新闻摄影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比如,教学理念陈旧,只停留在较传统的教学阶段:课堂讲授理论,课外进行实践操作。而由于规则的限制,学生只能在规则之内进行实践操作,很难接触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真实的新闻摄影场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能学会简单的技术操作,比如,怎么取景、怎么剪裁、怎么选题。这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面临复杂的新闻环境,他们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而不能快速上手。
媒介融合环境还要求学生进行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的融合,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的结合和传播是融媒环境下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传统新闻摄影教学以静态教学为主,涉及动态教学的很少,更别说二者结合的报道了。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新媒体环境,也很难适应工作要求。所以,高校在进行新闻摄影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瞬间抓取新闻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动态影像的捕捉。
龙虎网副总编辑欧阳辉澜在其论文《静态照片+创新影像,未来新闻摄影的主流》中指出,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静态照片+创新影像将成为未来新闻摄影的主流传播方式。所以新闻摄影在记录静态影像的同时,更要记录更鲜活、更有感染力的动态影像。而传统的新闻摄影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媒体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高校在设置新闻摄影课程的同时,增加动态影像课程。通过这些辅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进行静态影像课程学习的同时,掌握动态影像的传播。比如,照片拍摄的构图、景深,动态影像的抓取、主题的选择、报道效果的好坏等。这种结合动态影像课程的实践,让学生不仅在新闻摄影实践方面能力有所加强,在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结合方面能力也能大幅提高。
因为新闻事件本身的动态性,学生在进行实践时,很难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抓拍。针对课堂教学和新闻事件脱节的问题,教师可针对新闻事件规律进行情景模拟拍摄。笔者在教授新闻采访课程时,曾采用课堂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新闻摄影的实践依然可以采用这种办法,让部分学生设置新闻事件,进行角色扮演,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现场抓拍。拍摄完毕之后,个人或分组进行照片的选择制作,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对学生的现场掌控能力、照片抓拍能力、照片拍摄角度以及照片冲击力等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静态影像抓拍能力,动态影像拍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照片的选取、后期制作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学生实践教学落后于行业职业技能的现状,高校可考虑建立可供学生摄影实践的长效合作基地,即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并定期举办活动的场所,供学生长期跟踪拍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定期参与,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拍摄。这有助于学生挖掘新闻摄影主题,拍出有价值的作品。而且,在有大型活动举办这些时间节点,让学生参与实地拍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新闻摄影拍摄环境,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这种实践基地需要课时的保障。但新闻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综合采访、写作、拍摄、编辑多个方面。这种实践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灵活设置教学计划,把实践基地的活动纳入课程范围。新闻专业学生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长效合作基地不仅体现在新闻摄影课程方面,还可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
互联网时代,以图片为主的自媒体、各种新闻客户端是现在新闻摄影传播的主要方式,新闻摄影实践教学必须把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比如,鼓励学生开通以图片为主的公众号,并把日常考核和公众号内容的发布进行联系。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人一组,然后进行分工。图片的拍摄、图片的选取、文字说明的写作视频片段的截取以及最后的发布分别由不同学生完成,最后教师再进行评比点评。这种方法符合学生每天接触网络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接触网络的同时,也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了教学实践效果。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新闻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图片拍摄过程,而是集音频、视频、图表和静态图像的一种综合运用,并可借助互联网环境,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等媒介进行传播”。。因此,新闻摄影实践教学如果再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要被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所淘汰。同样,在融媒环境下,想通过一项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也是不现实的。所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应建立完整的学生实践体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