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

2018-02-21 21:20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4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传统

孙 鹏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充分证明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文化内容包括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以及潮流等方面。文化类电视节目以文化为核心,它和其他载体形式有一定的区别,从而决定了其特殊含义。从广义角度来说,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媒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传播文化的作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进行细分,包括艺术、文学、历史和科技等多个方面,文化类电视节目和普通的综艺、娱乐节目有一定的区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发生了较大改变,需要从创新传播的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1 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状况与特点

1.1 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状况

从现状来看,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主要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首先,在数量上增加较多,总体类型较为类似。进入21世纪以来,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推出,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借鉴和参考的重点。紧接着,相关电视文化类节目大量出现,比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与以往的节目类型相比,电视文化类节目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注重竞技性和互动性,营造出了扣人心弦的气氛,节目效果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中融入了新的情感元素,如《朗读者》《传承者》《一封家书》等,无论是收视率还是节目评价等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化类电视节目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比如,节目类型存在较大的相似度,缺乏创新和个性化融入,模仿现象较为严重。

其次,总体节目效果较好,但缺乏品牌度。从目前来看,文化类节目在设计方面还缺少足够的创新性,存在普遍的相似性,大多数节目中都比较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元素。在策划电视节目时,通常由一个切入点出发,不断挖掘与之相关的内容,由此就会使文化类节目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短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电视节目在投资主体上发生了一定变化,电视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这给电视节目增加了多样化特点,比如,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本好书》都是由电视台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节目制作播出的,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更偏重于经济性,对品牌产生了一定影响。

1.2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在新的发展时期,文化类电视节目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在节目类型上由理性向感性转变。长期以来,由于知识资源之间的供需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电视文化类节目以说教式为主,观众在这种节目类型上难以获得较好的体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途径,电视类节目不再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唯一途径,传统的电视节目类型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类电视节目为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在节目模式上突出节目制作的感性,融入创作人员和参与人员的情感,给观众一种温馨、动人的感觉,从而提升对电视节目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其次,媒体间的相互融合更加重视,这也是对文化类电视节目影响的最大之处,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注意力从电视屏幕上渐渐脱离,继而转向开放式平台的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这种情况的转变对文化类电视节目产生了重要影响,造成电视节目收益模式的变化。随着人们对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求的增加,在传播技术上也产生了较大更新,扩平台传播方式引起了人们的追捧。比如,在很多节目中,观众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节目效果。笔者所在单位曾制作了地方文化竞技类节目《一路楼台直到山》,在手机端互动平台上就开设了答题闯关的小程序,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我检测,同时在节目播出时在手机端同步出现电视上的题目,电视观众和现场选手隔着屏幕却能同步答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增加节目的表现力,让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最后,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丧失,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为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在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通过开场白的方式可以对主体意识进行有效表达,这是新媒体语境下无法体现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必须争夺主动权,充分利用自身长期积累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嬗变的原因分析

2.1 传媒环境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电视文化类节目不得不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阶段的发展需求。新媒体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媒体形式、传播方法上顺应了受众的基本需求,因此,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由此无意中拓展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边际——从传统媒体时代“以电视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在进行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前,要对受众的文化需求有基本的了解,根据受众的年龄、文化背景等调整节目内容,从而有效推动电视节目创新传播。

2.2 观众需求在新时代下的变化

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流文化存在感在不断被消解,进而导致以主流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失去很大的市场。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在精神方面有了更大需求,传统说教式的电视节目类型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阶段人们的基本需求,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把握有利时机进行创新。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在电视节目类型上更倾向于轻松、愉悦,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迎合受众的口味,从而引发观众共鸣,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封家书》等文化类节目的成功,表明“情怀”是一个重要的需求因素,给予充分满足是节目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

3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

3.1 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性传播能力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基础。从电视节目制作角度说,确保事业拓展范围,注重跨文化传播与发展,从而让更多地区和国家了解当地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逐步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3.2 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形态

与普通的综艺节目有所区别,文化类电视节目不仅要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还要符合当前阶段观众的口味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形态上应注重创新,根据观众的爱好和个性化需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娱乐方面的内容,提高节目表现范围和宽度,以多样化的内容呈现给观众。与此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特效的合理运用,比如,增加一些历史素材以及相关素材是为了使电视节目更有内涵,内容更饱满丰富,后期制作的片头和花絮也是为了使观众对此更感兴趣以及表达的更全面,添加一些多画面、画中画的效果使电视节目的播放形式增多,更吸引观众眼球。

3.3 将情感融入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

我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且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讲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密不可分。比如,人们通过诗词歌赋抒发自己的情感,也通过书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巧妙运用这种方式,在扩展文化核心的同时提升节目效果,强化观众对相关文化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节目效果。与此同时,在当前“快餐式”文化泛滥的阶段,文化类电视节目应反其道而行之,注重电视节目的深度和内涵,促使人们沉下心来,去体味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朴实。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为其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从发展之初到今天,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存在证明了有市场和观众。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快餐文化”的冲击,文化类电视节目人员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节目的创新传播中,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性传播能力、创新文化类节目的形态、将情感融入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从而制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增强电视节目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推动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