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高志刚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大措施。
报告明确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必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在国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发展”成为新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实践探索,是新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发展新经济、提升新水平的战略选择,而循环发展是“绿色新疆”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美丽新疆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是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十二五”期间,新疆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总量为2303万吨,全面完成了工信部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418万吨标准煤;通过加快绿色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改造,扩大供热计量收费范围,实现年均节约标准煤466.8万吨、减排烟尘1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42.6万吨;自治区278家企业被纳入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实现节能量576万吨标准煤,完成“十二五”节能量目标的215.6%。*③④多措并举 综合发力 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EB/OL].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6-06-07.
二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加快建设。新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10年的48.5%提高到2015年的5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2016-08-19.“十二五”期间,新疆累计组织实施重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程327个,实现节能量300余万吨标准煤。③积极推进了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实施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农膜的回收和利用)。
三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市(县)的121家典型示范单位组织开展了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玛纳斯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哈巴河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鄯善县、玛纳斯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开展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3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获批南疆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园区、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和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分别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建设中。
四是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新疆获得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及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等资金支持总额73.21亿元,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088亿元。其中,节能项目共39项,实现节能量148.22万吨标准煤、年节约用水3483万吨、年利用废弃资源量约1435万吨。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由2010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亿元④,有效推动了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是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主体,利用新疆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资金开发推广应用了循环经济新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节能评估审查、节能监察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节能计量、统计、监测、考核等工作逐步完善,新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连续5年对各地(州、市)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价考核。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通过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以及世界水日、土地日、环境日和观看大型展览等形式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起到了引领全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玛纳斯县作为自治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县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以产业体系为核心,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加工和循环型生态农业为主线的产业体系,与基础建设体系、社会消费体系和人居生态环境体系一起,在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统领之下,实现了循环经济整体框架内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形成了典型的县域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从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三个层面完善和新建了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实现了园区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并建立了以石油技术服务、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纺织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作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构建资源(煤、盐、石灰石)—电力—电石—聚氯乙烯—节水器材等各类塑料制品—电石渣制水泥的环保型循环经济模式;哈密长河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由资源减量化系统、废弃物废水再利用系统、资源高效利用系统、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加工系统和循环经济管理系统五大系统构成,形成了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企业典型模式。
一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十二五”期间,由于受新疆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重型化等因素影响,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GDP电耗等指标未完成,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虽然完成,但“十三五”减排形势仍较严峻。短期内新疆以石油工业、煤电煤化工、金属冶炼、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难以改变,加之水资源短缺,导致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增强,给新疆循环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二是循环经济技术和智力支撑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由于创新型人才匮乏,加之循环经济高端管理人才短缺,新疆企业的技术创新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导致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智力支撑不足。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利用率低、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水资源、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此外,资源循环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等支撑体系薄弱,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落后,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对资源节约与替代、能源梯级利用、绿色制造、污染物零排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足,这些是影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新疆南北疆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南北疆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北疆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地区。据研究,新疆各地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发展较好的区域集中在北疆的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州,发展较差的区域集中在南疆三地州,其他地州居中,差异不大。*李芳,高志刚.基于熵值法的新疆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7(2):61-67.由于自治区及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少。“十二五”期间,新疆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0.7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2011—2016)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许多企业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长期面临着研发资金匮乏、投资不足、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可见,资金短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是法治体系和机制不完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效果有待提升。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但新疆相应配套的法规规章仍不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循环经济统计制度以及支撑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十二五”期间新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市(县)开展的大量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虽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应用推广不足,效果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工作对相关企业、园区、市县的带动作用。
五是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政府的监测监管不到位。企业与消费者作为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因循环经济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而缺乏动力;消费者缺乏自觉践行节能、节水、节材、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使用的意识,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尚需提升。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污染的监测监管不到位,奖惩制度不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广国家和自治区试点单位(企业、园区和市县)形成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设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加快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特色农产品和畜禽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农林牧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构建油气加工及石化工业、煤电一体化、煤化工、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清洁能源、建材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再制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促进形成企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型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信息服务业,倡导绿色消费、绿色交通运输、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积极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聚焦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产品循环再利用,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疆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小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重型化带来的能耗量抵消了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理带来的节能量。据研究,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占30%~40%,而优化结构对节能的贡献占60%~70%。*何学彦.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中国[N].中国能源报,2015-03-16.未来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力图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工业结构轻型化的目标,以提高新疆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
三是提高公众绿色、循环、低碳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配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深入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创建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畅通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决策、管理等活动的积极性。推进循环经济进校园,邀请专家开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专题讲座,把循环经济理论和知识纳入相关课程。在各级党校开设循环经济的相关课程,提高广大干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观及环境价值观。有效利用信息手段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信息的公开发布制度,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管理能力。
四是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加强各类财政资金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设立新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全面贯彻落实并用好国家有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废旧物资回收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申请国家信贷资金。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对口援疆等政策筹措资金,引导市场、非营利性组织融资或国际资金、企业、个人投资参与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确保循环经济发展资金的有效利用。
五是注重科技进步,培养专门人才,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强化政府对节能减排资金、循环经济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对行业具有推动作用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鼓励相关科研机构成立循环经济研发中心,依托新疆本地高校及对口支援省区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依托援疆省份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新疆大中专院校培养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创造条件引进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加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人才培训工作,强化新疆循环经济发展人才储备工作,建立自治区循环经济专家库和循环经济智库。
六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循环经济的统计考核和奖惩制度、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循环经济协同管理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信贷、政府绿色采购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