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河南省委机关课题组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从具有避免恶性党争政治僵局的效能等方面系统阐述新型政党制度有别于旧式政党制度的新特点。3月21日,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强调:“讲好多党合作中国故事,进一步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最大限度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本文立足时代性、把握逻辑性、注重实践性,对进一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给出可行性建议,为丰富新时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指明了方向。
当前,首要的就是要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为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不断强化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的讲话中,首次指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并深刻阐明了其三个“新”的主要特征: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准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鲜明特点和制度优势,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要深刻把握和认真学习,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共识,为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不断扩大多党合作制度影响力。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是提升制度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多党合作以其崭新的制度形式,在世界政治文明中树立了鲜明的中国气派。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需要深入研究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石、主要特征、实践价值,形成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充分利用外事活动、学术交流等契机,加强多党合作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重要作用的对外宣传,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关切,使我国政治发展道路获得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民主协商机制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渠道和重要平台,是保障政党协商常态长效的基本条件。要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着力提高政党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要健全知情明政机制。知情明政是政党协商取得实效的前提。要加强有关部门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搭建知情平台,定期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举行通报会、报告会、座谈会等,让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时了解中共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掌握社会信息动态,确保他们在政党协商中议政议在关键处、建言建在点子上。
要完善考察调研机制。考察调研是政党协商取得实效的根本。要结合各民主党派实际,协助他们在优化调研选题,开展联合调研和专题调研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调研活动,及时主动提供信息资料,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考察调研深入基层、扎进一线,确保协商建言切中肯綮、有的放矢。
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工作联系是政党协商取得实效的基础。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强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走访、座谈交流、列席有关工作会议、参加相关专项调研和检查督导工作等制度,使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从“一旁看”到“一起干”,在实际参与中了解情况、找准问题,增强协商建言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要强化协商反馈机制。协商反馈是政党协商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协商轻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协商反馈制度,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办理时限,对协商中的意见建议做到及时研究、及时办理、及时反馈。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做到协商反馈的形式规范化、要求具体化、工作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性,为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这一制度的效能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不断激发和调动各方力量,为激发制度活力提供根本动力。
深化制度安排,扩大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平台。长期实践证明,政治参与越是切实有效,主人翁意识就越强,政治认同就越强,积极性就越高,政党之间的团结合作就能够做得越好,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效能自然也就越强。一是进一步深化“一参加三参与”(参加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重要人事任免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政策法律制定执行)的制度安排。二是更多地协商推荐民主党派人士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拟任政府部门要职,并适当引入竞争和筛选机制。三是扩大民主党派人士任职人数、范围、层级,从总体上,为民主党派实施政治参与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热情。结合民主党派工作实际,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自身建设等方面适当引入考核评定机制。一是建立纵向考核机制。党派结合自身建设,建立考评机制,重点可将人事安排、组织发展、经费使用等重大事项与考评等级挂钩,进一步激发广大党派成员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横向考评机制。在各级党委开展各民主党派履职成绩考核,激发各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积极性。
作为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实践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制度优势的发挥,关系到制度效能的提升。因此,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民主监督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以过硬的能力素质夯实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基础。
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政治把握能力就是对政治局面和政治道路的判断选择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等方面。首先,要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就是各民主党派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四个自信”,夯实思想基础。第三,要强化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广大会员政治素养,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民主监督能力。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各民主党派要提升监督水平,必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民主监督的履职实践,切实提高民主监督水平。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民主监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使民主监督规则细化、具体,程序简单、明了、可操作。三是健全民主监督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能力。除了加强对各级组织的领导之外,重点要切实加强与所代表的阶层和群众的广泛联系,发挥沟通民意、诉求表达、利益整合的组织领导能力。
增强参政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党责任意识,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反映民困,发挥建言献策、协调关系、解释疑惑、化解矛盾的履职能力。
加强合作共事能力。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党合作中出现的不同意见或矛盾,加强与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团结合作、讨论协商、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发挥沟通协商、集思广益、肝胆相照、和衷共济的合作共事能力。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谱写了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的光辉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深化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要围绕中共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责任和担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多党合作的最大效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