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新
【摘要】在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他们彼此接触的机会最多,产生的问题最为具体,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一些年轻教师由于缺少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面对比较“刁难”的家长时,往往就会变得束手无策,显得很被动,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却演变成比较严重的矛盾冲突,本文系统阐述了如何与最典型的五类不同性格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怎样指导家长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并列出了具体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家长;教师;矛盾;对策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多么的重要,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家庭和学校教育很好结合,可为孩子今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教育观念的家长,如何有效地与他们进行沟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如何与“溺爱放纵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建立信任并达成共识。多年的工作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家长,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好的教育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信任的关系。”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真诚的沟通和相互信任是我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是加强沟通理解,化解矛盾冲突。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老师应该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理解老师的初心和苦衷,避免家长心存怨气,产生“故意刁难学生”“找孩子麻烦”的误解。在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态度,一定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解释情况,耐心细致的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对父母说了些什么,孩子反映的情况与事实是否存有偏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这与老师在学校严厉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落差,导致孩子一有委屈就回家诉苦,家长就到学校“兴师问罪”。遇到这种类型的家长,老师一旦不具备正确的处理技巧,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冲突,这对教师自身的工作和学生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二是积极换位思考,求得思想统一。老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出与家长的共同点,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情感,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这样沟通起来就方便很多。有时,家长提出一些建议,老师也要虚心接受,让家长看到老师的态度,老师也可以向家长表达对学生的关爱,比如告诉家长,你的孩子上次在学校生病,老师是如何照顾的,让家长知道老师的真情实意,使家长打消顾虑,这样,家长就会转变观念心存感激。
三是指出溺爱弊端,树立良好心态。教育专家卢勤说过:“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向家长指出溺爱孩子的弊端,不要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要让家长明白,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厌恶学习、价值观混乱。耐心教育其对事情的认识度和自己的错误,帮助家长慢慢的改掉这种不好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鼓励父母让孩子学会自立。
二、如何与“脾气暴躁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微笑面对耐心细致。“脾气暴躁型”的家长往往有一种“怒其不争”的心态,当孩子出现错误或问题时,他们不加分析就对孩子打骂责罚。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通常在家长来学校后,首先给他“三个一”,即一把椅子、一杯茶、一个微笑。在谈话中,我注重使用“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方式,让家长明白老师要求家长来学校,不是想给学生告状,而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改正,希望与家长合作,共同努力。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将孩子暴打一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使孩子认为老师有意挑唆家长,这样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因此,充分运用好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可以使“脾气暴躁型”家长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建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家长们不知道他们在殴打责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犯了很大的错误,首先父母应该树立起好的榜样,要拿出真心和耐心去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殴打责骂,过分的打骂会使孩子对父母感到恐惧而疏远父母,有的孩子为了避免挨打,经常说出一些谎言来欺骗父母,不愿意向同学和家人坦露自己的心声,孩子的脾气也会变得异常暴躁,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到打骂孩子的危害性,并将教育孩子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授给家长,在家长改变的同时,孩子也会以家长作为榜样,有努力前进的方向。
三、如何与“放任不管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分享成果共同进步。“放任不管型”家长往往表现出他们从不主动参加学校活动、不与老师沟通交流,甚至对老师反映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为了取得“放任不管型”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减少工作中的麻烦,老师必须通过在学校分享学生的进步和学习成果,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讓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通过这些小策略,这类家长将会慢慢转变心态,不但会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也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四、如何与“机械管理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转变观念家校协同。面对“机械管理型”的家长,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身观念。“机械”顾名思义,是用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来教育孩子,在思想上不会变通,它只是一种不完美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此类家长往往具有执着、守规则等特点,而这些在教育过程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因此,老师们在取得家长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家长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家校合作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帮助这一类型的家长确立“少唠叨、多关注”的交流原则,立必须立的规矩,与孩子商讨最低行为准则,在家中坚决贯彻执行。此外,契机合宜时,老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给家长推荐一些教育书籍、教育文章,随时分享班中真实鲜活的教育案例,推荐家长参加一些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先从细微处改变,当家长习惯于机械式管理后,就由学校先承担起“求变”的部分,与家庭教育通力合作,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形成默契合作,在点滴日常中逐步共同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方法。
五、如何与“期望过高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观察了解所教的学生,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对于父母而言,自己孩子的好坏是没有对比的,所以有时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于偏高,通常表现为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此时,我们不应该直接否定父母的做法,要倾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同时,在倾听过程中,既要肯定家长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也要主动介绍自己眼中看到的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展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及时提醒家长,太大的压力会使孩子产生焦虑、不安和消极的心态,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时,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说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老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压,也能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六、如何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再好的学校教育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其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一是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也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要从孩子的心理实际出发,即使你知道孩子做的事不对或者是成绩不好,也要帮他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让孩子从心理上服气。在批评孩子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一面,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二是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不以自我为中心。由于部分家长过分的溺爱,在家里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孩子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懂得去欣赏别人,这样就给以后人际关系带来了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也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孩子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可以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对方的优点,欣赏对方的优点,如果做家长的能够教育孩子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四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勇敢面对挫折。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让孩子承受这些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華,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孩子只有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五是培养超越自我,勇于竞争的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六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纸文凭而终止,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除学校教育外,家庭适时组织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比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全国各地不同的博览馆和科技馆,博物馆就像是城市的一张文明名片,带孩子“博览万物”,增长人文知识,又能接受科技文化艺术的熏陶,也可以陪伴孩子们去野外郊游,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认识不同的动物植物。要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教育本身,让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