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背景下使鹿鄂温克人的文化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2-20 14:35杨娜
关键词:生态移民对策

杨娜

摘 要:生态移民是当下大多数微小民族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使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尤其是其移民前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更是当下学者的重要话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移民对使鹿鄂温克人造成的文化困境进行剖析,并对促进使鹿鄂温克人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使他们尽快适应现代化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鄂温克人;文化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49-03

使鹿鄂温克人又称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东北一个200多人的微小民族,常年生活在寒带森林之中,他们以养驯鹿和狩猎为生,有著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存智慧。考虑到使鹿鄂温克人“下山”发展是大势所趋,也为了改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支撑下,内蒙古根源市政府对使鹿鄂温克人开展了生态移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生态移民对于使鹿鄂温克人来讲,不仅仅是居住方式的改变,其生计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与生活空间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在这一剧烈迁变背景下,使鹿鄂温克人将面临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又如何解决?本文将从文化学视角对此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政府及该领域学者参考。

一、使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的社会背景及过程

正如使鹿鄂温克文化学者孔繁荣所言:“只有生命得到保证,文化才能得到传承。”在现代化的快车道上,使鹿鄂温克人作为一个原始部落可能会由于现代化而消亡,这是人类学者与政府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推动使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的文化动因。2003年8月10日,共有62户、162位使鹿鄂温克人走出原始森林迁入根河市郊,组成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开始了“城郊民族社区”式的微型社区的生活。自此,使鹿鄂温克人停止了游猎、非定居的野外生活,进入完全定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进入现代化历程。历史上,使鹿鄂温克人已经有过两次生态移民,此次移民之所以很顺畅,可以说是与之前的两次移民动员的铺垫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便组织了使鹿鄂温克人的第一次生态移民,游猎游牧于大兴安岭之中的使鹿鄂温克人第一次下山。1953年之后,政府在额尔古纳河畔陆续建立了学校、养兽场、供销社,使猎民们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使鹿鄂温克人微型社会初见规模。1965年,政府在满归镇北兴建了“使鹿鄂温克民族自治乡”。至2003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基本上形成了机构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民族乡,政府开始组织尚未下山的最后一批使鹿鄂温克人下山。

二、生态移民给使鹿鄂温克人造成的文化困境

生态移民后的使鹿鄂温克人,其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享受政府所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要面对一系列的文化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均有分配”的价值观受到较大的冲击

在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观念中,“均有”是一种历史惯习。通常情况下,全体氏族成员均要集体劳作,即使在族群中享有较高的地位的氏族长或萨满也要与其他成员一样参加劳动,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在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中,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狩猎场是公共所有的,两个不同部落的成员为了狩猎而相遇时,两个部落的成员要联合狩猎,猎到猎物要进行平均分配。部落成员打猎归来,要把猎物统一放好,进行平均分配。再如驯鹿,虽然属于家庭的个人财产,但在部落遇到大的天灾的时候,则可以在氏族长的协调下进行重新分配。在使鹿鄂温克人族群,十分注重照顾弱小者,并不以继承财产多少分贵贱。使鹿鄂温克人的这种价值观使其族群不看重钱财,在森林中见到其他部落成员打死的猎物,从来不会取走,甚至还会将其摆在显眼的地方,以方便他人来领取。而在现代社会,收入多少被视为衡量个体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使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后,其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冲击,其“均等”的思想将被“有私制”打破。部分使鹿鄂温克人一度非常迷茫,尤其是年长的使鹿鄂温克人,经常感慨:“人心变冷了!”“人与人之间太计较了!”“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

(二)民族文化传承难以为继

生态移民后,使鹿鄂温克人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原始群居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氏族一直依靠游牧式的狩猎的方式维系生计。使鹿鄂温克人的民族文化由萨满或氏族长老传给子孙后代,使其得以延续。部落与家庭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场域”,使鹿鄂温克人大多民族民俗文化都是在部落与家庭的各种生活场景中传递的。而随着生态移民不断推进,使鹿鄂温克人的婚礼文化、丧葬文化、节日庆祝、饮食文化均在不断褪色,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化。使鹿鄂温克的许多老人对此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又无可奈何。居住环境不存在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没有了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这些文化又如何延续?生态移民虽然使使鹿鄂温克人过上了安定的、现代化的生活,但传统文化也正在消失。

(三)猎人角色消失

按照美国人类学者萨林斯的说法,使鹿鄂温克人过去过的是一种“物质丰富”的生活。虽然在外界看来,使鹿鄂温克人是生活在低水平的重复的生产之上的,然而,在他们看来这种生活是富足的。他们在大兴安岭北麓游猎,这里资源丰富,其所需要的食物与生活用品均可“猎取”。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使鹿鄂温克人都是好的猎手,尤其是男人,几乎都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与精准的箭法,会根据地形、河流或声音寻找到猎物,这种能力被美国心理学者称为“自然智力”。在使鹿鄂温克人部落,拥有高超的射法和箭法,便会获得极大的尊重,因为这一项基本技能是良好生计的保障。而生态移民后,使鹿鄂温克人放下了猎枪,其猎人的生存智慧、技能都失去了的施展的空间,其荣誉感也不复存在。猎人角色也是使鹿鄂温克人传统文化之一,猎人角色消失也会给使鹿鄂温克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并加速其传统文化的消亡。

三、如何让使鹿鄂温克人走出文化困境

使鹿鄂温克人同其他微小民族一样,在融入现代生活的过程中,都难免要经历强烈的文化震荡和冲击。为了帮助使鹿鄂温克人走出文化困境,政府与社会各界除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外,还要深入了解其文化传统,在尊重其文化需求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态保护区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演进都离不开其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使鹿鄂温克人的集体生活使其个体心理得到满足,其文化传统也得以延续。通过调查发现,生态移民并非出自族群个体所有人的意愿,部分傳统的使鹿鄂温克人对政府的生态移民措施并不十分赞同,“回归山林,在森林中自由地游猎”是一些使鹿鄂温克人始终的愿望。然而,为了恢复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政府实施了封山育林、禁止狩猎的政策,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态移民不可避免。使鹿鄂温克人的自由狩猎受到限制,其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也必然受到冲击。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适当关照使鹿鄂温克人族群发展需要,对生态移民政策适当调整,比如禁猎、禁烟就值得商榷。禁烟火是否有必要?学者们调查发现,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区域在300年内从未发生火灾,使鹿鄂温克人不是森林的破坏者,而是森林的守护者。此外,要加强使鹿鄂温克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可以考虑在适当范围内放开狩猎,有节制的使用烟火。当然,对使鹿鄂温克人的信任是建立使鹿鄂温克人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使鹿鄂温克人一直生活在远离现代生的深山之中,生态移民后最大文化困境是难以融入现代社会。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民族文化教育缺乏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使鹿鄂温克人的“均等分配”价值观就与当前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均等分配”遇上“等价交换”必然使鄂温克人陷入迷茫。要让使鹿鄂温克人融入现代生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要加大对使鹿鄂温克人的民族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1952年,政府建立了第一所使鹿鄂温克人猎民学校——奇乾小学,有34名使鹿鄂温克儿童在此就读,到1985年,90%的鄂温克人基本摆脱文盲。然而,摆脱文盲还不能使他们融入现代社会,还要加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并把民族文化教育课程纳入其中。据调查,到2018年年初,使鹿鄂温克人的学校中并未系统地开设民族文化课程,这显然是不应该的。民族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从基础教育阶段抓好民族教育,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三)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其文化传承与发展

使鹿鄂温克人长期居住在森林之中,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并由此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定居之后,他们传承已久的撮罗子、滑雪板、鹿哨、兽皮制品等正在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对于这种情况,政府不能听之任之,要拿出解决方案。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虽然申请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使鹿鄂温克人的文化传统失传的问题。为了有效保护使鹿鄂温克人传统文化及习俗,在使鹿鄂温克人区域“有限制性地发展生态旅游”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为使鹿鄂温克人的文化传承提供场域,另一方面,生态旅游也可以为使鹿鄂温克人文化提供造血功能。众所周知,现代人旅游已经不限于看风景,体验与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借助现代旅游这一特点,帮助使鹿鄂温克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利用环境优势与文化独特性,吸引不同区域的民众了解其民族文化,非常有利于使鹿鄂温克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可以开展撮罗子民居体验、狩猎体验、制作兽皮木质滑板与日常生活用品体验等;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吸引其他民族的年轻人来感受与学习使鹿鄂温克人文化,在促进使鹿鄂温克人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其文化传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业鑫,黄孝东.规训与抗争:使鹿鄂温克人的现代化困境——评《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6):162-165.

〔2〕董联声.敖鲁古雅乡“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的人口变化及定居50年间人口状况研究[J].前沿,2015,(10):141-147.

〔3〕唐戈.文化调适:驯鹿鄂温克人从猎人到牧鹿人的角色转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02.

〔4〕谢元媛.文明责任与文化选择——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的一种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1,4(02):110-117.

〔5〕乌兰托亚.民族学视野下驯鹿鄂温克人移民与定居的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2009,20(03):59-6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生态移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