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8-02-20 23:58邱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钢尺橡皮筋蜗牛

邱欢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一种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合其他感觉为一体的一种综合的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的形式。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是他智力结构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堂需要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且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中对一至六年级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察要求。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有序发放实验材料,集中学生观察的注意力

实验材料是科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材料的期待也往往大过对于这堂课教学内容的期待。这就导致了科学课堂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实验材料一发下去,学生就开始乱糟糟地把玩,根本无心听教师的指导。这样观察出来的结果也往往是无序的,效率低下的。

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一课中,书本选择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看到我把蜗牛拿进课堂,他们就兴奋不已。但是这节课上要很好地观察蜗牛,还需要学会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我并不急着将蜗牛发下去,而是先发放了放大镜,让学生熟悉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放大倍数,学会如何正确调整放大镜和观察物体的距离使视野最清楚。当学生对放大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将蜗牛发给每个小组,学生观察起蜗牛来就更加细致和有序,也不会被放大镜分散了注意力。

在《它们去哪里了》这一课中,涉及的实验材料较多,为了比较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观察没有放入水中时它们分别是什么状态。此时,有序的发放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如果三种物质一起发放,必然会扰乱他们的注意力,造成一定的混乱,并且不利于特征的比较和归纳。所以,我将三种物质依次发放给每一组的组长,仔细观察之后归纳特点,然后由组长带着第一个观察目标来换取第二个观察目标,以此类推。学生每一次的观察活动只涉及一种观察目标,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观察注意力。

二、明确观察要求,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在科学课上,学生的学习气氛比较轻松,学习氛围比较活跃,如果在探究前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那么观察就会产生随意性,失去了观察活动的意义。在活动开始之前,就要跟学生明确地提出这次观察活动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严格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才能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四年級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中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钢尺和橡皮筋材料在发声和不发声时的变化,从而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规律。在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给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仔细观察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变化?我发现学生都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使钢尺和橡皮筋发声。但是在小组汇报时,我发现了问题,学生虽然找到了多种发声方法,但是对于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并不能细致地观察到,主要原因是发声的整个过程速度很快,不容易观察到。最后,我只能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解释了“振动”这一概念,学生在这堂课中看似进行了火热的观察活动,但是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课堂积极性受到打击。

于是,我对这节课做出了新的修改,将观察任务增加为两个: 1.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分别有什么变化?2.钢尺和橡皮筋在停止发出声音时又分别有什么变化?这两个要求也就是将整个发声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去观察,很好地解决了发声过程速度快不容易观察到的问题。第二次这节课的小组汇报时,有超过一半的小组能够非常简洁地说明钢尺和橡皮筋在发声时“会动”,而停止发声时“不会动”这一关键的现象。由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振动”的概念就显得非常自然,学生也体会到观察和探究的乐趣,在后面的环节中更加踊跃和积极,课堂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合理设计观察表格,将观察和记录相结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科学课堂上,观察更是离不开记录。一方面,学生的观察总是比较零散和琐碎的,做不到全面性,需要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归纳。另一方面,长期良好的记录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观察的兴趣。

以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树木》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三年级学生已经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做一些简单的记录,但是他们的记录往往是混乱的,这对接下来的分析和描述比较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学生从一堆无序的记录中无法精确归纳和总结。我查看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发现学生观察大树的时候很容易观察到大树的很多特征,比如颜色,高矮,粗细等;但是也容易有一些遗漏,比如大树的气味、摸起来的手感等。于是,我设计了观察表格,以感官为分类标准,比如“看”,看能看到什么呢?能看到高矮,颜色等。“摸”能摸到手感……通过这样的表格能够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做一个很好的归纳和总结,也能防止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所遗漏。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养成习惯,从而提高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是一种手段,通过观察得出某一个结论是目的。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缺乏细致和长期的观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细心观察,才能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本质问题。观察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课堂探究活动的高效进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钢尺橡皮筋蜗牛
信手拈尺当器材 匠心独具做实验
生活中的小魔术
橡皮筋小妙用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