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2018-02-20 23:58朱云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朱云浩

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好“预习”这把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在当下至关重要,甚至能使他们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工作呢?

一、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因为懒惰习惯影响,大多数学生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大多数同学即使做预习,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词语部分,而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索探究的问题,则搁置起来,完全等着课堂上老师来分析讲解。要想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利用表扬,诱发学生预习的兴趣;2.引入竞争,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3.体验成效,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提高预习的质量

学生开始不会预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需要教师的指导。虽然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由于学生开始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就应该不拘泥于形式,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运用方法回家预习。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常态化预习和动态化预习。

(一)所谓常态化预习,即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前都必须要做的,已经形成习惯,有一定的步骤。学生上课前,通过读、划、查三步法进行预习。

1.读。一般要求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基本能搞清课文脉络层次。

2.划。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尝试理解,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画出来。

3.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做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二)所谓动态化预习,即要求学生开动脑筋,通常由老师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课前有针对性地布置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黄河的主人》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黄河的主人)?2.课文除了写黄河的主人,还写了谁的表现?为什么要写他们的表现?3.课文1—4自然段写什么?为什么要写?

(三)课前预习的其他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态化预习和动态化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能培养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检查、督促不可忽视。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孩子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及家长的配合不力的影响,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书面预习作业,查阅后可画“星”,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是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二)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坚持――锻炼预习的持之以恒

(一)循序渐进,指导要具体。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教师指导预习,也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一开始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此时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耐心地操作指导。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二)持之以恒,检查要全面。我们一般采用课前检查与课中检查相辅助进行的方式。课前我们要坚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则应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课中检查就是上课时我们通过学生朗读、提问、板演、讲解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张纲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