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三个策略

2018-02-20 23:58何歆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篮子平行四边形苹果

何歆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探究情境,提供问题支架,鼓励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怎样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巧用直觉思维,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敏锐想象和迅速判断,而这种想象与判断往往要依靠已有经验以及已有认知。教师应先让学生凭直觉说出想法,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思维相互碰撞时,就会产生新的发现。例如,一位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小星有50张邮票,小梅有26张邮票,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当时全班学生一致说:50-26。老师就问:“50-26,怎么计算出结果?”第一位学生举手回答:“50-26,从个位开始运算,0减6等于6,5减2等于3,所以50-26=36。”这位老师不慌不忙诱导说:“大家想想,他说的计算结果正确吗?”大家纷纷计算,齐声回答:“50-26,0减6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当10,10减6等于4;5退l是4,4减2等于2,所以50-26=24。”接下来老师说:“大家都计算得很正确,那谁来说说第一位同学的计算方法错在哪里?”这时候,一位同学举手说:“50-26和56-20这两道题目是不一样的,50-26的时候,个位0减6不够减,应向十位退1当10之后再减。”教师就及时为这位同学点赞。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将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比较,不仅能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还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其次,直觉思维还可以诱导发展成为高级思维。小学生的直觉思维相对简单,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还可以在教师的诱导下,从低级思维发展成高级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10以内的减法”时,有这样一道题: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2个苹果,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第一位学生看着多媒体显示的图案,边数数边回答说:“篮子里有1、2、3、4、5、6,一共6个苹果!”第二位同学举手说:“我用减法算,8-2=6(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老师总结道:“不错,两位同学的结果都正确。如果我们把篮子外的苹果看成一部分,那么篮子里的苹果就是另一部分,8个苹果就可以看成是这两部分的总和,要计算其中一部分就可以运用减法。”

二、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就能在情境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开展数学探究性活动。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执教老师先让学生复习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是学生排队中的“第几个”,于是,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列队伍,再展示教室的平面图,并提问:“如何找到画面设定的班长的位置?”这个极其生活化的情境引发了学生浓烈的探究兴趣,大家纷纷展开描述。有的学生从左往右数;有的学生从右往左数;有的学生从前往后数;有的学生从后往前数。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方法十分混乱,必须寻找一个简明的规则。由此,教师引出了“数对”的概念。

一开头,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描述班长的位置,引发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达。有一位学生就问:“老师,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描述.还是应该站在你的角度进行描述呢?”参照物不同,那么位置的表述方式就有很多种。这时,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自拍杆和手机,让学生拍摄教室内的全景照。学生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现,站在自己角度拍,无论如何都不能排出教室内的全景照。而站到老师位置,即站到教室前面,一下子就拍到了教室的全貌。于是,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子触发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三、搭建问题支架,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时提供问题支架,进行适当的教学干预,才能有效厘清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然后帮助學生在层层递进、步步启发的问题链中展开积极的数学探究,通过深入思考,进而发展高阶思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有的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斜边;有的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这时候,有一位骨干老师给学生提供方格图,让学生展开验证。于是,在方格图的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用底乘高的方法是正确的。教师就及时演示总结:“同学们,在老师刚才推拉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斜边、高、周长、面积有没有变化?”学生进一步讨论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高相关,在推拉过程中,只有高和面积改变了,但是斜边和周长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驱动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超越简单记忆,展开主动猜想、验证,其数学思维能力也正悄然生成。有位特级教师教“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习题:小芳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这本书的20%,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天?学生主要有以下两种算法:200÷(200x20%÷5)-5和(200-200 x20%)÷(200x20%-5)。教师提问:“根据‘前5天看了这本书的20%这个条件,可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l?平均分成多少份?5天看了这样的多少份?”学生开始拿起笔画起了线段图,然后举起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把这本故事书看作单位‘l,平均分成5份,5天看了其中的1份,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二十五分之一,看完这本书需要25天。”教师接着问:“想想看,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在交流中,学生又有了另外两种算法:l÷(20%÷5)-5和5÷20%-5。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不同的数学思考,教学效果特别好。

数学思维是一种超越简单记忆的较高认知水平的认知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开展数学思维训练,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转换思维、求简思维等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推理,逐步领悟数学探究活动的精髓,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篮子平行四边形苹果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花帽子,小篮子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