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0 23:58王美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直角梯形平行

王美燕

“梯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梯形,但对梯形特征的探究,还需要学生经历知识接受的整个过程。听过罗明亮老师《思考,一直在路上》和《都是教师惹的“祸”》讲座后。“讲道理”和那神秘的信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对于引发学生探究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策略:

一、挖掘创造潜能,感悟本质特征

“梯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点多,如何将它们进行整合使知识点之间联系在一起,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有的教师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思考重叠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表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但我是以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感悟梯形特征:让学生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分组剪梯形。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梯形有什么特点?用平行四边形剪的学生发现:破坏了平行四边形一组平行的边创造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用三角形剪的学生:原来那一剪是有学问的,要和对边平行地剪。发现没有平行的边也能创造一组平行的边形成梯形。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通过变式强化本质:罗老师曾用这个梯形给面试的本科生出题,有学生反映:難道这是梯形?在教学过程中,四年级的孩子有各种猜想:不规则图形、菱形,正方形等。如何验证是梯形?只要知道它有几组对边平行。不管怎么变。发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通过剪一剪、比一比、变一变,讲道理深刻感悟梯形的本质特征。注重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在画梯形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认识到从一条边出发画梯形,这条边既可以当梯形的底也可以当梯形的腰。这部分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又有意识地促进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在思考中,以理贯通,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二、设计独特操作,精选动态练习

操作实践:本节课的知识点除了认识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画梯形的高,还有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殊性。前面通过学生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接下来教师用正方形剪,让学生思考会是什么图形?讲道理为什么是直角梯形?并说说直角梯形特殊在哪?教师再对折长方形剪,让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中观察、思考、质疑领悟等腰梯形的特殊性,它不仅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精选练习: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如何精选练习,整合知识,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显得尤其重要。罗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道:课堂,要善于“留白”,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激活孩子的思维,从而深刻领悟“道理”。在内化练习部分精选了三道练习:

1.变一变

梯形有特殊的也有变身的,教师出示几个变式梯形,谁能又快又准地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当出现直角梯形的时候,学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有说高,也有说腰,其实直角梯形这条腰也是梯形的一条高(腰高重合)。通过练习,新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内化。

2.猜一猜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猜一猜,在点子图上的三点是固定的,另一边一点是能跳动的。每跳一步这四点首尾连接会围成一个图形,猜猜会围成什么图形?当移到与底边平行时思考:接下来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这点沿着这条直线向左移可能出现什么图形?通过猜一猜发现这点很神奇。因为它的移动改变图形的名称。通过演示移动使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拼一拼

某公司有一个三角形的广告牌在一次台风中被吹成两截,设计师为节省材料想就地取材,把吹成的两段重新拼制成一个新的广告牌,假如你是这位设计师,你想怎么拼?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渗透理念:数学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唯一的。

这三道题巧妙地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沟通了梯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中充分感知、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突显数学的本质。

三、注重三思后行,促使动静结合

教师请学生从信封中找出梯形,但恰恰没有梯形,这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变出梯形。这个操作过程把学生已建立的梯形模型外化,再次展示出来。先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①你是怎么剪的?②你剪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哪些不同。在静静地思考后再动手实践,再静静地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剪就是梯形?既有静静的思考,又有自主的争论。静动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在的创造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不正是数学课堂的最佳状态吗?

四、激发学生趣谈,总结活动经验

在一节课里,课后总结设计的新颖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课堂回顾总结大部分的设计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在这节课的课后总结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回忆这节课都开展了哪些活动?还得到了什么结论?在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现在解决了吗?解决了现在的心情如何?

【作者单位:福鼎市实验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直角梯形平行
缘起“一线三直角”
玩转梯形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梯形达人
多少个直角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化归矩形证直角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