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核心问题,直面当代文论
——评傅其林《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

2018-02-20 04:37
学术交流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东欧文论

赵 娜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傅其林先生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本书从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个案解读入手,到对二战以来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综合探讨,并且深入到对“核心”问题的阐释。此书在文艺理论阐释中有自觉的当代意识,其阐发和分析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文艺创作和现实批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书共深入阐释了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分别是:实践美学的存在维度、文艺理论的语言符号学转向、文艺样式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关于第一个问题,作者指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实践(praxis)为核心概念,接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影响,提出了作为存在的实践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其代表人物科西克的主要观点是:人的存在是实践的存在,人与存在、实践、现实构成了具有目的性本身的具体整体。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赫勒在批判卢卡奇的基础上完成了“从存在向此在的嬗变”。赫勒在重读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基础上提出,对马克思而言,人性的富有的前提条件是人类存在所有能力和感觉的自由发展的基础,是个体的自由的、全面的活动的基础。作为价值范畴的需要正是这种富有的需要。由此赫勒建立了日常生活本体论。

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是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经历了语言符号学转向,主要表现为沙夫的“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马尔科维奇的“辩证意义理论”、赫勒的“交往话语理论”。沙夫主张拥护人的尊严、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价值为标志的人道主义的意义理论,强调了符号意义的社会性与人的需求。马尔科维奇的辩证意义理论就是通过符号化过程的人道化,批判符号意义的异化,对抗“词语的专政”,认为只有通过言语、符号的使用,人类才能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中与其他人群建立交往和合作。赫勒借鉴了哈贝马斯的话语理论,对康德交往理论进行批判和重构。赫勒认为主体是在现代性条件下解释人类社会与自我经验的个性气质,提出了“微型叙事”的交往理论。作者评价赫勒这种激进哲学的交往美学是实现了人的理想存在,构建了多元主义的人类生存形式,构建了民主的个人、道德的个人与创造性的个人,这样的个人是自律与自由的个体,在自由最高价值规范下构建了价值的多元性和生活形式的多元性。

第三个方面,该书总结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样式理论和批评实践,主要涉及喜剧理论、小说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的伦理学。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文艺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现代、后现代文艺样式的新阐释。

本书的结语,作者总结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世界意义和对中国的启示。这也是本书一直贯穿在阐释中的自觉意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者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应在汉语语言符号方面深入思考,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有效地对本土文学进行总结和批评,努力与全球对话。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在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上进行阐发,进而建立更加具有批判性的、严密有效的文论体系。

总之,这是一本深刻阐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的理论著作,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在几十篇严谨的单篇论文基础上积累成书,问题意识明确,阐释清晰深入,引用英语、匈牙利语等外文文献六十余种,有与世界对话、建构本土文论的大格局。这本著作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文艺批评、文学创作,也有不少启发。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东欧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从文论医评《内经》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