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万明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必修课。必须增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全面准确、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研机析理、学思践悟。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十个“牢牢把握”上下功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红色基因。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立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整党的决议》中指出,全党“在政治上必须同中央保持一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
二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历史和实践的经验结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20世纪80年代末,曾拥有将近2000万党员、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走向瓦解毁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中央至高权威没有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更有力的根本法宝。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得益于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重大政治责任。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有权威,党才有力量。要治理好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基层党组织、13亿多人口的大党、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核心权威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是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大会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判断,基于对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郑重回应,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擘画未来的战略考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
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6年前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就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庄严承诺;96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谋利益之心,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把伟大使命和远大目标铭记于心,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难题、办大事、开新局、谋长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光明大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必然结论、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决战决胜,就在3年。必须坚定“三年有成”的信心决心,真抓实干、紧抓快干,让全面建成小康的成效真真切切地体现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提升上,确保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四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预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奋斗,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最大亮点和最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思想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2l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开创性。在与党和人民关系上,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体现了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体现了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在党和国家事业上,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领航新时代、照亮新征程的思想灯塔和精神火炬,体现了立足当前、引领未来的指导性。
二是“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纲举目张。“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清晰勾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一公里”的实现路径,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系统归纳。
三是深刻理解“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十四个坚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判断和根本主题,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深刻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对“八个明确”的实践展开,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一是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全方位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创性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二是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深层次体现在,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根本性体现在,五年来变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五年来的成就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这些成就与变革,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意义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一是新时代彰显了我们党的新担当。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首先要判断清楚时代。列宁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判定自己的策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党必须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洞察发展趋势。新时代表明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发展坐标的前进,定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历史进程。新时代这一重大命题的确立,既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新时代科学把握了世情国情党情。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基于对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的精准把握,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所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的科学分析,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
三是新时代有着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时代”对新时代作了精辟概括。“五个时代”阐述了新时代的历史脉络,指明了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阐述了新时代的实践主题,指明了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新的战略安排;阐述了新时代的人民性,指明了新时代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使命担当;阐述了新时代的民族性,指明了新时代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蓝图;阐述了新时代的世界性,指明了新时代所具有的重大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时代”既有实现的目标、承担的任务,又有努力的方向、应有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新时代的庄严承诺,显示出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的责任感,表明了我们党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分析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一是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历程。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归纳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和理论平衡。
二是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深刻认识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和两个“没有变”,才能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三是新矛盾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出现203次,是高频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将落脚点放在人民身上,聚焦人民的美好生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深切为民情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阐述了我们党承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围绕实现伟大梦想深刻揭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崇高使命,彰显了我们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强烈责任感。
一是深刻认识“四个伟大”的历史脉络。1939
年,毛主席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重要文献把“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联系起来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并提。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完整地提出“四个伟大”,是在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是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经历了民族的沉沦与崛起,见证了历史的苦难与辉煌,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接近伟大目标,越不能懈怠,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准备,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赋予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广阔的前景。这一壮阔新征程可以分为“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三个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两步走”是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15年来安排,既有阶段划分,又是一个整体、贯穿一个中心,这个整体、中心就是现代化。从十八大“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十九大“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却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追求。从十八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十九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却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出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精神敬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英明抉择。
党的十九大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有战略任务、原则要求,又有政策安排、举措办法,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军图,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经济建设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建设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建设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3.2万多字,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有4100多字,占了篇幅的八分之一,足见其分量之重。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一是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实留印的坚强毅力和责任担当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公认、彪炳史册的卓著成效,治国治党高度统一,党的团结空前加强,党的作风明显好转,反腐惩恶成效显著。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大考验”如果应对不力甚至经受不住就容易发生“四种危险”甚至更大的危险。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是充分认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们党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虽然只有225个字,但却非常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导方针、工作主线、总体布局、基本要求、基本目标,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大变化就是第一次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对于反腐败斗争强调要“深入推进”,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可以说是建党以来最全面最完善最深刻的要求。
三是充分认识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涉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突出了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变成了具体的党建工作和能力建设要求,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战术与战略的结合,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必须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