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高龙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正式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者,自觉的运用《共产党宣言》其中的核心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诞辰二百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经过170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共产党宣言》其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是完全正确的,是一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新时代,对《共产党宣言》重新温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1848年2月有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于伦敦正式发表。这正式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摒弃了以往的僵化,陈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1]用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更为全面的方法论如辩证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目标、宗旨、性质等等。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宣言》认为两大基本矛盾无论社会的阶级性质如何?国家形态只要存在,在社会发展过程则必然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与此相对应的也提出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两大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宣言》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其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制约条件,则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即“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替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2]的论断。当然,《宣言》提出来的“两个必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总体性研判和规律的一般性总结。而后来马思恩格斯又提出来了“两个绝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3]作为“两个必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非决裂对立的关系。
《宣言》强调了无产阶级,要通过领导工人阶级和团结农民群众,发动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和反抗,在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充实革命力量。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获得民主的话语权与权利的所有权,联合全世界无产者,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宣言》强调共产党人的初衷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无产阶级赢得国家的统治权。同时,宣言强调了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特殊政党利益和阶层特权,始终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出来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和最高目标,即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最高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从文本结构上来看,主要有五大部分∶引言与正文四个章节。1848年宣言于伦敦正式发表后,在1872到1893年的时间段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撰写了不同的语言的序言,即“七篇序言”。涵盖了英语、波兰语、俄语、意大利语等七个版本。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宣言》的思想主张。另外,根据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以及获得的经验教训等又对《宣言》进行了及时的补充修订与完善,《宣言》从文本内容上来看,“依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可靠的文本依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文献”。[4]《宣言》强调了其原理要根据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统筹推进和实施,指出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
从引文看,开门见山的道出《宣言》的思想主张以及理论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等,指出来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纲领。强调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从第一章看,〈资产者和无产者〉比较系统详细的阐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如《宣言》中认为阶级斗争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从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形态出现以来阶级斗争就一直存在,并且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发展。指出了“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同时强调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以此来获得阶级独立和民主权力。《宣言》还认为资产阶级时代的来临,促使着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格局的变迁。阶级逐渐简单化,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宣言另一方面还论证了资产阶级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资产阶级尤其是现代的资产阶级是“长期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产物”。[7]另外,《宣言》指出来了,资产阶级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即“剩余价值论”。通过雇佣劳动制的形式使得财富大量的资本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并不断压榨和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促进资本增值与累积,促进资本的再生产和资本循环。因此,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推进,资产阶级生产基础和条件,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工人逐渐以一种相对团结的形式形成革命联合体,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竞争状态下的分散状态。资产阶级不再那么容易地把自身得以存在发展的条件作为社会支配的原则进行统治。资产阶级必将使其自身的掘墓人,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第二章看,〈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以及共产党的性质、原则,指导思想等内容。比较详细地指出无产者与共产党人的关系。认为共产党是没有特殊利益的政党,始终是为共产主义运动而终身奋斗的,没有私利的政党。认为共产党人与世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强调利益的共同性。共产党人注重维护,不分民族的最大程度上的共同利益。二是共产党人在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始终维护的是运动的全过程的利益,提出来了共产党人在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上的独特作用与价值。实践层面上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8]理论层面认为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群众而言,“更加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9]提出来了共产党人最近目的与最终目的。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0]
从第三章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该部分强有力的批判了流行于社会上的各种虚假的社会主义思潮及相关的理论流派。如反动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等,并对这些反动的唯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来了他们各自背后所代表的阶级本质。
从第四章看,〈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系统论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的设想、原则与步骤等问题。强调了共产党人对于社会革命的立场和决心。指出了“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1]强调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提出来消灭私有制。主张无产阶级在获得国家政权以后要逐步夺回来资产阶级掠夺的资本,同时“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2]因此,宣言强调了无产阶级必须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国家的统治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强调,在取得国家政权的前提下,继续重视国家的经济能力的提高,想法设法的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为共产主义革命建设服务,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造,以此获取阶级对立得以消亡的条件,进而逐步地消灭阶级。最后强调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世界意义与团结的重要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实现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胜利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问世30年以后,欧美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在《宣言》问世70年以后,列宁领导工农群众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宣言》问世10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逐渐欧洲地区发展蔓延至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总的来看,《宣言》的问世实现了三个维度的历史飞跃。从理论维度来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科学的飞跃。空间维度来说,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一国→多国,由部分→世界范围内的飞跃。实践维度来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实践,由运动→制度的飞跃。因此,厘清《宣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于当下如何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早在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留学期间就大力号召他的学生认真阅读《宣言》与《资本论》。1899年上海的《万国公报》刊登了西方社会学家颉德的《大同学》一文,其中的内容来说,涉及到《宣言》的部分章节。1905年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表了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首次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著作以及《宣言》的思想主张等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宣言》在中国的开始得到了传播,逐渐有了译本。1920年由陈望道主译的《宣言》在国内上市后迅速得到了传播与翻印,在客观上极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正是《宣言》发表百年,人民出版社在1949年特地发行了《宣言》的百年纪念版本。1958年,中央编译局首次出版了宣言的中译本。1964年又对《宣言》进行了补充修订与校对,发行了《宣言》的单行本也是至今流传比较广泛的一个版本。1972年《马克思恩格斯》四卷本正式发行,收录了《宣言》以及七篇序文。1995年到1997年先后对《马克思恩格斯》四卷本进行了修订与调整。1998年《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中央编译局又发行了《宣言》的纪念版本。2005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又发行了,《宣言》的新版本。2018年,恰逢马斯诞辰二百周年,《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人民出版社又发行了《宣言》的纪念版本。
诚然,《宣言》中所蕴含的原理、准则与思想主张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来说,《宣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尤为重要。新时代下如何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实际有效契合,对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关键的促成作用。本文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理念以及理想信念三个维度阐释《宣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1956年中共八大上正确的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指出来了,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当时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因此,国家进入了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与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后来,由于错误地将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开展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家的经济、民主、法制、社会文化等领域遭到了重创。经济水平一落千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难以解决温饱问题。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这其中与邓小平高度重视《宣言》中的经济思想有很大关系。邓小平曾说“我的入门老师就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13]《宣言》对于所有制的问题,强调了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而并不是反对人们拥有合法的凭借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个人财富。同时《宣言》还强调了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需要以特定的生活条件为基础”。[14]认为只有重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解,最终消灭阶级差别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15]邓小平充分吸收了《宣言》中关于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当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时邓小平还创造性的发展创新了《宣言》中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有关思想。提出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来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了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16]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的及时研判这就决定了当下乃至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必须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发展增速在一个稳定的区间之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形成。坚持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与《宣言》关于发展生产力基本思想基本原则有机结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宣言》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关思想主要分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在阶级斗争中人民群众的批判性作用的两部分。《宣言》指出了社会生产力,通过与社会生产方式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阶级斗争革命理论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要的主体性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而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力量的发挥是建立在新的阶级能否代表国家新的生产方式前提条件之上的。在社会发展理论中,人民群众通过新的生产方式促使生产力水平得到质的提高,能够提高无产阶级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充分吸收了《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7]。毛泽东同志带领广大无产阶级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工作。一九五六年,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历史性突破。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把是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三个有利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充分说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来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8]江泽民同志提出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而审时度势提出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来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此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9]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对《宣言》的新发展和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传统的传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上提出来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体现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我党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政治定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正式写入党的文件,明确了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条件下,矛盾解决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了,“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1]
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宣言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历代领导人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因此,广大领导干部群众要正确处理好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主义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必须要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必须要先实现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要自觉的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防止出现精神上的软骨病。以及部分领导干部党性不强,四个意识缺失的现象。在如今意识形态斗争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各种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的入侵。西化、洋化问题不容小觑。社会上还出现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部分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同志关系呈现出物质化庸俗化随意化的态势。跑官买官卖官不良党风政风歪风邪气依然残存。因此,下一步广大领导干部群众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的运用《宣言》的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的与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近目的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国情世情相结合。运用五大思维理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终身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
总的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世界格局。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者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尤其是在中国,党的历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运用《宣言》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理进行社会主义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同时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的理论基石。激励着广大领导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砥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