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十分注重与教育、公安、建设等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
研究表明,心跳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救治时间每推迟1分钟,伤病员的死亡率上升3%。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专业救护力量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如果现场有懂急救的“第一目击者”,就能够有效挽救人的生命,避免许多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第一目击者”英文是“First Responder”,起源于上世纪后20年的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学习以救命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经过规范培训后可以在现场对伤病患者进行救护工作,成为社区民众开展“自救互救与他救”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公民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率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目击者”不到1%。在长沙,每2000人中仅1名有过培训经历。基于这一现状,国内著名急救医学专家、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提出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三个一”理念,在国内率先发起“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
医院自2014年1月起,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五进”活动),在医院建立急救培训小屋,多形式、多途径共举办140余场急救培训普及活动,培训具备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近3万人次,成立由医疗机构、教育单位、消防交警、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联盟。作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医院两院区急诊科医护人员组成的骨干教师团队教授的“急救科普课”纳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
2018年1月,湖南省召开“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推广普及,加快构建公众自救互救体系。时任副省长向力力出席会议,湖南省卫健委主任陈小春在会上提出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推向全省,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现场急救体系。
陈小春同时提出这些工作的总体目标:五年内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成为大众培训师资;全省接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以上;加快提升全民急救知识技能普及水平,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拍拍肩膀没反应,探探口鼻听呼吸,摸摸脖子判心跳,十万火急快救人!”2018年,这首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首创的《“救”在身边——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之歌》相继发布普通话版和长沙、常德、新田、永州、浏阳、新宁、醴陵、祁东、桑植、石门、湘潭方言版,曲调朗朗上口,普通人哼唱两次就能跟上节奏,在熟悉歌曲的同时掌握急救要领。5月6日,组织全省1000名护士同跳急救操;10月30日,还举办了全省“救”在身边急救操比赛,将急救歌用湖南各地的方言进行演绎。以这种形式把急救理念在社会大众中蔓延传播。据永州市副市长谢景林表示,在当地每举办一次急救操表演推广活动,都会增加数以万计的居民来关注,了解到急救理念和急救知识。
祝益民表示:“急救歌曲伴奏的广场舞将加速传播,更快地在普通民众中普及急救意识以及能力,让更多的人敢救人、会救人,尽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救”在身边》——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之歌(歌词节选)
拍拍肩膀没反应,探探口鼻听呼吸,摸摸脖子判心跳,十万火急快救人!
身旁有人一起来,患者轻轻放平地,最先拔打120,地址症状说分明!1234,2234!两乳连线正中间,胸骨下压5厘米!1234,2234!
心脏按压30次,捏住鼻子深吹气,人工呼吸来两次,反复坚持不放弃!
时间就是命脉,救车不会来得太快,第一时间的你,请你不要只等待!救人生死是大爱,每秒都不可替代,第一目击者的你,现场救护快快快!
扫二维码观看学习《“救”在身边》——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之歌
急救知识技能被列为湖南师范大学非医学类本科生公共选修课。
由第一目击者抓住早期几分钟、十几分钟进行急救,是一切伤病急救的开始和基础,是抢救、救援链上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三个“一”),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是挽救生命、控制病情恶化、减轻伤残和痛苦、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首要环节。
祝益民曾设问,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场救护的科普?回答是: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传播健康知识,作为专家需要推动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作为院长更有义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2017年2月的一个上午,一位老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附近的公交车站晕倒,路人跑到医院岗亭求助。赶到现场的医院保安王洪宇就地给老人做心肺复苏,5分钟后老人有了反应,王洪宇将其背起送到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抢救,最终老人得救了。接诊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莹说,老人是休克引起的心跳骤停,获救成功的关键是,保安在黄金4分钟内为她进行了心肺复苏,而不是直接背到医院抢救。在湖南省范围内,高铁站、公交车上、路边,近年来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护士、各科医生作为“第一目击者”施救成功的案例还有不少。
祝益民介绍,这项工作不但提升了医院的急诊意识和急救能力,在全省率先开展空中转运,创办国内唯一的《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杂志,获得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上亿元资助的心血管疑难诊治提升项目,成功救治20楼坠下的2岁“高空飞娃”并入选2017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医院此举还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同,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联合倡议:将每年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
回顾四年不间断地开拓与布局“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急救普及工作,院长祝益民向记者介绍,医院希望做到普及形式多样,努力实现培训全覆盖。
首先,在教育、公安、建设、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环境中,随时可能构筑起临时的急救现场。因此,医院主动联手这类机构,将现场救护急救培训列入职业培训的内容,举办多层次的培训,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救护培训,使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初步的现场急救知识水平。
其次,医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现场救护急救常识宣传教育,可在电视频道中建立长期专门的栏目,让公众更直观地接受培训。在各类媒体上刊播应急急救常识公益广告,普及推广应急急救常识,以促进群众提高现场救护参与能力。
最后,医院把现场救护急救知识作为中小学和大学的课程。针对青少年和儿童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讲授急救自救应用知识,提高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不仅使他们自身收益,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扩散到他们的父母,最终使整个社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