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然摄影棚”到“电影出品地”
——从海南电影发展历程看海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2018-02-20 00:56王亦晴实习生罗慧娴
今日海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海南影视

文|本刊记者 王亦晴 实习生 罗慧娴

追溯历史,海南的电影岁月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余年。由昔至今,海南逐步从“电影取景地”向“电影出品地”转型,影视产业链日渐完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深入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动着海南电影蹄疾步稳向前发展。

近日,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举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是突出“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模式,打造国际性、学术性、大众性的“永不落幕”的国际电影节,旨在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电影消费的新业态、新热点。

环境优势:四季如春的“天然摄影棚”

深蓝的夜空下,涛声阵阵,海风轻拂。洁白的沙滩上,观众或坐或站在银幕前,等着电影在夜风中开场……电影节期间,三亚大东海景区白天接待世界各地游人,夜晚变身为独特的沙滩影院向公众免费开放,被观众称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浪漫的一张海报”。

12月9日晚,观众在三亚大东海广场沙滩影院观看国际影展首映影片《北极》。

12月9日晚,本次电影节国际影展环节在沙滩影院拉开帷幕。冰岛电影《北极》作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展的开幕电影,也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该片讲述的是一名飞行员在北极求生的故事。主办方别出心裁地选择在热带的沙滩和海风中放映这部影片,巨大的反差感令观众震撼,让人印象深刻。

本次沙滩影院放映影展不同单元的十几部长短片,还将进行三场默片配乐的演出。让观众通过沙滩、电影、音乐的结合领略电影魅力。据了解,本次电影节共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部作品参与展映,今后将逐渐实现将电影展映延伸到整个海南岛。

四季如春的海南素有“天然摄影棚”之称。从1957年《椰林曲》展示出海南风光无限,到家喻户晓的《红色娘子军》,再到《投奔怒海》《冲出亚马逊》《非诚勿扰2》《一声叹息》《私人订制》《芳华》,直到2018年8月10日中美合拍的电影《巨齿鲨》,海南的美景从未离开观众的视线。从地理位置而言,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毗邻东南亚地区,南洋文化氛围浓厚;从气候环境条件角度看,热带季风气候使得海南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植被类型,火山、喀斯特等地貌,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目前乐东尖峰岭、东方俄贤岭原始森林受到众多剧组的青睐;自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所具有的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形象和新的文化空间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世纪大桥、骑楼老街、文笔峰、石梅湾、蜈支洲、亚龙湾森林公园等影片拍摄地随着电影的热映芳名远播,将海南的浪漫和休闲旅游推向新的高潮。

“海南的气候很好,旅游资源丰富,很多题材都适合在这里拍摄。总之,要先把基础打好、稳步发展。”香港资深影视人文隽说。

文化底蕴: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

除了作为“天然摄影棚”外,海南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备受瞩目。红色文化、侨乡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凝集于这一方热土,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

红色文化是培育海南电影的沃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再现海南人民抗击侵略者和反动派保卫家园历史的影片,包括《南岛风云》(1955)、《椰林曲》(1957)、《红色娘子军》(1961)、《南海潮》(1962)、《碧海丹心》(1962)、《西沙儿女》(1976)等,其中《红色娘子军》一经播出便广受赞誉,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4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之一等诸多奖项,成为海南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侨乡文化也是滋养海南电影的源泉。如万宁兴隆,一些居住于此的归国华侨仍谙练原侨居国的各种文化,大部分人会说纯正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及越南等国的语言,保留着东南亚各国的生活方式、习俗等,很有异域风情,因此吸引不少剧组来此取景。1979年,适逢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反映海外华侨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海外赤子》于兴隆农场取景;2003年,讲述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的电影《周恩来万隆之行》也在此取景。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电视艺术中心、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华策影视联合出品的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也正在兴隆拍摄。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是海南电影的另一大亮点。在《青槟榔之味》(2006)、《黎歌》(2011)、《阿婆的槟榔》(2017)等影片中,穿插黎族的语言、生活方式和原生态民歌,让观众耳目一新。反映现代生活的《蓝调海之恋》(2012)、《请把你的窗户打开》(2016)、《北纬 18 度的爱》(2018)等影片,向外界展示热带海岛风情,为海南博取了“中国的马尔代夫”等美称。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曾庆江认为,在海南历史文化的海洋里,还埋藏着许多好素材、好故事,是能够被影视化呈现出来的。“比如海南华侨下南洋、十万人才闯海南、民族民俗、疍家文化等历史和地方文化,都可能成为电影创作素材。”

群众基础:广泛坚实,以海南为傲

海南用秀美风光和多元文化为电影增色添彩,电影则让海南插上光影的翅膀,助其美名远扬。很多影迷不远万里,甚至打“飞的”来一睹电影中的场景,欣赏电影中的绝美风光,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三亚蜈支洲岛、三亚南山海上观音、海口骑楼老街、观澜湖电影公社等景点,均因此收获超高人气,让海南群众倍感自豪。

在海南,从农村到城市,电影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据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自2007年实施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由中央与省级财政落实电影下乡补贴资金并统一配发放映设备、车辆。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每年都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年均放映3万场次,惠及超过1000万人次。

难能可贵的是,2003年《周恩来万隆之行》电影剧组在海南兴隆搭造了“雅加达大街”“亚非大道”“塔曼萨里街十号”等5处场景。海南当地许多印尼归侨得知摄制组要来拍摄关于周总理的影片时,都非常自豪,纷纷献计献策,主动出人出力,给摄制组提供各种帮助。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认为,电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着寓教于乐、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责任,他期待中国电影人能够以人民为中心,将镜头聚焦在老百姓身上,在人民的生活中寻求创作源泉。这可以在海南近年来涌现的一批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优秀影片中得到证实:《记者甘远志》(2007)、《一 个 人 的 派 出 所》(2008)、《最后的讲座》(2010)、《新青春之歌》(2015)、《旋风女队》(2017)等,反映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故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获得业内外的广泛好评。如《旋风女队》第三届中国欧盟电影节荣获中欧人文交流特别贡献奖、最佳中国儿童片特别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以及“我最喜爱的儿童片”四项大奖,第十七届华表奖优秀少儿影片奖。

产业基础:年轻富有朝气

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活动在三亚举办。这场盛会让许多知名电影人更加了解海南,之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2010),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2011),海峡两岸三地华语电影高峰论坛(2012),华语电影传媒大奖(2012),第一、第二届“中国(海南)电影投资高峰论坛(2016、2018)等知名电影活动接踵而来,进一步深化了海南电影环境在业内的印象,为海南影视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促成了之后观澜湖电影公社、长影环球100、“恒大华夏影视基地”等影视基地落地,万达城影视基地、海南电影公社、中海铺前影视基地等也立项待建。逐步成长的产业基础,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打牢了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559亿元,其中海南占5.2亿元。尽管所占比例较低,但与上年度相比增长40%,是全国增速最快的省份。海南电影产业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这些年,海南影视从业人员在“天然摄影棚”中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剧组合作,在磨炼中成长起来。比如在海南取景拍摄的电影《芳华》,其航拍镜头均由海南本土青年导演宋珍琴韵安杰完成。他的团队曾与不少一线导演合作。由王威导演的《侬婆》荣获2017“温暖中国”主题活动优秀作品奖和第八届女性题材优秀电视作品奖;由许凯导演的《独善》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等。

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林青告诉记者,2016年1月15日,省影视家协会青年导演工作委员会在省文联指导下成立,其核心成员由目前在海南从事影视工作的青年导演、制片人和相关专业人士组成,旨在通过举办影展、开展影视交流、创作研讨、影视评比等活动,为影视创作人才提供交流服务的平台。近年来,省文联曾主办“DV看海南”系列活动、开展“海南人的幸福生活”剧本征集活动并支持拍摄,团省委也曾举办“影动青春 成就梦想”海南移动杯微电影征集大赛等活动,发掘有潜力的电影人。

政策支持:力推实现“四全”发展目标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随后,中央12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提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展览会、节庆活动。海南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作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先导性项目之一。

省委书记刘赐贵召开书记办公会、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电影节有关工作。在电影节此后的筹备工作中,刘赐贵对电影节报批材料作出多次批示,十分关心电影节的进展情况并在多个场合推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省长沈晓明召开汇报专题会议,多方讨论、细致研究,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相关筹备小组迅速开展准备工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海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举办许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影视产业发展,在硬件、软件方面均加大投入。2015年,电影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培育壮大的12个重点产业中“高新技术教育文体产业”的一部分;其中在构建电影产业链的方向上对影视公司的设立、引进,影视周边产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16年,海口、三亚先后出台《海口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和资金支持。为保障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取得圆满成功,海南加大了影院影厅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例如,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海南省影院影厅建设改造的暂行办法》,加快了海南影院影厅建设步伐,还推动全省五星级酒店建设“1+X”影厅,以自然和艺术场景为蓝本,借助创新互动科技,打造社区新生活理念,形成可以互动的体验式社交平台,让中外旅客在自住酒店就能观影等。

随着工作的开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终实现“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并由此推动海南变成电影产业发展的具有吸引力的地区,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区域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发展的核心区,将不仅是一个梦想。电影为海南铺就一条充满机遇的现代文化产业之路,为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贡献文化力量。H

猜你喜欢
海南影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海南杂忆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影视